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6.在灵人和天使的概念中,火星和其它星球一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该星球在左前方胸部层面的某个距离处,也就是说,在我们地球灵所在的领域之外。各星球的灵人彼此分离,因为每个星球的灵人都对应于巨人的某个特定区域。因此,他们的状态各不相同;这种状态的不同使他们看上去彼此分离,或向右,或向左,并且距离或长或短。天堂与主有一个对应关系,人与天堂在每个细节上都有一个对应关系,以致在主眼里,天堂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人,可称作巨人(AC 2996, 2998, 3249-3624,3636-3643, 3741-3745, 4625)。我已通过亲身经历论述了人及其各个部位与巨人,也就是天堂的对应关系(AC 3021, 3624-3649, 3741-3750, 3883-3896, 4039-4055[原文4051], 4218-4228, 4318-4331, 4403-4421, 4523 [原文4527]-4533, 4622-4633, 4652-4660, 4791-4805, 4931-4953, 5050-5061, 5171-5189, 5377-5396, 5552-5573, 5711-5727,10030)。在来世,距离是真实的表象,照着天使与灵人的内在状态而被主变得可见(AC 5605 [原文5604], 9104, 9440, 10146)。
4027.就这些话的内义而言,此处所透露的奥秘太过于内在,因而太过于深奥,以至于没有显露出来,被理解力或认知看到。因为就至高意义而言,所论述的主题是主,即祂如何将自己的属世层变成神性;就代表意义而言,即祂如何在重生人时,使他的属世层变成新的。所有这些事在此都充分体现在内义中。
就至高意义而言,此处所包含有关主的细节,即祂如何将自己里面的属世层变成神性,甚至超出天使的理解。有关它们的某些信息可见于人的重生,因为人的重生就是主荣耀的形像(3138, 3212, 3296, 3490节)。诚然,人可以对这种重生拥有某种概念(不过,只有重生之人才能拥有),但只要活在肉身,就只能拥有一种模糊的概念。因为占据他注意力的肉体和世俗事物不断在他的心智上投下阴影,将其拘守于低级事物。但那些尚未重生的人则根本理解不了这个问题;他们缺乏有关它的一切知识,因为他们缺乏对它的任何觉察。事实上,他们完全不知道什么叫重生;也不相信有重生的可能性。他们甚至不知道何为仁爱的情感,然而,重生就是藉着仁爱的情感实现的;因此,他们也不知道何为良知,更不知道何为内在人,尤其不知道何为内在人与外在人的对应。诚然,他们或许知道这些话,并且许多人的确知道它们,但他们对这个事情本身一无所知。因此,由于他们甚至缺乏对这些事的某种概念,故包含在此处内义中的奥秘无论如何清楚地呈现给他们,这种呈现仍像是在黑暗中展示某种东西,或像是对着聋子说话。此外,在他们身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情感也不允许他们知道,甚至不允许他们听到这种话,因为他们会立刻拒绝它们,事实上把它们吐出去。那些处于仁爱情感的人则迥然不同。他们以这类事为快乐;因为与他们同在的天使在此人意识到这个奥秘时,会体验到他们自己的幸福。原因在于,这时,他们也会意识到与他们住在其中的主有关的事,以及与邻人及其重生有关的事。当处于仁爱情感的人阅读这些话,特别是相信它们里面有神圣之物,尤其还能理解包含在内义中的某种事物时,快乐和幸福就从天使,也就是从主经由天使流入。
此处所论述的主题是:主进入内在人的良善,事实上经由良善进入那里的真理的流注;以及由此进入外在人或属世人的流注;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流注便进入这情感;还有对真理的接受并真理与那里的良善的结合;另外由此处“拉班”及其“羊群”所表示的、充当一种手段的良善。关于这些事,处于圣言内义的天使(对他们来说,内义就是圣言)则看见并觉察到无数细节。但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细节会进入人的理解范畴;凡进入其中的,也都掉进其模糊部分,这就是为何这些事无法详细解释的原因。
