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6.在灵人和天使的概念中,火星和其它星球一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该星球在左前方胸部层面的某个距离处,也就是说,在我们地球灵所在的领域之外。各星球的灵人彼此分离,因为每个星球的灵人都对应于巨人的某个特定区域。因此,他们的状态各不相同;这种状态的不同使他们看上去彼此分离,或向右,或向左,并且距离或长或短。天堂与主有一个对应关系,人与天堂在每个细节上都有一个对应关系,以致在主眼里,天堂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人,可称作巨人(AC 2996, 2998, 3249-3624,3636-3643, 3741-3745, 4625)。我已通过亲身经历论述了人及其各个部位与巨人,也就是天堂的对应关系(AC 3021, 3624-3649, 3741-3750, 3883-3896, 4039-4055[原文4051], 4218-4228, 4318-4331, 4403-4421, 4523 [原文4527]-4533, 4622-4633, 4652-4660, 4791-4805, 4931-4953, 5050-5061, 5171-5189, 5377-5396, 5552-5573, 5711-5727,10030)。在来世,距离是真实的表象,照着天使与灵人的内在状态而被主变得可见(AC 5605 [原文5604], 9104, 9440, 10146)。
9868.“是绿宝石、蓝宝石、金钢石”表对真理的属天之爱,接下来的事物皆源于这爱。这从这些石头的含义清楚可知,这些石头是指对真理的属天之爱,如下文所述。之所以说“接下来的事物皆源于这爱”,是因为接下来的一切良善和真理都是按次序从之前的那些发出的;事实上,与先于自己的其它事物无关的任何事物都是不可能存在的。按照次序,第一是对良善的属天之爱;第二是对真理的属天之爱;第三是对良善的属灵之爱;第四是对真理的属灵之爱。这个次序就表现在决断胸牌的那几行石头上,这正是天堂里良善和真理的实际次序。对良善的属天之爱和对真理的属天之爱在至内层天堂;对良善的属天之爱构成它的内在,对真理的属天之爱构成它的外在。但对良善的属灵之爱和对真理的属灵之爱在第二层天堂;对良善的属灵之爱构成它的内在,对真理的属灵之爱构成它的外在。此外,每种爱都按同样的次序流入下一种爱,它们可以说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由此明显可知“接下来的事物皆源于这爱”是什么意思。
至于这一行的石头,它们和前一行的石头,以及其余的石头一样,其含义来源于它们的颜色。宝石的含义取决于它们的颜色(参看9865节);在天堂,颜色是那里的光与影的修改,因而是天使中间形式多样的聪明和智慧(3993, 4530, 4677, 4742, 4922, 9466节);因为天堂之光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一切聪明和智慧的源头。第一行石头表示对良善的属天之爱,这是由于它们深浅不同的红色;但这一行的石头具有深浅不同的蓝色,这是红色的产物。因为既有红色所产生的蓝色,也有白色所产生的蓝色;由红色所产生的蓝色由内在从火焰闪耀;正是这种蓝色表示对真理的属天之爱;而白色所产生的蓝色,就是下一行石头的那种颜色,表示对良善的属灵之爱,这蓝色不会由内在从火焰闪耀,而是从光闪耀。
绿宝石,就是这一行的第一块石头是否具有蓝色,这从它在原文的词源无从得知;但它表示对真理的属天之爱,这一点明显可见于以西结书:
亚兰因你的手工很多,就作你的客商;他们用绿宝石、紫色布、绣货兑换你的货物。(以西结书27:16)
