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6.在灵人和天使的概念中,火星和其它星球一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该星球在左前方胸部层面的某个距离处,也就是说,在我们地球灵所在的领域之外。各星球的灵人彼此分离,因为每个星球的灵人都对应于巨人的某个特定区域。因此,他们的状态各不相同;这种状态的不同使他们看上去彼此分离,或向右,或向左,并且距离或长或短。天堂与主有一个对应关系,人与天堂在每个细节上都有一个对应关系,以致在主眼里,天堂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人,可称作巨人(AC 2996, 2998, 3249-3624,3636-3643, 3741-3745, 4625)。我已通过亲身经历论述了人及其各个部位与巨人,也就是天堂的对应关系(AC 3021, 3624-3649, 3741-3750, 3883-3896, 4039-4055[原文4051], 4218-4228, 4318-4331, 4403-4421, 4523 [原文4527]-4533, 4622-4633, 4652-4660, 4791-4805, 4931-4953, 5050-5061, 5171-5189, 5377-5396, 5552-5573, 5711-5727,10030)。在来世,距离是真实的表象,照着天使与灵人的内在状态而被主变得可见(AC 5605 [原文5604], 9104, 9440, 10146)。
3272.“作了他们列民的十二首领”表示该属灵教会的一切首要事物或主要元素。这从“十二”、“首领”和“列民”的含义清楚可知:“十二”是指信或教会的一切事物(577, 2089, 2129e, 2130e节);“首领”是指首要事物或主要元素(1482, 2089节);“列民”是指那些处于真理的人(1259, 1260节),因而是指那些属于属灵教会的人,因为严格来说,这些人处于真理。圣言中的一切数字都表示真实事物,这一点从频繁出现的数字“十二”很清楚地看出来。每当这个数字出现在圣言中时,它都表示全部或一切。例如,旧约中的“十二支派”和新约中的“十二使徒”表示信的一切事物,因而表示教会的一切事物。故此处“十二首领”表示该教会的一切首要事物或主要元素,这些事物或元素由以实玛利的十二个儿子来代表。
“十二”这个数字表示这些事物或元素,这一点可从前面提到的章节所引用的经文,以及下面的圣言经文看出来。启示录:
我听见以色列人各支派中受印的数目。犹大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流便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迦得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等。(启示录7:4-5等)
此处“各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只表示凡处于信,确切地说处于信之良善的人都得救了。又:
有一个妇人,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的冠冕。(启示录12:1)
“妇人”表示教会(252, 253节);“日头”表示属天之爱;“月亮”表示属灵之爱(30-38, 1529, 1530, 2441, 2495节);“十二星”表示信的一切事物;“星”是指属于信的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2495, 2849节)。
又:
圣城新耶路撒冷有十二个门,门上有十二位天使,又有写在上头的名字,就是以色列人十二支派的名字。城墙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他用苇子量那城,共有一万二千斯他丢。又量了城墙,按着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尺寸,共有一百四十四(12乘12)肘。十二个门是十二颗珍珠。(启示录21:2, 12, 14, 16,17, 21)
此处“圣城”实际上表示主的属灵国度;“门”、“墙”和“根基”表示仁和信的事物或不同方面;如此频繁提及的“十二”表示它们的全部或一切。谁都能看出,所表示的不是字面上的十二支派和十二使徒。又:
在城的街道中间,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启示录22:2)
“十二样果子”表示仁的一切事物。
马太福音:
耶稣说,我实在对你们说,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在重生中,人子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时,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马太福音19:28)
此处“使徒”不是指使徒,“宝座”不是指宝座,“支派”也不是指支派,而是指整体上信的事物,或被信包围的一切事物(参看2129节)。此外,在旧约圣言凡提到“十二支派”的地方,它们都表示教会的一切事物。这同样适用于按着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名字而刻在乌陵和土明上的十二块宝石(出埃及记28:21),也适用于依次摆在桌子上的十二个陈设饼(利未记24:5-6),以及其它涉及十二的例子。雅各或以色列的十二个儿子的名字本身也包含信的一切事物;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一点可见于下文(29章和30章)。
4038.“骆驼和驴”表良善之真理,无论是颇为外在的还是完全外在的。这从“骆驼”和“驴”的含义清楚可知:“骆驼”是指属世人的一般记忆知识(3048, 3071, 3143, 3145节),一般记忆知识是指较为低级或更为外在的良善之真理;“驴”是指还要低级的,也就是完全外在的属世良善之真理(2781节)。至于何为内层良善与真理,何为居间的良善与真理,以及何为颇为外在和完全外在的良善与真理,可参看前面所述(4009节)。
一般来说,人里面有三层区域,即肉体层,属世层和理性层。肉体层是最外层,属世层是居间层,理性层是内层。在人里面,只要其中一层掌管另一层,他要么被称为肉体的,要么被称为属世的,要么被称为理性的。人心智的这三个部分以奇妙的方式互通:肉体部分与属世部分相通,属世部分与理性部分相通。人刚出生时纯粹是肉体的,但里面拥有能得到完善的能力。后为,他变得属世,最后变得理性。由此可见,这一方与另一方之间是互通的。肉体部分藉着感官与属世部分相通,并且是以一种截然不同而又互相分离的方式通过属于理解或认知的事物和属于意愿的事物而相通;如果人要变成并成为完全的人,理解或认知和意愿这两种官能必须在人里面充分发展。视觉和听觉尤其服务于充分发展他的理解力,而其它三种感觉则尤其关注他的意愿。人心智的肉体部分藉着这些感觉与他的属世部分,就是前面所说的居间部分相通。因为通过感官进入的事物将自己置于属世层,如同置于一种容器。这种容器就是记忆。快乐和愉悦及其中的渴望属于意愿,被称为属世良善;记忆知识属于理解力,被称为属世真理。
人心智的属世部分通过刚才所提到的这些事物与其理性部分相通,这理性部分就是内层部分,如前所述。从属世层上升到理性层的事物也将自己置于理性层,如同置于一种容器。这种容器就是内部记忆,关于内部记忆,可参看前文(2469-2480节)。那里的祝福和幸福属于意愿,是理性良善的形式;而对事物的内在洞察,以及对它们的感知则属于理解或认知,这些洞察和感知的对象就被称作理性真理。这三者(即肉体层,属世层和理性性)构成人,并且这三者之间是互通的。外部感官是人心智的肉体部用来与其理性部分相通的工具;内部感官则是其心智的属世部分用来与其理性部分相通的工具。因此,那些存在于人心智的属世部分、源于适合身体的外部感官的事物就是那被称作颇为外在和完全外在的良善之真理的。而那些源于适合其灵并与理性层相通的内部感官的事物则是那被称作内层良善与真理的。介于这二者之间并参与这二者的事物就是那被称作居间良善与真理的。这三组依次始于内层,就是“羊群、仆婢、骆驼和驴”所表示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