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85

85.在来自我们太阳

三、火星及其灵人和居民

85.在来自我们太阳系的所有灵人当中,火星灵是最好的。因为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属天之人,和地球上的上古教会之人没什么区别。当表现他们的性质时,他们就被表现为脸在天堂,身体在灵人界;其中那些为天使之人则被表现为面朝主,身体在天堂。地球上的第一代上古教会是一个属天教会,为众教会之首(AC 607, 895, 920, 1121-1124, 2896, 4493, 8891, 9942, 10545)。当教会的主要特征是对主之爱时,该教会就被称为属天的;但当它的主要特征是对邻之仁,以及信时,它就被称为属灵的(AC 3691, 6435, 9468, 9680, 9683, 9780)

属天的奥秘 #5224

5224.“法老就把

5224.“法老就把他的梦告诉他们”表关于将要到来的事。这从“梦”的含义清楚可知,“梦”是指预见、预言和结果(参看5091, 5092, 5104节),因而是指将要到来的事。至于这一切在内义上是什么意思,这从整个思路清楚可知。本书论述的主题是属世层的新状态;这时,因真理从它那里被驱逐,所以它处于模糊的状态;在这一特定时刻,它为处理这种混乱而向记忆知识请教将要到来的事。当这种模糊出现的时候,马上想到的是结果会是什么?
  由于在人的重生期间,在每一个这样的状态,这都是很常见的,故此处在内义上描述了这种状态。但这类状态如今不为人知,既因很少有人在重生,还因那些正在重生的人没有反思这种事。如今没有人关心自己里面正在发生的事,因为外在事物占据了他的全部注意力;对于完全被外在事物占据的人,也就是把外在事物当成生活的目的之人来说,内在事物根本无足轻重。对于这种模糊,他们会说,这些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又不能从中赚到钱或荣耀。我为什么要思想灵魂的状态,或内在人的状态?为什么要问它是处于真理被驱逐之时的模糊状态,还是处于真理在那里得以恢复之时的清晰状态?知道这一切对我有什么好处?我怀疑是否有内在人的存在,是否有脱离肉体状态的灵魂状态的存在。事实上,我甚至怀疑死后活着的灵魂是否存在。有谁死里复生证明给我们看?这些就是如今教会成员自言自语的话,也是当他听见或读到关于内在人状态的事时所持的想法。由此可见为何人里面所生的事被隐藏,完全不为人知。
  古人当中从来就没有这种理解上的模糊。他们的智慧就在于培育更内在的事物,因而在于完善心智的两种能力,即理解力和意愿,由此为其灵魂的福祉做准备。像这样的事,古人都会关注,这一事实从他们现存至今的著作,以及所有人都渴望听见所罗门的智慧清楚看出来:
  地上凡曾听过他智慧的君王,都派人来;万民都有人来听所罗门的智慧。(列王纪上4:34)
  这就是示巴女王来见他的原因;由于从所罗门的智慧所得的福分,她说:
  你的人是有福的,你的仆人常侍立在你面前听你的智慧,是有福的。(列王纪上10:8)
  如今还有谁会因此而自称有福呢?
  

属天的奥秘 #4215

4215.“亲吻他儿

4215.“亲吻他儿子和女儿”表承认这些真理,以及对这些真理的情感。这从“亲吻”、“儿子”和“女儿”的含义清楚可知:“亲吻”是指出于情感的结合(参看3573, 3574节),因而是指承认,因为哪里有通过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哪里就有对它们的承认;“儿子”是指真理和真实事物(489, 491, 533, 1147, 2623, 3773节);“女儿”,就是此处的拉结和利亚,是指对这些真理的情感(3758, 3782, 3793, 3819节)。
“亲吻”表示出于情感的结合是出于对应;因为天堂与人体的一切器官并肢体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如各章末尾所说明的。人的内在事物与脸上的各个部位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因此他的面部表情能显示他的总体心态,而他的眼睛则能显示这种心态,就是其内在心智的内层。心智的思维与情感和身体的行为与姿势之间也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就那些自然的行为和姿势,以及那些非自然的行为和姿势而言,这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内心的谦卑会使人屈膝下跪,这是一种身体的外在姿势;更大和更内在的谦卑甚至使他俯伏在地。内心的欢喜快乐会引发歌唱和欢呼声;而难过和内在悲伤则会导致哭泣和哀号。但出于情感的结合会产生亲吻的动作。
由此明显可知,由于这种外在行为与内在美德相对应,所以它们是内在事物的可见迹象;作为可见迹象的它们含有某种内在事物在里面,而它们就从这内在事物取得自己的品质或特性。然而,对那些渴望通过外在行为给人以他们拥有这些内在美德的印象之人来说,他们的外在行为同样是可见的迹象,但却是伪装、虚伪和欺骗的迹象。这就是亲吻的情形,因为人人都想通过亲吻来表达他对另一个人由衷的爱。事实上,凡给人以他拥有内在美德之人都知道,亲吻源于内心或出自这种爱,是出于情感联结的标志。他想凭着亲吻使他的邻人确信,他是由于他里面的良善而爱他;而事实上,这全都是为他自己,为了他自己的地位、利益和名声,因而不是为了良善,而是为了邪恶。因为凡以自己为目的、而不是为促进良善的中间目的,并希望与别人联结以达到该目的之人,都陷入邪恶。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