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6.在灵人和天使的概念中,火星和其它星球一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该星球在左前方胸部层面的某个距离处,也就是说,在我们地球灵所在的领域之外。各星球的灵人彼此分离,因为每个星球的灵人都对应于巨人的某个特定区域。因此,他们的状态各不相同;这种状态的不同使他们看上去彼此分离,或向右,或向左,并且距离或长或短。天堂与主有一个对应关系,人与天堂在每个细节上都有一个对应关系,以致在主眼里,天堂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人,可称作巨人(AC 2996, 2998, 3249-3624,3636-3643, 3741-3745, 4625)。我已通过亲身经历论述了人及其各个部位与巨人,也就是天堂的对应关系(AC 3021, 3624-3649, 3741-3750, 3883-3896, 4039-4055[原文4051], 4218-4228, 4318-4331, 4403-4421, 4523 [原文4527]-4533, 4622-4633, 4652-4660, 4791-4805, 4931-4953, 5050-5061, 5171-5189, 5377-5396, 5552-5573, 5711-5727,10030)。在来世,距离是真实的表象,照着天使与灵人的内在状态而被主变得可见(AC 5605 [原文5604], 9104, 9440, 10146)。
934.“冷”表示无爱,或无仁和信,“热”或“火”表示爱,或仁和信。这一点从以下圣言经文明显看出来。在启示录,经上在给老底嘉教会的信中说到: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启示录3:15-16)
此处“冷”表示没有仁爱,“热”表示大量仁爱。以赛亚书:
耶和华对我这样说,我要安静,在我的居所观看;如同光中的清热,又如收割的热气中露水的云雾。(以赛亚书18:4)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即将建立的新教会;“光中的热”和“收割的热”表示爱和仁。又:
这是那有火在锡安、有炉在耶路撒冷的耶和华说的。(以赛亚书31:9)
此处“火”表示爱。论到以西结看到的基路伯,经上说:
至于活物的形像,它们的形状就像燃烧的火炭,又像火把的形状;火在活物之间上去下来;这火很明亮,从火中发出闪电。(以西结书1:13)
在以西结书,论到主,经上又说:
在他们头以上的穹苍之上有宝座的形像,仿佛蓝宝石的样子,在宝座形像以上有一个形像,仿佛人的样子在它上头。我从祂腰以上的样子看见仿佛火炭的形状,其中周围有火的形状;又从祂腰以下的样子看见仿佛火的样子,周围也有光辉。(以西结书1:26-27; 8:2)
此处“火”同样表示爱。但以理书:
亘古常在者就坐上去;祂的宝座乃火焰,其轮乃烈火。一道火河涌出,从祂面前流出来,侍奉祂的有千千,在祂面前侍立的有万万。(但以理书7:9-10)
此处“火”表示主的爱。撒迦利亚书:
耶和华说,我要作她四围的火墙。(撒迦利亚书2:5)
这论及新耶路撒冷。诗篇:
耶和华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诗篇104:4)
“火焰”表示属天-属灵之物。
“火”因表示爱,故也成为主的一个代表。这一点从燔祭坛上的火明显看出来,这火永不熄灭(利未记6:9, 12-13),以代表主的怜悯。、这就是为何亚伦在进入赎罪之地,或近到施恩座之前,要用取自燔祭坛上的火烧香(利未记16:12-14)。出于同样的原因,为了表示敬拜蒙主悦纳,有火从天上降下来,烧尽燔祭(如利未记9:24等)。在圣言中,“火”还表示自我之爱及其欲望;天堂之爱永远也无法与这爱和谐一致;所以经上也说,亚伦的两个儿子就被火烧灭,因为他们用凡火烧香(利未记10:1-2)。“凡火”表示所有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以及伴随这些爱的一切欲望。此外,在恶人看来,天堂之爱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吞灭之火;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吞灭之火被归于主;如西乃上的火代表主的爱或怜悯,百姓却视它为烈火,因此求告摩西不再叫他们听见耶和华神的声音,也不再看见那大火,免得他们死亡(申命记18:16)。对那些被爱自己和爱世界的火吞没的人来说,主的爱或怜悯就具有这种表象。
9473.“点灯的油”表存在于相爱和仁爱里面的内在良善。这从“油”和“灯”的含义清楚可知:“油”是指爱之良善(参看886, 4582, 4638节);“灯”是指相爱和仁爱。“灯”是指相爱,这凭的是表示这爱的火焰;“灯”也指仁爱,这凭的是火焰所发的热和光。因为属灵之热就是仁之良善,属灵之光就是信之真理。
此处必须简要说明何谓存在于相爱和仁爱里面的内在良善。任何事物都不是凭自己产生的,都是从先于它自身之物产生。真理和良善也是这种情况。凡有某种其它事物从中产生的事物都是内在,而产生的这某种其它事物则是这内在的外在。所有事物的产生,其情形无一例外,都像原因和结果。没有一个有效的原因,结果就不能产生。有效的原因是结果的内在,而结果则是这原因的外在。其情形还像努力和动作,没有努力,动作就不能产生;因此,努力停止,动作就会停止。所以,动作的内在是努力,或动力。这种情形与心智中的努力,即意愿,和身体中的动作,即行为的情形很相似;因为没有意愿,行为不能产生;意愿停止,行为就停止;因此,行为的内在是意愿。由此明显可知,一切事物,无一例外,里面都必有一个内在,以便它们可以产生,然后持续存在;若没有内在,它们什么也不是。
这种情形与爱之良善的情形是一样的;它若没有内在良善在自己里面,就不是良善。信之良善里面的内在良善是仁之良善,也就是属灵良善;而仁之良善里面的内在良善是相爱的良善,也就是外在的属天良善。相爱的良善里面的内在良善是对主之爱的良善,也就是纯真的良善;这良善是内在的属天良善。而对主之爱的良善,也就是纯真之良善里面的内在良善是从主的神性人身发出的系神性的良善本身,因而就是主自己。这后一种良善必存在于一切良善里面,以便它可以成为良善;因此,没有任何良善能存在,除非它的内在源于系神性的这良善。除非它的内在来自这个源头,否则它不是良善,而是邪恶;因为这时它来源于此人自己,凡从人发出之物都是邪恶。这是因为人在他所行的一切良善中皆关注他自己,也关注世界,因而不关注主,也不关注天堂。主与天堂即便进入他的思维,对他来说也仅仅是服务他获得个人地位和利益的手段。因此,这些善行就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马太福音23:27, 29)。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