3690. “雅各走出别是巴”表示离神性教义事物更远的生活。这从“走”和“别是巴”的含义清楚可知:“走”(going)是指生活(参看3335, 3685节),因此“走出”(going out)表示更远的生活;“别是巴”是指神性教义(参看2723, 2858, 2859, 3466节)。由此明显可知,“雅各走出别是巴”表示离神性教义事物更远的生活。当生活在于外在真理,并照外在真理来过时,就说生活是更远的,这就是那些正在重生之人的幼儿期和童年期的生活,如刚才所述(3688节)。
为更充分地说明这种生活是什么,它是何性质,补充几句话是适宜的。圣言所有的历史都是离本质或实际的神性教义事物更远的真理。然而,它们仍服务于小孩子和大一点的孩子,好叫他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逐渐被引入真理和良善的内层教义事物,最后被引入神性事物本身;因为这些历史从至内层含有神性在里面。当孩子们阅读它们,并因纯真而充满对它们的情感时,与他们同在的天使就会体验到一种快乐的天堂状态,因为主以对内义、因而对历史故事所代表并表示的事物的情感充满这些天使。正是天使所体验的天堂快乐流入孩子,并使他们以这些故事为乐。为使这第一个状态,也就是那些要重生之人的幼儿期和童年期的第一个状态可以存在,圣言的历史才被提供,并以这种方式来写: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神性事物在里面。
仅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举一例,就可以看出它们离神性教义事物何等遥远。当一开始,有人仅仅知道神降临西乃山,将写有十诫的两块石版交给摩西,而摩西却打碎了这两块石版,于是神将十诫又写在另两块石版上(出埃及记19:20; 31:18; 32:19; 34:1, 28),并且他纯以这段历史为乐时,他就过着一种外在真理的生活,这种生活离神性教义事物较为遥远。但后来,当他开始以其中所包含的诫命或戒律为乐,对它们拥有一种情感,并照之生活时,他就过着一种真理的生活,这种生活离神性教义事物本身仍然很远。因为照这些诫命所过的生活只是一种道德生活,凡生活在人类社会的人都从文明生活本身及其法律中知道这些戒律,如要拜神或至高无上的存在,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
但一个正在重生的人会从这种较远的生活,或道德生活被引入更接近神性教义事物的生活,也就是属灵生活。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此人便开始想知道为何这些诫命或戒律以如此神奇的方式从天上降下来,并被神的手指头写在了石版上;而事实上,它们都是众所周知的,也被写在那些从未听过任何圣言之人的法律中。当进入这种思维状态时,他若在那些能重生的人之列,就会被主引入还要更内层的状态,即被引入思考其中所隐藏的更深层事物的状态,他对这些事物还不了解。当在这种状态下阅读圣言时,他会在先知书的各处,尤其在福音书中发现,这些戒律当中的每一条都包含还要更属天堂的事物在里面。
以孝敬父母这条诫命为例;现在他发现,当人们重新出生,也就是正在重生时,他们就接受另一位父,然后成为祂的儿子,并且要孝敬的,是祂;因此,这才是更内在地隐藏在这条诫命里面的意义。他还逐渐获知,这新父就是主,最后获知如何孝敬祂,也就是说,要敬拜祂,并且当爱祂时,就是敬拜祂。当一个正在重生的人拥有这个真理并照之生活时,他就处于神性教义。这时,他的状态是一种天使的状态;他从这种状态将他以前所知道的事物看成是按顺序接踵而来的,并且就像沿着梯子的台阶一样从神性流出,而耶和华或主就在这梯子之上或梯顶;祂的使者则沿着这梯子的台阶上上下下。因此,他把以前令他感到快乐的事物看成是离他自己更远的台阶。十诫的其它戒律也是如此(参看2609节)。由此可见此处“雅各走出别是巴”所表示的离神性教义事物更远的生活是什么意思。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