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三、火星及其灵人和居民
85.在来自我们太阳系的所有灵人当中,火星灵是最好的。因为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属天之人,和地球上的上古教会之人没什么区别。当表现他们的性质时,他们就被表现为脸在天堂,身体在灵人界;其中那些为天使之人则被表现为面朝主,身体在天堂。地球上的第一代上古教会是一个属天教会,为众教会之首(AC 607, 895, 920, 1121-1124, 2896, 4493, 8891, 9942, 10545)。当教会的主要特征是对主之爱时,该教会就被称为属天的;但当它的主要特征是对邻之仁,以及信时,它就被称为属灵的(AC 3691, 6435, 9468, 9680, 9683, 9780)。
3597.创世记27:34-40.以扫听了他父亲的话,就大声痛哭,对他父亲说,我父啊,也给我吧,给我祝福吧。以撒说,你兄弟已经带着诡计来将你的福分夺去了。以扫说,他不是名叫雅各吗?他取代了我两次;他从前夺了我长子的名分;看哪,他现在又夺了我的福分。以扫又说,你没有给我保留个祝福吗?以撒回答以扫说,看哪,我已立他为你的主,使他的众弟兄都给他作仆人,并用五谷新酒供养了他。我儿,我还能为你作什么呢?以扫对他父亲说,我父啊,难道你只有这一个祝福吗?我父啊,也给我吧,给我祝福吧。以扫就放声而哭。他父亲以撒回答他说,看哪,你的住处必有地上的肥土,天上的甘露。你必靠着你的剑生活,又必服侍你的兄弟;到你向他掌权的时候,你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
“以扫听了他父亲的话”表示从神性良善洞察属世良善;“就大声痛哭”表示伴随状态颠倒的巨大变化;“对他父亲说,我父啊,也给我吧,给我祝福吧”表示属世良善渴望与神性良善结合,即便真理已经通过它被结合;“以撒说,你兄弟已经带着诡计来”表示秩序的颠倒;“将你的福分夺去了”表示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结合。
“以扫说,他不是名叫雅各吗”表示属世真理的性质;“他取代了我两次”表示它颠倒了秩序;“他从前夺了我长子的名分”表示丧失优先权;“看哪,他现在又夺了我的福分”表示丧失结合;“以扫又说,你没有给我保留个祝福吗”表示在以前的状态下,属世良善难道不能以任何方式结合吗?
“以撒回答以扫说”表示教导或告知;“看哪,我已立他为你的主”表示在那种状态下,属世真理要统治属世良善;“使他的众弟兄都给他作仆人”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对良善的情感表面上要从属于对真理的情感;“并用五谷新酒供养了他”表示它的良善和真理,和前面一样(3580节);“我儿,我还能为你作什么呢”表示在那种状态下,良善没有别的东西了。
“以扫对他父亲说”表示属世良善的洞察;“我父啊,难道你只有这一个祝福吗”表示在那种情况下,属世良善难道就没有任何东西能与它联合吗?“我父啊,也给我吧,给我祝福吧”表示它渴望结合,即便真理已经通过它被结合;“以扫就放声而哭”表示变化的一个进一步的状态。
“他父亲以撒回答他说”表示对属世良善的感知,即它要变成神性;“看哪,你的住处必有地上的肥土”表示从神性良善获得的生命;“天上的甘露”表示它来自神性真理。
“你必靠着你的剑生活,又必服侍你的兄弟”表示只要真理正在与良善结合,那么良善表面上就占据较低位置;“到你向他掌权的时候”表示它要占据优先位置;“你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表示这时,结合将通过良善实现,或说良善将成为实现结合的手段,真理将成为良善之真理。
