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4.我看到一个秃头,不过只看到它的顶部,就是头顶骨;我听说,那些一年内就要死去的人就会看到这种异象,于是他们便做好准备。木星人并不害怕死亡,只怕离开妻子,孩子或父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死后仍继续活着。他们知道自己不会丧命,因为他们就要上天堂了。所以,他们不将其称为死去,而是称为变成天堂。在木星,那些生活在真正的婚姻之爱中,并如父母所应该的那样照顾自己的孩子之人不会死于疾病,而是平平安安,好像睡着了;就这样从这个世界转到天堂。
按我们地球上的年龄来算的话,木星人死亡时的年龄是三十岁。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死去,是出于主的旨意,以免人口增长过多,超出这个星球所能承受的。他们到了这个年龄后,就不肯像那些还没有到这个年龄的人那样被灵人和天使引导;因此,灵人和天使很少靠近那些年纪大的人。他们发育成熟的速度远比我们地球人快得多,并且在刚成年,即青春萌动时就结婚。然后,他们的快乐就是爱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照顾自己的孩子。诚然,他们也将其它快乐称为快乐,但相对来说都是外在的快乐。
9481.“你们要照我所指示你的居所的样式”表主所在天堂的一个代表。这从“居所的样式”的含义清楚可知,“居所的样式”是指天堂的一个代表;因为“样式”表示一个代表,“居所”表示天堂。“样式”表示一个代表的原因是,天上的神性事物也以可见的形状显现,这些可见事物就是代表。“居所”表示主所在的天堂(参看8269, 8309节)。从先知书明显可知代表是何性质;如约翰所写的启示录,其中描述了灯台(启示录1:12);周围有二十四个宝座的一个宝座,宝座面前的四活物(启示录4:2ff);七印封上的书卷(启示录5章);当印被揭开时出来的马(启示录6章);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拿着瓶或碗的天使(启示录9-10, 15章);一匹白马(启示录19章);最后描述了新耶路撒冷,它的城墙、城门、根基,以及高、宽、长(启示录21-22章)。其他先知也描述了类似景象。
所有这些景象都是诸如在天堂不断出现在天使眼前、以可见的形状将属于爱之良善的神性属天事物和属于信之良善的神性属灵事物呈现出来的那类代表。这些事物总起来由帐幕和其中的物体来代表,如柜子本身,摆有陈设饼的桌子、香坛、灯台,以及其它一切物体。因此,当这些物体因是神性属天和属灵事物的外在形式而被进行神圣敬拜时的百姓看到时,这些物体所代表的那类事物便在天堂引起注意。如前所述,这些事物就是属于对主之爱的良善的神性属天事物,和属于对主之信的良善的神性属灵事物。该教会的一切代表在天堂就是这种效果。要知道,一个人总有灵人和天使与他同在;离了他们,人就不能存活。同样要知道,此人通过他们而与主相联,人类,以及天堂也以这种方式而持续存在。由此可见,代表,以及教会的仪式建立在以色列民族当中的目的是什么。还可以看出赐下圣言的目的是什么,在圣言中,字义上所提到的一切事物都对应于存在于天堂中的神性事物;因此,其中所提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代表,一切话都具有灵义。人由此与天堂相联系,并通过天堂与主相联系。没有这种联系,人就没有任何生命,因为若不与生命的一切显现所来自的生命的实际本质存在相联系,没有人能拥有任何生命。
不过,对那些以为生命从本质上存在于一个人自己里面,并且一个人离了灵人或天使,因而离了经由天堂从神性而来的流注也能存活的人来说,这些事是无法理解的。而事实上,与神性没有联系的一切事物都会灭亡,不复存在。没有任何事物能离了先于它自身之物,因而离了神性,也就是首先的,自有永有者,即耶和华而存在;因此,它也不可能持续存在,因为持续存在就是不断产生。“居所”因表示主所在的天堂,故也表示爱和信之良善,因为这些构成天堂;并且由于一切良善皆来自主,天堂凭它对主的爱和信而被称为天堂,所以“居所”在至高意义上也表示主;这明显可见于相关经文(以赛亚书63:15; 耶利米书25:30; 以西结书37:26, 27; 诗篇26:8; 43:3; 90:1; 91:9; 出埃及记15:13; 申命记12:5,以及其它经文)。由此明显可知,帐幕被称为“圣所”和“耶和华的居所”是由于这种代表。
3741.天国呈现为一个人的形式,因为其中的一切都对应于独一主,也就是说,对应于祂的神性人身,唯独主是人(参看49, 288, 565, 1894节)。天堂因与主对应,并且是祂的形像和样式而被称为大人。天堂里一切本质上为良善的属天事物和一切本质上为真理的属灵事物都来自主的神性。那里所有的天使都是形式,也就是照着对来自主的神性事物的接受而形成的物质。被天使接受的主的神性事物就是那被称为属天和属灵事物的,因为他们里面的神性生命,连同由此而来的神性之光会显现,并照着他们的接受而被调整。
因此,对世人来说,形式和物质也具有类似性质,只是处于一个较低层级,因为它们更粗糙、更复合。这些也是接受属天和属灵事物的形式,这一点从清晰可见的迹像很明显地看出来;如思维,它流入舌头的器官形式并产生言语;如心智的情感,它在脸上显示它自己;如意愿,它通过肌肉的形式流入行为,等等。产生这些效果的思维和意愿是属灵和属天的;而接受它们,并把它们付诸行动的形式或物质是物质材料的。显然,后者完全是为了接受前者而形成的。由此明显可知,后者源于前者,并且后者若非源于前者,就根本不可能存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