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9

9.整个天堂类似于一

一、水星及其灵人和居民

9.整个天堂类似于一个人,故可称作巨人。人里面的一切细节,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对应于这个巨人,也就是天堂。这是至今不为世人所知的奥秘,但我已详细说明,事实的确如此。从我们世界到达天堂的人相对来说很少,不足以构成这个巨人,所以必须有来自众多其它星球的人。主命定,在对应的质或量方面,凡有地方出现不足,马上就有人从另一个星球被召唤来补足数目,以此保持比例,维持天堂的稳定。天堂对应于主,人在一切细节对应于天堂,因此天堂在主眼里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人,可称作巨人(AC 2996, 2998, 3624-3649, 3636-3643, 3741-3745, 4625)。关于人及其所属一切事物与巨人,也就是天堂的这种对应关系这个主题,已通过记事被大体描述出来(AC 3021, 3624-3649, 3741-3751, 3883-3896, 4039-4051, 4215-4228, 4318-4331, 4403-4421, 4527-4533, 4622-4633, 4652-4660, 4791-4805, 4931-4953, 5050-5061, 5171-5189, 5377-5396, 5552-5573, 5711-5727, 10030)。

属天的奥秘 #10023

10023.“亚伦和

10023.“亚伦和他儿子要按手在小公牛的头上”表属世人或外在人中接受良善与真理的一个代表。这从“按手”、“头”和“小公牛”的含义清楚可知:“按手”是指将一个人自己的东西转移给另一个人,它之所以也表示接受,是因为所转移的东西被另一个人接受;“头”是指整体(参看10011节);“小公牛”是指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纯真和仁爱的良善(对此,可参看9391, 10021节)。“按手”之所以表示转移并接受,是因为“手”表示能力;由于这种能力是生命活动,或行动能力,故“手”也表示凡属于人的东西,因而表示行动中的整个人(参看10019节所提到的地方);“按”就那按手的人而言,表示转移,就被按手的人而言,表示接受。由此明显可知古人当中的“按手”表示什么,即对正在办理之物的传递和转移,以及另一个人对它的接受,无论它是能力或权柄,顺从、祝福,还是见证。
  “按手”表示能力,这一点从以下摩西经文明显看出来: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为约书亚按手,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亚撒和全会众面前,由此将你的尊荣给他几分,使全会众都听从他。(民数记27:18-20)
  “按手”在此表示对摩西所拥有的能力的一种传递和转移,以及约书亚对它的接受,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经上说“由此将你的尊荣给他几分”。
  民数记:
  经上吩咐,当利未人要被洁净,亚伦之下的祭司职分要交付他们时,要取一只小公牛,并同献的素祭,亚伦要将利未人带到耶和华面前。以色列人要按手在他们身上,利未人要按手在小公牛的头上,其中一只要作为祭牲献上,一只作为燔祭献上。这样,他们就从以色列人中将利未人分别出来,利未人便要归耶和华。(民数记8:7-14)
  以色列人要按手在利未人身上表示供职的权柄转给利未人,以及利未人对它的接受,因而表示分离;利未人按手在小公牛头上表示这种权柄转给耶和华,也就是主。这就是为何经上说“这样,他们就从以色列人中将利未人分别出来,利未人便要归耶和华”。
  利未记:
  以色列人承认他们的罪后,亚伦要两手按在阿撒泻勒活着的公山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一切的罪孽,就是他们一切的罪,把它们都归在那山羊的头上,把它送到旷野去。(利未记16:21)
  “两手按在公山羊头上”表示以色列人的一切罪孽和罪的传递和转移,以及山羊对它们的接受,这是显而易见的;那山羊要被送往的“旷野”是指地狱。凡听见的人都要放手在那要被石头打死的人身上(利未记24:14)表示他们所作的见证已经被传递并转移给他,一旦接受,此人就被处死。
  利未记:
  有人若从牛群或羊群中带燔祭为献给耶和华的礼物,要按手在燔祭牲的头上,燔祭便蒙悦纳,为他赎罪。(利未记1:2-4)
  手要以同样的方式按在作为祭牲而献上的礼物的头上(利未记3:1, 2, 8, 13)。经上吩咐一个祭司若犯了罪,同样如此行;长老,或全会众,以及官长若犯了罪,也是如此;凡犯了罪的灵魂,或任何凡人若犯了罪,都要如此(利未记4:4, 15, 24, 29)。他们的手按在燔祭和祭牲上,表示献供物之人的一切敬拜,也就是说,表示认罪、忏悔,和由此而来的洁净,以及良善与真理的植入,因而与主的结合,这一切都通过传递、转移和接受实现。“担当罪孽”所表示的,就是转移和接受(9937, 9938节)。
  由于按手表示传递、转移和接受,故可知在下列经文中,“按手”表示什么:
  有一个管会堂的来到耶稣跟前,说,我女儿刚才死了;但你来,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耶稣就进去,拉着她的手,女孩便起来了。(马太福音9:18, 19, 25)
  马可福音:
  耶稣按手在瞎子的眼睛上,他就复了原。(马可福音8:25)
  同一福音书:
  有人带着一个耳聋的人到耶稣这里,求祂按手在他身上。祂领他离开百姓,到一边去,就用指头探他的耳朵,抹他的舌头,他的听觉能力就打开了。(马可福音7:32, 33, 35)
  路加福音:
  有一个女人因病灵而老弯着腰。耶稣用两只手按着她,她立刻直起腰来。(路加福音13:11, 13)
  马可福音:
  耶稣按手在病人身上,治好他们。(马可福音6:5)
  在这些地方,很明显,主“按手”,以及“抹”表示神性能力的转移和接受。所表示的是这些事物,这一点明显从马可福音看得非常清楚:
  一个女人从后头来,摸耶稣的衣裳;说,只要摸到祂的衣裳,我就必痊愈。她觉得顽疾立刻痊愈了。耶稣在自己里面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马可福音5:27-30)
  路加福音:
  摸耶稣衣裳的女人痊愈了。耶稣说,有人摸我,因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路加福音8:44, 46)
  同一福音书:
  全群的人都设法摸耶稣,因为有能力从祂身上发出来,把他们都医好了。(路加福音6:19)
  由此明显可知“用手或手指摸”表示什么;以及路加福音中的这些话表示什么:
  耶稣进前按着死人的棺材,抬的人就站住了。然后祂说,少年人,我对你说,起来!那死人就坐起,并且开始说话。(路加福音7:14, 15)
  由此也明显可知,给孩子和小孩子按手表示什么。在马太福音,经上描述了给小孩子按手:
  有人给祂带来孩子,要祂给他们按手。耶稣说,容许孩子,不要禁止他们到我这里来。因为这样的就是天国。耶稣给他们按手。(马太福音19:13-15)
  马可福音提到祂给小孩子按手:
  耶稣用手臂抱着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马可福音10:16).
  给孩子和小孩子按手在此也表示神性能力的转移和接受,人的内层通过这种转移和接受而得医治,这就是拯救。
  用手“摸”的这种含义来源于来世的代表。在来世,那些生命状态不相似的人看上去彼此离得很远,而那些生命状态相似的人则看上去彼此生活在一起;在来世,那些彼此触摸的人就将自己的生命状态转移给对方。如果这一切是用手来完成的,那么生命的一切,或说他们的整个生命都被转移了,因为如前所述,手凭其对应关系而表示能力,也就是生命活动,或说一个人的行动能力,因而表示凡属于一个人的东西。这类代表就出现在灵人界,但它们通过来自天堂的流注实现;在天堂,人们只感知到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方面的联系。
  

