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1

ISB1.关于灵魂与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揭秘启示录 #645

645.“向那坐在云

645.“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伸出你的镰刀来收割。因为收割的时候到了,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了”表天堂天使向主的祈求,求祂终结并施行审判,因为现在是教会的最后状态。“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表示天堂天使向主的乞求,因为地上没有了对应之物;事实上,地上的教会之于天使天堂,如同地基之于安立其上的房屋,或如同两脚之于靠它们站立并行走的人;所以,当地上的教会被摧毁时,众天使就会哀痛,并向主乞求。他们乞求主终结该教会,并兴起一个新教会。正因如此,“天使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表示天堂天使向主的乞求。“那坐在云上的”表示主的圣言,或圣言方面的主(参看642节);“伸出你的镰刀来收割”表示终结并施行审判(参看642,643节)。“因为收割的时候到了”表示教会已走到尽头了。“庄稼已经熟透了”表示这是教会的最后状态;“庄稼”表示教会在神性真理上的状态;原因在于,五谷(或粮,grain)通过收割获得,饼(或食物,bread)由五谷制成,而“五谷”(或粮)和“饼”(或食物)皆表示教会的良善,这良善是通过真理获得的。
这就是这段经文的含义,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及“收获”、“收割”或“镰刀”的地方看得更明显:
我必坐在那里审判列族;开镰吧,因为庄稼熟了;他们的罪恶甚大。(约珥书3:12,13)
你们要将撒种的和收割时拿镰刀的都剪除了。(耶利米书 50:16)
巴比伦的女儿好像踹谷的禾场,再过片时,收割的时候就到了。(耶利米书 51:33 )
就像收割的人收敛站着的庄稼,用手臂割取穗子;到早晨使你的种开花,但在愁苦与极度伤痛的日子里,所收割的就只有一小堆。(以赛亚书17:5, 11)
农夫惭愧,因为田里的庄稼都灭绝了。(约珥书1:11)
耶稣对门徒说,还有四个月,收割的时候就到了,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发白。我差你们去收割。(约翰福音4:35-38)
耶稣对门徒说,庄稼多,做工的人少;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祂的庄稼。(马太福音 9:37-38;路加福音10:2)
在这些经文,以及其它经文(以赛亚书16:9;耶利米书5:17; 8:20)中,“庄稼”表示教会的神性真理,或神性真理方面的教会。
不过,包含在本章这几节,以及接下来那两章中的所有这些事,都是主以比喻对撒种的和收割庄稼的所作的预言;以下经文因教导并说明了它们表示什么,故加以引用:
耶稣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有仇敌来撒下稗子,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祂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我的仓里。门徒来到耶稣跟前说,请把这个比喻解释给我们。耶稣说,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或主);田地就是世界(教会);种子就是天国之子(教会的真理);稗子就是那恶人之子(来自地狱的虚假);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收割就是时代的末了(教会的终结);收割的人就是天使(神性真理);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时代的末了(教会的终结)也要如此。(马太福音13:24-30,36-43)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