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243.?“第三个活物脸面像人”表圣言的神性真理的智慧。在圣言中,“人”表示智慧,因为人就是为了从主接受智慧,并成为天使而生。因此,人在何等程度上变得智慧,就在何等程度上成为“人”。真正属人的智慧在于知道有一位神,知道神的本质和属性;这正是圣言的神性真理所教导的。“人”表示智慧,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我必使人(vir)比纯金还少,使人(homo)比俄斐的金子更少。(以赛亚书13:12)
“人”(vir homo)是指聪明,“人”(homo)是指智慧。
地上的居民被焚烧,剩下的人稀少。(以赛亚书24:6)
我要把人的种和牲畜的种播种在以色列家和犹大家。(耶利米书31:27)
你们,我的羊,乃是人,我是你们的神。(以西结书34:31)
荒凉的城邑必被人群充满。(以西结书36:38)
我观看地,不料,地是空虚混沌;天也无光;我观看,不料,无人。(耶利米书4:23, 25)
他们献人为祭,亲吻牛犊。(何西阿书13:2)
他又量了圣城耶路撒冷的城墙,按着人的尺寸,就是天使的尺寸,共有一百四十四肘。(启示录21:17)
此外还有许多经文,在这些经文中,“人”表示有智慧的人,抽象而言,表示智慧。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