这论及推罗,推罗表示由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所产生的智慧和聪明(1201节)。绿宝石在此与紫色布联系在一起,由于“紫色”表示对良善的属天之爱(9467节),故可知“绿宝石”表示对真理的属天之爱;因为在圣言的预言部分,由于天上的婚姻存在于那里的每一个细节中,故凡论述良善的地方,也会论述属同一类的真理(9263, 9314节)。此外,“亚兰”,就是“客商”,表示关于良善的认知或知识(1232, 1234, 3249, 4112节);关于良善的认知或知识是属天之爱的真理。
蓝宝石,就是这一行的第二块宝石,具有一种蓝色的,就是那种天蓝色,这是众所周知的;故经上在出埃及记中说:
七十个长老看见以色列的神,祂脚下仿佛有蓝宝石的作工,好像天空物质一般明净。(出埃及记24:10)
这块石头表示因着内层真理而透明之物,也就是属天之爱的真理(可参看9407节)。
不过,“金钢石”,就是这一行的第三块石头,表示属天之爱的真理,是由于它的透明,这种透明倾向于带有蓝色在里面。这一行的石头,以及前一行的石头,其颜色就以这种方式从这块石头闪耀出来,因为它是最后一块石头,并与下一行石头相联系。至内层天堂的良善和真理,相对于随后天堂的良善和真理,也是这种情况。后者的良善和真理通过传送,如同通过一种透光那样从前者获得它们仁与信的生命。
5376.“因为全地的饥荒都很厉害”表除了那里外,荒凉在属世层里面无处不在。这从“饥荒”和“地”的含义清楚可知:“饥荒”是指荒凉,如前所述;“地”是指属世层,也如前所述。所指的是除了那里,也就是说,除了属灵层的属天层所在的记忆知识外的处处;这一观念从前文可推知。前面阐述了属世层的荒凉,或那里真理的剥夺是何情形;但由于下文论述的仍是这个主题,故必须再说一说它的性质。出生在教会的人自幼小的童年起,就从圣言和教会的教义学习何为信之真理,以及何为仁之良善。但长大成人后,他开始自己要么确认,要么拒绝接受他所学到的信之真理;因为那时,他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这些真理,由此使这些真理要么变成他自己的,要么抛弃它们。因为真理不可能变成人自己的,除非他凭自己的领悟承认它,也就是说,除非他靠自己知道这是真的,而非仰赖别人。因此,自童年时所学到的真理无法更深地进入人的生命,只停留在第一道入口处,或外大门;它们在那里要么被引进来,要么被扔在外面。
对那些正经历重生的人,也就是那些主所预见、肯让自己重生的人来说,这些真理会大大增多,因为这些人拥有认识真理的情感。但当日益接近重生实际发生的点时,他们似乎被剥夺了这些真理。因为这些真理向内退去,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此人似乎陷入荒凉。然而,随着重生的继续,这些真理会连续不断地回到属世层,在那里与良善联结。但对那些不经历重生的人,也就是那些主所预见、不肯让自己重生的人来说,诚然,真理通常会增多,因为这些人为了名声、地位和利益的缘故,也拥有认识真理的情感。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并以自己的眼光看待这些真理,他们要么不相信它们,或不肯接受它们,要么将它们变为虚假。因此,对他们来说,真理不是向内退去,而是被扔在外面;虽然为了服务世俗目的,它们仍留在记忆中,但却没有生命。在圣言中,这种状态被称为荒凉或荒废,但不同于前一种状态,因为属于前一种状态的荒凉只是表面上的,而属于这后一种状态的荒凉则是绝对、彻底的。事实上,在前一种状态,人并未被剥夺真理,而在这后一种状态,他完全被剥夺了真理。前一种状态的荒凉就是本章内义所论述的主题,也是下文所论述的主题;持续七年的饥荒就表示这种荒凉。
在圣言的其它地方,经上多次提到这种荒凉,如以赛亚书:
耶路撒冷啊,醒来!醒来!你从耶和华手中喝了祂忿怒之杯;荒凉与毁灭,饥荒与刀剑,这两样临到你,谁为你悲哀呢?我如何能安慰你呢?你的众子发昏,在各街头躺卧。因此,你这困苦却非因酒而醉的,要听我言。看哪!我已将那使人颤抖的杯,就是我烈怒之杯的沉渣,从你手中接过来,你必不至再喝。我必将这杯递在苦待你的人手中。(以赛亚书51:17-23)