属天的奥秘 #5165

5165.“使酒政长

5165.“使酒政长官复原职”表属于理解力部分的感官印象被接受,变得顺服。这从“酒政长”的代表和“官复原职”的含义清楚可知:“酒政长”是指总体上受理解力部分支配的感官印象,如前所述;“官复原职”是指恢复在理解力部分之下的次序。“恢复原位”是指处于末位或占据最低位置(参看5125节)。此处之所以说“官复原职”(即酒政的职位),是因为酒政及其相关事物,如酒、新酒、烈酒、水都与理解力的事物有关,“给喝”和“喝”也是(参看3069,3168,3772,4017节)。由此明显可知,“使酒政长官复原职”表示恢复属于理解力的感官印象的次序,因而接受它们,使它们变得顺服。
  当这些感官印象作为将内层事物带入行为并获得对它们的洞察的手段而事奉并服务于内层事物时,它们就被接受并变得顺服。因为人能在外层属世层的感官印象里面看见内层事物,就跟他在人们脸上看见他们的情感,甚至在他们的眼睛里看见更内在的情感差不多。没有这样一个层面,或说没有一张内在的脸,或诸如此类的镜子,人活在肉身期间根本无法思维在感官之上的事物;因为他在感官印象里面看见上面的东西,就好比某人在别人脸上看见他的情感和思维,却没有注意这张脸本身;或好比某人在听别人说话,却没有注意说话者所说的话,只注意他所说那些话的含义。实际所说的话语是一个层面,在其中能看见内在含义。外层属世层也是如此;如果外层属世层不能作为内层事物在其中如在一面镜中那样看见自己的一个层面而服务于内层事物,人根本无法思考。正因如此,该层面首先形成,甚至自童年早期就形成。不过,这些事不为人知,因为发生在人里面的事并不明显,除非人停下来反思内在所发生的事。
  外层属世层的性质在来世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灵人与天使的脸就是通过并照着它形成的。在天堂之光中,内层事物,尤其意图或目的便透过这些脸闪耀出来。如果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形成内层,那么这些就会使脸光辉四射,而这张脸本身就是爱与仁的可见形式。相反,如果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以及由此衍生的仇恨、报复、残忍等等形成内层,这些就会使脸呈现出恶魔般的表情,而这张脸本身就是仇恨、报复和残忍的可见形式。由此可见何为外层属世层及其功用,以及它受内层事物支配时是什么样;当内层事物受它支配时,它又是什么样。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