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85

85.在来自我们太阳

三、火星及其灵人和居民

85.在来自我们太阳系的所有灵人当中,火星灵是最好的。因为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属天之人,和地球上的上古教会之人没什么区别。当表现他们的性质时,他们就被表现为脸在天堂,身体在灵人界;其中那些为天使之人则被表现为面朝主,身体在天堂。地球上的第一代上古教会是一个属天教会,为众教会之首(AC 607, 895, 920, 1121-1124, 2896, 4493, 8891, 9942, 10545)。当教会的主要特征是对主之爱时,该教会就被称为属天的;但当它的主要特征是对邻之仁,以及信时,它就被称为属灵的(AC 3691, 6435, 9468, 9680, 9683, 9780)

属天的奥秘 #6222

6222.“他就带着

6222.“他就带着两个儿子玛拿西和以法莲同去”表由内在所生的教会的意愿和教会的理解力。这从“玛拿西”和“以法莲”的代表清楚可知:“玛拿西”是指属世层中新的意愿及其性质,如前所述(5354e节);“以法莲”是指属世层中新的理解力及其性质(5354节)。这二者由内在所生,由他们是约瑟的儿子来表示,而约瑟代表内在属天层(5869, 5877节)。
  有必要解释一下何谓教会的理解力和意愿。教会的理解力在于从圣言觉知何为信之真理,何为仁之良善。众所周知,圣言的字义具有这样的性质:人能利用字义来证实他所信奉的任何信条。这是因为圣言字义上的观念是接受真理的总体容器,只是在这些容器接受真理之前,它们的真实性质并未如同通过透明的东西那样显现。因此,这些观念只形成人必须首先获得的总体印象,以便他能适宜地接受特定方面和具体细节。圣言的字义具有这样的性质,人能利用字义来证实他所信奉的任何信条;这一事实从曾经存在于教会,并且现仍存在于教会中的大量异端邪说清楚看出来。每个异端邪说的信徒都能在圣言的字义中找到支持,并且如此确认,以致他们完全相信它是真理;以后即便从天上听见真正的真理,他们也丝毫不会接受。
  他们之所以不接受,是因为他们没有教会的理解力;事实上,只有当人们阅读圣言,对经文仔细进行彼此对照,从而明白他当信什么、当做什么时,这种理解力才会存在。这种理解力只在那些从主领受光明的人中间才能找到,他们在基督教界也被称为“被光照的人”。这种光照只在诸如渴望认识真理,但不是为了名声和荣耀,而是为了生活和服务或功用的那种人中间才能找到。这种光照同样被人里面的理解力所接受,因为被光照的是理解力,或说理解力才是光的接受者。这一点从以下事实非常清楚地看出来:那些几乎没什么理解力的人绝无可能从圣言看见这类事物,而是信靠他们以为被光照了的那些人。此外,要知道,那些已经重生的人从主获得一种能被光照的理解力;正是来自主的天堂之光流入理解力,并光照它,或说赋予它光明;因为理解力并不从其它源头接受自己的光、自己的视觉,因而自己的觉知。
  不过,被称为教会理解力的这种理解力比只是基于记忆知识的理解力更为内在,因为它是一种觉知,明白某事是真的,但不是出于记忆知识和哲学的指示,乃出于圣言在其灵义上的指示。例如,拥有教会理解力的人能清楚发觉,圣言处处教导: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是教会的本质;人的生命死后仍旧延续;他的生命就源于他的爱。他们还能发觉,与仁分离之信并非信;除非在对主之爱的良善和对邻之仁的良善与它联结的情况下,否则,这信丝毫无助于永生;因此,这信与仁必须联结起来,以便属灵的生命能够存在。拥有被光照的理解力的人能极清楚地发觉这些事是真的;而那些没有这种理解力的人决看不出它们是真的。
  有人认为拥有在教会事物上的理解力之人是那些擅长多方面证实他们自己教会的信条或教义,甚至直到说服别人相信它们是真的,而且还擅长巧妙地驳斥众多异端邪说的人。但是,这并不是教会的理解力;因为能证实一个信条并不是理解力的一个特征,而是感官层面的心智能力的一个特征;这种能力有时可见于最坏的人当中,事实上,根本没有任何信仰的人,以及那些沉浸于实际虚假的人也有这种能力。对所有这类人来说,再没有比证实凡他们所喜欢的任何观念更容易的了,甚至能证实得如此彻底,以至于能说服简单人相信。然而,在证实任何信条之前,教会的理解力就能发觉并看出它是不是真的,然后才去证实它。
  这就是“以法莲”所代表的理解力。而“玛拿西”所代表的教会良善则是主通过信之真理灌输给一个教会成员的仁之良善。因为这些真理,连同仁之良善才是那流入理解力并光照它,或说赋予它光明,还使得理解力和意愿构成一个心智的东西。理解力和意愿这二者都是从内在而生的,这一点从前面频繁的阐述和说明可以看出来;因为对良善与真理的整个情感(光照便通过这情感而来),除了从内在之外,并不从其它源头流入,因而并不从其它源头而生;也就是说,它经由内在从主而来。
  