这段经文描述了正在变成一个教会,或正在重生的教会成员所陷入的荒凉。这种荒凉被称为“荒凉”、“毁灭”、“饥荒”、“刀剑”,以及“耶和华忿怒和烈怒之杯”、“颤抖的杯”。那时他被剥夺的真理就是“发昏,在各街头躺卧”的“众子”。因为“众子”是指真理(参看489, 491, 533, 1147, 2623, 2803, 2813, 3373节),“街”是指真理所在的地方(2336节);因此,“在各街头躺卧”表示真理看似被驱散了。显而易见,这种荒凉只是表面上的,重生通过它如同通过试探那样实现;因为经上说耶路撒冷“必不至再喝”,祂“必将这杯递在苦待你的人手中”。
以西结书:
主耶和华如此说,因为他们使你荒凉,四围吞吃,好叫你归与残余民族为业,故此,以色列山要听主耶和华的话。大山小冈、水沟山谷、荒凉荒废之地、被弃之城,为四围残余民族所劫掠所嗤笑的;我发愤恨和忿怒说,因你们曾受列族的羞辱。你们四围的列族,这些人必担当自己的羞辱;以色列山哪,你必发枝条,为我的民以色列结果子。看哪!我与你同在,必转而垂顾你们,使你们得以耕种和撒种;我必使以色列全家的人数在你上面增多,城邑有人居住,荒场再被建造。我要使你如同昔日一样有人居住,优待你们胜过先前。(以西结书36:3-12)
这论述的也是重生之前的荒凉。“荒凉荒废之地”、“为四围残余民族所劫掠所嗤笑的被弃之城”表示这种荒凉;而“发枝条,结果子”、“转而垂顾你们,使你们得以耕种和撒种,使人数增多,城邑有人居住,荒场再被建造”、“使你如同昔日一样有人居住,优待你们胜过先前”表示重生。
至于荒凉是何情形,这从那些在来世陷入荒凉的人明显看出来。在那里,那些陷入荒凉的人被恶灵和魔鬼纠缠;他们灌入邪恶与虚假的信念,直到他们几乎被淹没、有压垮;结果,真理不得而见;但随着荒凉的时间结束,他们被天堂所得来的光所光照,恶灵和魔鬼也以这种方式被赶走,各回各的地狱,在那里受到惩罚。这些惩罚就是“为四围残余民族所劫掠所嗤笑的城”和“担当自己羞辱的四围的列族”所表示的。这类惩罚也由前面从以赛亚书所引用经文中的“递在苦待你的人手中的杯”,以及以赛亚书其它经文中“毁灭人的”(以赛亚书33:1)来表示。还有耶利米书:
我必刑罚毁灭人的,叫他们永远荒凉。(耶利米书25:12)
以赛亚书:
毁坏你的必使你的儿女急速归回;使你荒废的,必都离你出去。你举目向四方观看,他们都聚集来到你这里。至于你荒废凄凉之处,并你被毁坏之地,如今为居民必显为太窄;吞灭你的必离你遥远。(以赛亚书49:17-19)
这几节,事实上整个这一章论述的主题都是那些正在重生之人所经受的荒凉,以及荒凉过后他们的重生和结实,26节最后论述了对那些逼迫他们之人的惩罚。同一先知书:
祸哉!你这毁灭人的,自己倒不被毁灭;你毁灭罢休了,自己必被毁灭。(以赛亚书33:1)
这论及对毁灭人者的惩罚,和前面一样。同一先知书:
求你容我这被赶散的人住在你中间;至于摩押,求你作她的隐密处,脱离毁灭者的面。勒索人的归于无有,毁灭的事止息了。(以赛亚书16:4)
又:
因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日来到,好像毁灭从沙代来到。(以赛亚书13:6)
“从沙代来到的毁灭”表示试探中的消磨,因为试探方面的神被古人称为沙代(参看1992, 3667, 4572节)。
又:
那时,他们并不干渴;祂引导他们经过荒漠之野。祂为他们使水从磐石出;分裂磐石,水就涌出。(以赛亚书48:21)
这论及荒凉过后的状态。又:
耶和华已经安慰锡安,安慰她一切的荒场,使她的旷野像伊甸,她的荒漠像耶和华的园囿;在其中必有欢喜、快乐、感谢和歌唱的声音。(以赛亚书51:3)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一样的,因为如前所述,荒凉的发生是为了这一目的,即叫人能重生,也就是邪恶与虚假首先他那里分离出去,然后真理与良善联结,良善与真理联结。就良善而言,重生之人就是那被比作“伊甸”的;就真理而言,重生之人就是那被比作“耶和华的园囿”的。诗篇:
耶和华从毁灭坑里、从淤泥中把我拉上来,使我的脚立在磐石上。(诗篇40:2)
