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89

89.有一次,当火星

89.有一次,当火星灵与我同在,占据我的心智领域时,来自我们地球的一些灵人来了,他们也想把自己注入这个领域。但这使得我们地球灵发疯,因为他们完全不适合该领域。在巨人中,我们地球灵与外在感官有关;因此,他们的观念转向世界和他们自己;而火星灵的观念则转向天堂和邻舍。这就是造成冲突的原因。不过,这时,火星的天使灵来了,他们一来就中断了联系,于是我们地球灵便离开了。

属天的奥秘 #6405

6405.“必有敌军

6405.“必有敌军毁坏他”表未经判断的行为或作为会把他从真理的状态中逐出。这从“敌军”和“毁坏他”的含义清楚可知。“敌军”(troop)是指行为或作为(参看3934节),在此是指未经判断的行为或作为或作为;事实上,那些其行为或作为出于真理,尚未出于良善的人拥有一种模糊地、未被光照的理解力,而那些其行为或作为出于良善的人则有一种被光照的理解力,因为良善光照它,赋予它光明;来自主的真理之光通过良善流入心智的理解力部分,然后流入真理,而不是直接流入真理。其中的情形就像阳光,阳光通过热流入植物界的成员,如树木、幼苗、鲜花,使它们生长、开花;但阳光的直接流入却做不到;因为当光在没有热的情况下流入时,如在冬天,没有什么东西能生长、开花。“毁坏他”是指把他从真理的状态中逐出。
  不过,有必要阐明“迦得”在此所表示的那些人到底是谁。他们就是那些在真理方面陷入幻觉,然而仍出于这幻觉行事的人;因此,这些不是真理的行为或作为,更不是良善的行为或作为。他们因这类行为或作为而从真理的状态中被逐出,因为一个处于真理,尚未处于良善的人一旦出于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将某种观念付诸实践,那么以后就会维护这个观念,好像它就是绝对真理。他会持守此观念,不容改变,除非他进入良善。因为通过将观念付诸实践,他会全神贯注于它,迷恋它。行为或作为便以这种方式把他从真理的状态中逐出。除此之外,他信为真理的那些事并非真理,因为和“但”所表示的那些人一样,这些人也通过自己的感官进行判断,因而没有判断力。举例说明这个问题。有人持这样的观念:每个人都是同等的邻舍,因此要同等地向恶人和善人行善,他因向恶人行善而伤害他人。他在反复实践这个观念后,就会维护它,声称每个人都是他的邻舍,他并不关心一个人的品性如何,只关心向他行善。如此他所行的就未经判断,而且违背真正的真理;因为真正的真理是,所有人都是邻舍,但各自都是不同程度的邻舍;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比其他人更是邻舍(参看2417, 3419, 3820, 5025节)。
  “迦得”还表示那些认为整个救恩唯独在于行为或作为的人,就像主在比喻中所提到的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独自站着如此祷告,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加福音18:11, 12)
  因此,他认为绝对真理就在于外在行为。诸如此类的人也在主的国度,但只在它的边缘,这就是为何主说:
  我告诉你们,这税吏下去、到他家里,比那法利赛人倒算为义了。(路加福音18:14)
  主如此说是在暗示,法利赛人也下去称义了,因为他出于顺服所吩咐的而行事。简言之,“迦得”代表那些将非真理称为真理,并出于这非真理而行事的人;因此,他们所行的就像真理,因为行为或作为无非是体现在行为中的意愿和理解力。拯救这些人的,并非他们行善的意图,而是在他们的无知里面的某种程度的纯真。
  在以赛亚书中,“迦得”也表示那些出于不是真理,却被他们视为真理的东西而处于外在行为或作为的人:
  但你们这些离弃耶和华、忘记我的圣山、给迦得摆筵席、给弥尼盛满调和酒的。(以赛亚书65:11)
  “给迦得摆筵席”表示唯独处于行为或作为。耶利米书:
  论亚扪人,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没有儿子吗?没有后嗣吗?他的王为何得迦得之地为业呢?他的民为何住其中的城邑呢?(耶利米书49:1)
  “得迦得之地为业”表示活在来自非真理的行为或作为中;“亚扪人”是指那些歪曲真理,并照着这些被歪曲的真理生活之人(2468节);在此先知书中,论到迦得的这些话适用于他们。
  

属天的奥秘 #4326

4326.有一次,我

4326.有一次,我听见一道隆隆的雷声,是从后脑勺上方相当高的地方传来的,并持续传遍整个区域。我想知道他们是谁,被告知,他们就是那些与非自主的总体感官活动有关的人。我还被告知,他们能清楚感知一个人的思想,却不愿意透露并说出它们,就像小脑能感知大脑所行的一切,却不泄露它一样。当他们公开进入后脑勺的整个区域的活动结束后,他们的活动范围就显现出来了。首先它伸向整个脸部;然后退到左脸,最后退到耳朵那一侧。这一系列活动表示自最早期以来存在于这个地球上的人类当中非自主的总体感官活动的性质,以及这种活动是如何发展的。
来自小脑的流注主要注入脸部,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人的意向就写在他的脸上,他的情感也呈现在脸上。这一切绝大部分是在人有意识的意愿之外发生的,如当恐惧、敬畏、羞耻、各种快乐和悲伤,以及许多其它情绪出现时的情形;它们以这样的方式为别人所知:他从这个人的脸就能知道此人里面有哪些情感,意向和心智在他里面发生哪些改变。当没有伪装在里面时,这些感觉就从小脑经由其纤维传递。我以刚才所提到的方式得到指示:在最早的时代,也就是上古之人当中,总体感官活动在整个脸部进行,但在这些时代之后,就逐渐被限制在脸的左侧,在后来时代之后,最终离开了脸部,以至于如今脸上几乎没有任何非自主的一般感官活动留下。右脸连同右眼与对良善的情感相对应,左脸连同左眼与对真理的情感相对应。耳朵所属的区域对应于没有情感的纯粹顺服。
对于其时代被称为黄金时代的上古之人来说,由于他们处于完美或完整的状态,并如天使那样活在对主之爱和相爱中,所以小脑的非自主努力在脸上表现得很明显,那时除了照着天堂流入其非自主努力,进而流入意愿的方式外,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在脸上表现出任何东西。而对于其时代被称为白银时代的古人来说,由于他们处于真理的状态,并由此处于对邻之仁,所以小脑的非自主努力在右脸并不明显,只在左脸明显。但对于他们的后代,也就是其时代被称为黑铁时代的人来说,由于他们没有对真理的情感,只有对真理的顺服,所以非自主努力在脸上不再明显,而是挪到左耳的周边区域。我被告知,小脑纤维就这样改变了它们向外进入脸部的流注,来自大脑的纤维取而代之,转到那里,现在控制来自小脑的纤维。对它们的这一切控制皆源于一种努力,即照着来自大脑的人自己意愿的指令在脸上形成表情。这些事在人看来并不明显,但凭着天堂的流注和对应关系,它们对天使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