属天的奥秘 #9103

9103.“以羊群中

9103.“以羊群中的四只赔羊群中的一只”表直到完全的相应惩罚。这从“四”和“羊群中的一只”的含义清楚可知。“四”是指结合,“四”与“二”所表相同,因为四是二乘以二的乘积;“二”表示结合(参看5194, 8423节),因此“四”也是(参看1686, 8877节);由此可推知,这些数字也表示完全或完整的数量,因为结合起来的东西是完整或完全的。“羊群中的一只”是指内层良善,如刚才所述(9099节)。“赔”,即“以羊群中的四只赔羊群中的一只”表示相应的惩罚(9102节)。内层良善就是那在内层人中被称为仁的;外层良善则是外层人中的仁。后一种良善必须从前者获得生命,因为内层人中的仁之良善是属灵生命的良善;而外层人中的仁之良善则是源于属灵生命的属世生命的良善。这外层良善作为快乐进入人的感觉,但内层良善不进入感觉,而是进入他的意识,即它当如此的意识,并能使他的心智感到满足。然而,在来世,内层良善或属灵良善也进入一个人的感觉。
没有人能知道为何要以五牛还一牛,以羊群中的四只还羊群中的一只,除非他知道“偷”在灵义上表示什么,以及“牛”和“羊群中的一只”又表示什么。这些事物表示什么已经解释过了,即夺走并疏远外层和内层良善。这种夺走是由邪恶造成的,疏远则是由虚假造成的。因此,“五”和“四”表示对它们的惩罚和恢复;因为在圣言中,一切数字都表示属灵事物(参看575, 647, 648, 755, 813, 1963, 1988, 2075, 2252, 3252, 4264, 4495, 4670, 5265, 6175节),在此表示与恢复有关的事物。也就是说,数字“五”是指在很大程度上对外层良善的恢复,数字“四”是指对内层良善的完全恢复。内层良善之所以必须完全恢复,是因为该良善构成人的属灵生命;除非属灵生命完全恢复,否则,构成属世生命的外层良善无法被恢复;因为属世生命通过属灵生命来恢复,这从人的重生可以看出来。外在人通过内在人重生(参看9043, 9046, 9061节);但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良善无法完全恢复,因为它被击打所受的损伤就像一道变硬的疤痕那样留在那里。这些就是这些数字所暗含的事物。
然而,还必须简要说一说构成人的属世生命的外层良善通过构成他的属灵生命的内层良善的恢复。人心智的属世层在世界之光中看见事物,这光被称为属世之光。人通过经由视听进入意识的物体,也就是通过从世界所获得的对物体的印象而为自己获得这光。因此,人以其心智的眼睛看见这些物体,几乎与他的肉眼看见它们一样精确。一开始,通过这些感官进入的物体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快乐和愉悦。后来,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时,就会区分令他快乐的不同物体,由此学会辨别,并且逐渐辨别得越来越准确。当来自天堂的光流入这些事物时,此人便开始以属灵的眼光看待它们,首先开始区分有用的和无用的。他由此开始清楚地看到真理;因为在他看来,凡对他有用的东西都是真实的,凡没有用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这种看见真理的能力会随着从天堂所流入的光变得更亮而增强,直到最后他不仅区分真理,甚至还区分这些真理中的真理。随着内在人与外在人之间的交流得到改善,并更好地被打开,他做起这种事来愈加清晰;因为天堂之光从主经由内在人流入外在人。现在这个人由此而有了觉知;然而这还不是属灵的觉知。
属灵的觉知不是从属世真理,而是从属灵真理中长出来的,属灵真理就是那被称为信之真理的。属灵的觉知之所以从这些真理中长出来,是因为天堂之光就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这光在天使眼前闪耀,也在他们的理解力中闪耀,赋予他们聪明和智慧,不过照着在良善里面对它的接受而数量不一。因此,如果属灵的觉知要生长,人必须拥有关于属灵事物认知或知识在他的属世人里面,而属灵事物知识必须来自启示。当天堂之光流入这些知识时,它就流入它自己的东西;因为如前所述,这光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1053, 1521-1533, 1619-1632, 2776, 3138, 3167, 3195, 3222, 3223, 3341, 3636, 3643, 4180, 4302, 4408, 4415, 4527, 5400, 6032, 6313, 6608节)。这就是一个人如何在诸如属于永生的那类事物上获得聪明和智慧;这些聪明、智慧照着接受这光的程度,也就是在良善里面接受信之真理的程度而增长。良善就是仁爱。
属世人或外在人通过内在人重生,以及得以修正并恢复,这一点从现在所阐述的可以看出来。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事物从天堂之光获得生命;这光是活的,因为它是从主那里发出的,而主是生命本身。它们并不从属世之光获得自己的生命,因为这光本身是死的。因此,如果属世之光中的事物要获得生命,就必须有一个经由内在人从主而来的活光的流注。该流注照着存在于属世层中的类似和对应的真理认知或知识,以及那里能服务或服从的其它事物而调整自己。由此明显可知,人的外在人或属世人必须通过他的内在人重生;属世人中被夺走或疏远的良善必须以同样的方式被修正和恢复。
土星的灵人和居民-续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