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8.我被指教,火星灵在巨人中与理解力和意愿之间的中间之物有关,也就是与基于情感的思维有关;他们当中最好的则与思维的情感有关。正因如此,他们的脸和思维行如一体,他们无法在任何人面前装模作样。由于他们在巨人中与此有关,所以大脑和小脑之间的中间区域与他们相对应。对那些大小脑在属灵功能上被联结的人来说,脸与思维行如一体,以致其思维的实际情感从他们的脸闪耀出来,由他们的情感所产生的思维的大致变化通过也从眼睛发出的迹象显示出来。因此,当他们与我同在时,我能清楚感觉到我脑袋的前面部分被拉向后枕骨,也就是说,大脑被拉向小脑。古时,我们地球上的人类从小脑接受流注;那时,脸与人的内在情感行如一体。但后来,当人们开始在脸上掩饰并伪装自己没有感觉到的情感时,他们就从大脑接受流注。关于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脸所经历的变化,可参看《属天的奥秘》(AC 4325-4328)一书。
10028.“把所有的血都倒在坛的底座上”表完全存在于感官知觉层面,就是人生命的最低层的神性真理。这从“血”和“坛的底座”的含义清楚可知:“血”是指源于主的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如刚才所述(10026节);“坛的底座”是指感官知觉层面,就是人生命的最低层。“坛的底座”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坛是主的神性人身的一个代表;因此,它的底座表示形成人里面生命最低层的东西,而形成人里面生命最低层的东西被称为外在感官知觉,这外在感官知觉就是此处所指的。祭坛是主的神性人身的主要代表(可参看9388, 9389, 9714, 9964节);其“底座”是指它的最低层,这是显而易见的;至于人里面的这最低层就是外在感官知觉,以及它的性质,可参看前文(9212, 9216, 9996节)。
必须简要阐述一下此处是何情形。当一个人正被洁净时,他首先学习诸如能被感官人或人的感官层理解的那类真理;这些就是诸如存在于圣言字义中的那类真理。之后他学习更内在的真理,就是诸如那些拥有启示或光照的人所搜集的那种;因为这些人从解释圣言字义的各个地方搜集圣言的内义。然后,一旦知道这些真理,那些被启示或光照的人就会汲取还要更内在的真理。这些还要更内在的真理,连同前面的真理,作为教义而服务于教会;还要更内在的真理服务于内在教会成员,其它真理则服务于外在教会成员。这两类人只要照这些真理生活,就被提入天堂,加入天使之列,在那里被赋予天使的智慧,这智慧是由还要更内在的真理,最后由第三层天堂的至内在真理产生的。这些真理,连同在自己次序中的之前的真理,都终止于属外在感官知觉的最末和最低层,一起存在于它们里面。由此明显可知,一切内层真理都一起住在圣言字义的真理里面,因为后者是最末和最低层,如前所述。一切内层事物都按次序被储存起来,共同存在于最末和最低的事物里面(参看9828, 9836节)。由此明显可知当如何理解“把所有的血都倒在坛的底座上”所表示的完全存在于感官知觉层面的神性真理。
892.一旦人重生,他就第一次进入自由的状态,之前则一直处于奴役的状态。当恶欲和虚假占主导地位时,就是奴役;当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占主导地位时,就是自由。只要处于奴役的状态,人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处境,只有当进入自由状态时,他才开始有所察觉。当他处于奴役状态,也就是恶欲和虚假占主导地位时,受制于它们的这个人以为自己处于自由的状态。然而,这纯粹是虚假,因为那时,他正陶醉于伴随欲望的快乐和由此产生的享乐,也就是自己的爱之快乐中。他因正陶醉于这种快乐之中,故觉得自己似乎是一个自由人。每个人在被某种爱引导,并且随时随地跟随它时,都以为自己是自由的;然而,与他相伴,可以说如湍急的河流般抓住他并把他卷走的,正是恶魔般的灵人。而这个人却以为这是绝对的自由,甚至相信他若丧失这种状态,必陷入最悲惨的生活,事实上根本没有生命可言。他之所以相信这一点,不仅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另一种生活的存在,还因为他有一种印象,以为若不遭受苦难、贫穷,丧失快乐,没有人能进入天堂。但我通过大量经历得知,这种印象是错误的。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些经历容后再述。
没有人能进入自由的状态,除非他重生了,正被主通过对良善和真理的爱引导。当进入这种状态时,他就能第一次知道并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自由,因为这时他能知道并感受到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活的真快乐,什么是幸福。在此之前,他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良善,有时称至善为至恶。当那些从主处于自由状态的人看清恶欲和虚假的生活,尤其感受到它时,他们就和那些亲眼看到地狱打开的人一样感到惊骇。鉴于大多数人完全不知道什么是自由的生活,让我在此简单提一下:自由的生活,或自由本身就是唯独被主引导。有相当多的障碍使人难以相信这种生活才是一种自由的生活。其中一个障碍是,人们会经历试探,试探的发生是为了使他可以摆脱恶魔般的灵人的辖制。另一个障碍是,他们只知道由爱自己和爱世界所产生的欲望的快乐。再一个障碍是,他们对属于天堂生活的一切形成了一种错误印象。因此,他们不能像从亲身经历中那样从描述中获得指教;蒙主的神性怜悯,我们会在后面引证这些经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