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5614.“如今已经去回两次了”表属灵生命,无论外层还是内层,都早已得到恢复。这从“去”和“两次”的含义清楚可知。“去”是指存活,如前所述(5605节),故“回”是指存活的随后阶段,因为他们去埃及是为了给自己获得谷子;“谷”表示由属灵生命所产生的真理之良善。“两次”因与生命有关,故表示外层生命和内层生命。他们第一次所得来的谷子表示外层生命,也就是属世层里面的生命,因为如前一章所解释的,他们还没有居间层;而他们这次所得来的“谷”表示内层生命,因为他们现在与便雅悯同在,而便雅悯就是居间层,如本章和下一章所解释的。正因如此,“如今已经去回两次了”表示属灵生命,无论外层还是内层。
所表示的是这些事物,这一点在丝毫不知道属灵之物的人看来尤其显得奇怪;因为“去回两次”似乎与所表示的属灵生命毫无瓜葛;但这的确是这些话的内义。若你愿相信,处于良善之人的内层思维本身理解这灵义,因为内层思维处在内义那个层次上,尽管此人自己在活在肉身期间对此一无所知。事实上,处在其内层思维那个层次上的内义或灵义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降至由他的感官所形成的物质观念。这些观念的形成依赖于时间和空间,依赖于存在于世上的那类事物,因此他并不清楚他的内层思维具有这种性质。因为他的内层思维就像天使的思维,他的灵与天使同住。
处于良善之人的思维与内义是一致的,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当死后进入天堂时,他无需学习就立刻知道内义;如果在世时他的内层思维没有处在内义那个层次上,这将是绝无可能的。它处在内义这个层次上的原因是,属灵事物与属世事物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并且这种对应关系具有这样的性质:甚至连最小的事物也无不具有对应关系。因此,由于处于良善之人的内层或理性心智在灵界,他的外层或属灵心智在自然界,所以其心智的这两个部分必都在思考。只是他的内层思维在属灵层面进行思考,而他的外层心智在属世层面进行思考;属灵之物降至属世之物,这二者通过对应行如一体。
人的内层心智,其思维观念被称为理性概念,可称作非物质观念;该心智在进行思考时,并不依赖于任何语言的话语,因而也不依赖于任何属世形式。凡能反思这些事的人都能看出这一点,因为他能在一瞬间思考他用一个小时通过包括众多细节的概述都难以述说出来的东西。这些思维观念都是属灵的,并且当圣言正在被阅读时,与灵义或内义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即便如此,此人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如前所述,这些属灵观念流入属世层,并呈现在属世观念里面,以致属灵观念没有显现;除非人已接受教导,否则他会以为属灵层若不像属世层就不存在;事实上,他在灵里思考的方式,与他在肉身中说话没什么不同。这就是属世层遮藏属灵层的方式。
3017.“耶和华在一切事上都赐福给他”表示当一切事物都被主按神性秩序重新排列时,或也可说,当主按神性秩序重新排列一切事物时。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耶和华”是指神性本身方面的主,或主的神性本身(参看1343, 1736, 1815, 2004, 2005, 2018, 2025, 2921节);在这种情况下,“亚伯拉罕”代表神性人身或人性方面的主,或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2833, 2836节)。因此,当经上说“耶和华在一切事上都赐福给亚伯拉罕”时,这句话在内义上的意思是,主从神性本身按神性秩序重新排列祂的人身或人性里面的一切事物,因为当论及主的人身或人性时,“赐福”就表示这些事。当论及人时,“被赐福或蒙福”表示富有属灵和属天良善(参看981, 1096, 1420, 1422节);当主按属灵和属天的秩序,因而按神性秩序的形像和样式(1475节)重新排列人里面的事物时,人就富有它。人的重生不是别的。
至于“主按神性秩序重新排列祂的人身或人性里面的一切事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从本章接下来的内容明显可知,即:以撒所代表的主的神性理性是从亚伯拉罕所代表的神性良善成孕,从撒拉所代表的神性真理出生的;现在,它按神性秩序被重新排列,以便来自人身或人性本身的神性真理能与它结合。这些就是本章内义所包含的奥秘。天使在他们从主所获得的清晰的光中看到它们,因为在天堂之光中,这些奥秘如在大白天那样清晰可见。而在世人所住的世界之光中,几乎什么东西都看不见;只有重生之人以一种模糊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看到某种东西,因为他们也拥有某种程度的天堂之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