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841.启20:2.“他捉住那龙,就是古蛇,就是魔鬼、撒但”表“龙”所指的那些人被扣留,他们因感官地,而非属灵地思考信的事,故被称为“古蛇”,因在生活上陷入邪恶,故被称为“魔鬼”,又因在教义上陷入虚假,故被称为“撒但”。关于“龙”所指的那些人,可参前文(537节)。他之所以在各处都被称为“古蛇”、“魔鬼”和“撒但”,是因为“蛇”表示那些感官地,而非属灵地思考信的事之人(455, 550节)。“魔鬼”表示那些在生活上陷入邪恶的人,“撒但”表示那些在教义上陷入虚假的人(97, 550节)。事实上,所有那些不直接靠近主的人都会对教会的事作感官地思考,无法作属灵地思考,因为主是光本身(796,797节)。因此,那些不直接靠近主的人无法出于属灵之光,也就是天堂之光思考,只能出于脱离属灵之光的属世之光思考,也就是感官地思考。这就是为何他们被称为“古蛇”。那些不直接靠近主,也不避恶如罪的人会继续留在罪中,因此那“龙”被称为“魔鬼”;由于这些人在教义上陷入虚假,所以那“龙”被称为“撒但”。
559.自我之爱具有这样的性质:越松开它的缰绳,也就是越除去外在约束,即对法律及其处罚,以及丧失名声、尊敬、利益、地位和生命的畏惧,它就越向前狂奔,直到最终不仅想统治整个世界,还想统治整个天堂,甚至想统治主自己,无有止境。这种倾向就潜在于每一个陷入自我之爱的人里面,尽管它并未在世人面前表现出来;在世上,它因上述约束而被拦阻。然而,从那些不受制于这类约束和束缚的当权者和国王身上,谁都不难看出这一点。他们向前狂奔,极尽所能地征服众多领土和国家,追求无尽的权力和荣耀。今日的巴比伦更为显著,他们将自己的统治伸向天堂,将主的一切神性大能转到自己这里,甚至渴望更多。这种人死后进入来世,便与神性并天堂直接对立,倒向地狱那一边;这一点可见于《最后的审判和巴比伦的毁灭》这本小册子。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