教会成员或人里面的教会所经受的荒凉和荒废由犹太人在巴比伦的被掳来代表;教会的兴起则由从那掳掠当中归回来代表,如耶利米书的各处所述,尤其32章37节直至结束。事实上,荒凉就是掳掠,因为那时此人可以说被囚禁;因此,“被掳的”、“坐监的”和“下在坑里的”表示那些陷入荒凉的人(参看4728, 4744, 5037, 5038, 5085, 5096节)。
圣言的各处也提到了那些未经历重生的人当中的荒凉和荒废的状态。那些否认真理,或将它们转变为虚假的人便处于这种状态;这就是教会走向终结时的状态,那时信和仁不复存在。以赛亚书:
我要叫你们知道,我要向我葡萄园怎样行:我必撤去它的篱笆,使它被吞灭;拆毁它的墙垣,使它被践踏。我必使它荒废,不再修理,不再锄刨,荆棘蒺藜倒要长起来。我也必命云不降雨在其上。(以赛亚书5:5-6)
同一先知书:
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于是我说,主啊!这要多久呢?祂说,直到城邑荒凉,无人居住,房屋空闲无人,地土极其荒凉。并且耶和华将人迁到远方,在这境内撇下的地土很多;境内剩下的人若还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灭。(以赛亚书6:9-13)
同一先知书:
所剩下的,就是雅各家所剩下的,必归回大能的神。原来灭绝的事已定,满有公义涨溢。因为主万军之耶和华在全地之中,必成就所定规的结局。(以赛亚书10:21-23)
耶和华使地空虚,变为荒凉;又翻转地面。地必全然空虚,可居之地悲哀衰残,世界败落衰残,地被咒诅吞灭;新酒悲哀,葡萄树衰残;城门所剩下的只有荒凉,城门被撞得粉碎。地全然破坏,地尽都崩裂,地大大震动。地要东倒西歪,好像醉酒的人。(以赛亚书24:1-23)
大路荒凉,行人止息;地上悲哀衰残;黎巴嫩羞愧枯干;沙仑像旷野。(以赛亚书33:8-9)
我要制造荒凉,一起吞灭;我要使大山小冈变为荒场,使一切花草都枯干。(以赛亚书42:14-15)
耶利米书:
我必将四围一切的众族尽行灭绝,使他们令人惊骇、嗤笑,并且永久荒凉。我又要使欢喜的声音和快乐的声音,新郎的声音和新妇的声音,推磨的声音和灯的亮光,从他们中间止息。这全地必然荒凉,令人惊骇。七十年满了以后,我必刑罚巴比伦王和那民族,并迦勒底人之地,因他们的罪孽使那地永远荒凉。(耶利米书25:9-12及以后)
波斯拉必令人惊骇、羞辱、咒诅,并且荒凉。她的一切城邑必变为永远的荒场。以东必令人惊骇;凡经过的人就受惊骇,又因他一切的灾祸嗤笑。(耶利米书49:13-18)
以西结书:
主论耶路撒冷和以色列地的居民如此说,他们吃饭必忧虑,喝水必惊惶,因其中居住的众人所行强暴的事,这地必然荒废,一无所存。有居民的城邑必变为荒场,地也必变为荒废。(以西结书12:19-20)
又:
我使你变为荒凉的城邑,如无人居住的城邑;又使深水漫过你,大水淹没你。那时我就叫你跟那些下阴坑的人一起下到古时的人那里;我要使你和下到阴坑的人一同住在地的深处,在久已荒废的地方。(以西结书26:19-21)
这论及推罗。约珥书:
一个黑暗、幽冥的日子,一个密云、乌黑的日子;他们前面如火烧灭,后面如火焰烧尽。未到以前,地如伊甸园,过去以后,成了荒凉的旷野。(约珥书2:2-3)
西番雅书:
耶和华的大日临近,那日是忿怒的日子,是急难困苦的日子,是荒废凄凉的日子,是黑暗、幽冥的日子,密云乌黑的日子;耶和华的忿怒如火,必烧灭全地,毁灭这地的一切居民,而且大大毁灭。(西番雅书1:14-18)
马太福音:
你们看见先知但以理所预言那行毁坏可憎的,站在圣地,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马太福音24:15-16; 马可福音13:14;但以理书9:27;12:10-12)
从这些经文明显可知,荒凉对那些正经历重生的人来说,是看似真理的剥夺;但对那些未经历重生的人来说,则是绝对、完全的剥夺。
关于与大人的对应关系(续)
此处关于内脏与大人的对应关系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