920.本节描述了古教会总体上的敬拜,并且是以“祭坛和燔祭”来描述的,“祭坛和燔祭”是一切代表性敬拜的主要元素。然而,我们首先要描述一下上古教会的敬拜是何性质,由此表明通过代表敬拜主是如何兴起的。上古教会成员只有内在敬拜,就是天上所献的那种,因为在他们当中,天堂与人交流,以至于他们成为一体。这种交流就是感知,前面频繁提到过这种感知。因此,他们因是天使般的人,故是内在人。他们的确感觉到属肉体和世界的外在事物,但却不关心它们。他们在每个感官对象中都感知到某种神性和天堂之物。例如,当看到一座高山时,他们感知到的不是一座山的概念,而是高的概念,并从高而感知天堂和主。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主住在至高处,并被称为“至高至上者”(Most High and Lofty One);又为何后来对主的敬拜在山上举行。这同样适用于其它一切对象。如,当观察早晨时,他们不会感知一天的早晨,而是感知天堂之物;它就像人们心智中的早晨和黎明,主由此被称为“早晨”、“东方”和“黎明”。同样,当看到一棵树及其果和叶时,他们并不关心这些,而是仿佛看到以它们来代表的人。他们在果实中看到爱和仁,在叶子中看到信。教会成员由此不仅被比作一棵树、一个园林,他里面的东西则被比作果和叶,甚至还被如此称呼。这就是那些拥有天堂和天使般的观念之人的性质。
谁都能知道,一个总体观念掌管一切细节,因而掌管一切感官对象,无论是看到的还是听到的,以至于人不会注意到这些对象,除非它们流入他的总体观念。因此,对内心快乐的人来说,他所听到和看到的一切似乎都洋溢着欢声笑语;而对内心悲伤的人来说,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似乎都是忧伤难过。这同样适用于其它情况,因为总体情感就存在于一切细节里面,并使细节在总体情感中被看到和听到;而其它一切事物甚至都不显现,仿佛不存在或微不足道。上古教会成员就是这种情况。他眼中看到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如天堂一般;因此,对他来说,一切事物可以说都是活的。由此清楚可知上古教会的神性敬拜是何性质,即:它是内在的,决不是外在的。
然而,当教会衰落,如在其后代当中的情形,这种感知或与天堂的交流开始消失时,一种不同的情况开始出现。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在感官对象中感知到任何天堂之物,只感知到世俗之物。他们对世俗之物的感知越多,他们的感知就越少。最终,大洪水来临之前的最后一代在这些物体中只看到世俗、肉体和尘世之物。天堂就这样与人类分离,并且只能以一种极其遥远的方式与人类交流。现在与地狱的交流向人打开,他从地狱获得其总体观念;如前所述,一切细节观念都源于这总体观念。在这种情况下,当有天堂观念临到他们时,这观念对他们来说一文不值。最后,他们甚至不愿承认任何属灵或属天之物的存在。人的状态就这样被改变和颠倒。
主因预见人类的状态会变成这样,故规定信之教义事物要得以保存并可获得,好叫人们能知道属天之物和属灵之物。前面提到的那些被称为“该隐”的人和那些被称为“以诺”的人从上古教会成员那里搜集了这些教义事物。这就是为何经上论到该隐说,给他立一个记号,免得人杀他(参看创世记4:15,393, 394节);论到以诺说,神将他取去(创世记5:24)。这些教义事物完全由符号语言,因而由看似神秘之物构成。也就是说,它们由地面上各种具有属灵意义的物体构成,如:山,它们表示天上的事物和主;早晨和东方,它们也表示天上的事物和主;各种树及其果实,它们表示人及其天堂事物;等等。诸如此类的事物构成他们的教义事物,这一切都是从上古教会的符号和象征中搜集而来的。因此,他们的著作也具有这种性质。由于他们仰慕这些代表或教义事物中的神性和天堂之物,并且觉得自己似乎看到了它们,还由于这些教义事物的古老性,所以他们开始并被允许将这类事物作为其敬拜的基础。这就是他们在山上、小树林和各树木中间举行敬拜的起源,也是他们露天的柱子或雕像,以及后来祭坛和燔祭的起源;祭坛和燔祭最终成为一切敬拜的主要特征。这种敬拜始于古教会,又从古教会传给他们的后代和周边所有民族。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些和其它许多事容后再述(1238, 1241, 2180:4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