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84

84.我看到一个秃头

84.我看到一个秃头,不过只看到它的顶部,就是头顶骨;我听说,那些一年内就要死去的人就会看到这种异象,于是他们便做好准备。木星人并不害怕死亡,只怕离开妻子,孩子或父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死后仍继续活着。他们知道自己不会丧命,因为他们就要上天堂了。所以,他们不将其称为死去,而是称为变成天堂。在木星,那些生活在真正的婚姻之爱中,并如父母所应该的那样照顾自己的孩子之人不会死于疾病,而是平平安安,好像睡着了;就这样从这个世界转到天堂。

按我们地球上的年龄来算的话,木星人死亡时的年龄是三十岁。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死去,是出于主的旨意,以免人口增长过多,超出这个星球所能承受的。他们到了这个年龄后,就不肯像那些还没有到这个年龄的人那样被灵人和天使引导;因此,灵人和天使很少靠近那些年纪大的人。他们发育成熟的速度远比我们地球人快得多,并且在刚成年,即青春萌动时就结婚。然后,他们的快乐就是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照顾自己的孩子。诚然,他们也将其它快乐称为快乐,但相对来说都是外在的快乐。

属天的奥秘 #9420

9420.“摩西就上

9420.“摩西就上了神的山”表朝天堂的方向。这从“西乃山”的含义清楚可知,“西乃山”,即此处“神的山”,是指来自主的律法或神性真理,因而是指诸如存在于天堂的圣言,故也指天堂本身(参看8399, 8753, 8793, 8805节)。揭示之所以在山上进行,并且这山被称为“神的山”,是因为“山”表示爱的天堂属性,也就是良善,因而表示天堂,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795, 796, 2722, 4210, 6435, 8327节);“神的山”表示源于主的神性之爱之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8758节)。因为在圣言中,主凭神性真理而被称为“神”,凭神性良善而被称为“耶和华”(2769, 2807, 2822, 3921e, 4295, 4402, 7010, 7268, 8192, 8301, 8988, 9167节)。这就是为何它被称为“神的山”。
  “西乃山”表示律法或从主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因而表示圣言,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这一点明显可见于诗篇:
  在神面前地震动,天也滴雨,西乃山在神,以色列的神面前也震动。神的战车无数,和平者成千上万;主在其中,西乃山在圣所中。(诗篇68:8, 17)
  “地”和“天”是指教会的外在和内在(参看1733, 2117, 2118e, 3355, 4535节);“战车”是指教义(2760, 5321, 8146, 8148, 8215节),因此,“神的战车”是指教义事物,或诸如存在于天堂中的神之真理。由此明显可知,“西乃山在神,以色列的神面前”和“西乃山在圣所中”表示律法,或从主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在天堂的主。士师记:
  耶和华啊,你从西珥出来,由以东田野向前行。那时地震动 天滴下, 云也滴下雨水。群山在耶和华面前摇摇欲坠;这西乃山在耶和华面前也是这样。(士师记5:4, 5)
  “这西乃山”表示从主的神性良善发出的神性真理。在摩西五经也一样:
  耶和华从西乃而来,从西珥向他们显现,从巴兰山发出光辉,从万万圣者中来临;从祂右手向他们发出烈火的律法。(申命记33:2)
  

属天的奥秘 #3223

3223.有两种光照

3223.有两种光照耀世人,即:世界之光和天堂之光。世界之光来自太阳,而天堂之光来自主。世界之光是为属世人或外在人,因而是为存在于属世人中的事物而设的。这些事物虽看似不属这光,但仍属于它,因为属世人若不通过诸如存在并显现于太阳界的那类事物,因而通过这世界的光明和阴影所赋予它的某种可见形式,就不能理解任何事物。一切时空概念也都属于世界之光;这些概念在属世人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以至于若没有它们,他就不能思考。但天堂之光是为属灵人或内在人而设的。人的内层心智含有被称为非物质的直觉思维或概念在里面,它就住在这光中。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尽管他称自己的智力为视觉,并将光归于它。他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只要沉浸于世俗和肉体事物,他就只感知到诸如属于世界之光的那类事物,却感知不到诸如属于天堂之光的那类事物。天堂之光唯独来自主,整个天堂都沐浴在这光中。
这光(即天堂之光)比世界之光无限完美得多。在世界之光中构成一条光线的事物在天堂之光中构成无数条光线。天堂之光含有聪明和智慧在里面。这光就是那流入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世界之光,并使他以其感官感知物体的。除非天堂之光流入,否则人不会有任何感知,因为属于世界之光的事物从这光获得自己的生命。当外在人或属世人与内在人或属灵人构成一体时,也就是当外在人顺从或服务于内在人时,一种对应关系就存在于这两种光之间,也就是存在于属于天堂之光的事物和属于世界之光的事物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世界之光中的事物就是出现在天堂之光中的那类事物的代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