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六、这两者,即热与光,或爱与智慧,合起来从神流入人的灵魂,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及其情感和思维,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
ISB8.迄今为止,有学问的人所论述的属灵流注是从灵魂进入身体的流注,而不是进入灵魂,并通过灵魂进入身体的任何流注;尽管人们知道,一切爱之良善和一切信之真理都从神流入人,它们丝毫不来自人;那些从神流入的事物,首先流入他的灵魂,并通过灵魂流入理性心智,通过理性心智流入那些构成身体的事物。有人若以其它任何方式调查属灵流注,就会像一个人堵住喷泉的源头,却仍在那里寻找源源不断的泉水;或像一个人从根,而不是从种子推断树的起源;或像一个人检查没有开始,或脱离源头的衍生物。
因为灵魂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从神接受生命的容器,神才是生命本身;一切流注都属于生命,因而皆来自神。这就是这段经文的意思:
耶和华神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人的鼻孔,他就成了活的灵魂。(创世记2:7)
“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鼻孔”表示植入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主也论到自己说:
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翰福音5:26)
“在自己的生命”是指神;灵魂的生命是从神流入的生命。
由于一切流注皆属于生命,生命通过它的容器进行运作,而人里面的至内在或首个容器就是他的灵魂,所以为正确理解流注,有必要从神开始,而不是从一个中间站开始。如果真的从一个中间站开始,那么关于流注的教义就会像没有车轮的战车,或没有风帆的船只。由于情况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前面论述了灵界的太阳,耶和华神就在这太阳中间(5节);爱与智慧,因而生命的流注由此而来(6— 7节)。
来自神的生命之所以通过灵魂流入人,并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也就是流入它的情感和思维,又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是因为这些是属于处在连续秩序中的生命的事物。事实上,心智从属于灵魂,身体从属于心智。心智有两种生命,即意愿的生命和理解力的生命。意愿的生命是爱之良善,其衍生物被称为情感;理解力的生命是智慧之真理,其衍生物被称为思维;心智通过后者和前者活着。另一方面,身体的生命是感觉、言语和行为;这些通过心智来源于灵魂,这一点从它们所在的秩序可推知;它们由此显现在一个智慧人面前,无需调查研究。
人类灵魂因是一种优越的属灵物质,故直接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而人类心智因是一种次等的属灵物质,故间接通过灵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身体因来自自然界被称为材料的物质,故间接通过自然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下文我们会看到,爱之良善和智慧之真理从神流入人的灵魂时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合而为一的,但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被人分开,仅在那些让自己被神引领的人那里结合。
Life2.至于这一事实:宗教与生活有关,宗教生活就是行善,凡阅读圣言的人都会看到这一点,并在阅读的时候承认它。我们在圣言中会看到下列经文:
无论何人废掉这诫命中最小的一条,又教训人这样做,他在天国要称为最小的;但无论何人遵行这诫命,又教训人遵行,他在天国要称为大的。我告诉你们: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马太福音5:19–20)
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马太福音7:19–20)
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马太福音7:21)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必向他们声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23)
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愚拙的人,把房子盖在沙滩上。(马太福音7:24, 26)
耶稣说,看哪,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有些种子落在硬路上,有些落在石头地上的,有些落在荆棘里的,有些落在好土里的;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圣言明白了,又结出果实来,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耶稣说了这些话,就大声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马太福音13:3–9, 23, 43)
人子要在祂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来临。那时候,祂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马太福音16:27)
神的国,必从你们夺去。赐给那能结果子的民族。(马太福音21:43)
当人子在祂荣耀里的时候,祂要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祂要向那右边的绵羊说,你们这蒙我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义人就回答祂说,你什么时候见我们做这些事?王要回答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王要对左边的山羊说同样的话,因为他们没有做这些事,所以祂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马太福音25:31–41)
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子来吧!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路加福音3:8–9)
耶稣说,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实行我所说的话呢?凡到我这里来,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他像一个人盖房子,把根基安在磐石上;惟有听见不去行的,就像一个人在土地上盖房子,没有根基。(路加福音6:46–49)
耶稣说,听了神的话而遵行的人就是我的母亲,我的弟兄了。(路加福音8:21)
你们才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就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们,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5–27)
审判乃是这样: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凡作恶的便恨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在神里面而行的。(约翰福音3:19–21)
行善的,复活进入生命;作恶的,复活而受审判。(约翰福音5:29)
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但若有人敬拜神,又遵行祂的旨意,神就听他。(约翰福音9:31)
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翰福音13:17)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我也要爱他,并且要亲自向他显现;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在他那里作我们的住所。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话。(约翰福音14:21–24)
耶稣说,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修剪葡萄树的;凡在我里面不结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凡结果子的,祂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约翰福音15:1–2)
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5:8)
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你们的,就是我的朋友了;我拣选了你们,是叫你们去结果子,并且你们的果子常存。(约翰福音15:14, 16)
主对约翰说,你要写信给以弗所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但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仁爱离弃了。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不然,我就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启示录2:1–2, 4–5)
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启示录2:8–9)
你要写信给别迦摩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你当悔改!(启示录2:12, 16)
你要写信给推雅推喇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行为、仁爱,你末后所行的,比起初所行的更多。(启示录2:18–19)
你要写信给撒狄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我见你的行为,在神面前并不完全;要悔改。(启示录3:1-3)
你要写信给非拉铁非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行为。(启示录3:7–8)
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天使说:我知道你的行为;要悔改。(启示录3:14–15, 19)
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对我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死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他们所作的工也随着他们。(启示录14:13)
另有一卷展开,就是生命册,死了的人都凭着这些案卷所记载的,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启示录20:12–13)
看哪,我必快来!赏赐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示录22:12)
在旧约也会看到:
我必照他们的行为,按他们手所做的报应他们。(耶利米书25:14)
耶和华,你的眼睛睁开,察看世人的一切行径,为要照各人的行径和他行为的果子报应他。(耶利米书32:19)
我必照他们的行径察罚他们,照他们所做的报应他们。(何西阿书4:9)
耶和华照我们的行径作为向我们行。(撒迦利亚书1:6)
在许多地方,经上都说要遵行律例、诫命和律法:你们要守我的律例、典章;人若遵行,就必因此活着。(利未记18:5)
你们要谨守我一切的律例典章,遵行它们。(利未记19:37; 20:8; 22:31)
他们遵行诫命,就被赐福,不遵行,就受到诅咒。(利未记26:4–46)
以色列人被吩咐在衣服边上做繸子,好叫他们能记得耶和华一切的诫命,遵行它们。(民数记15:38–39)
这样的经文还有一千多处。主也以比喻教导:使人成为教会一部分的,是行为,他得救取决于行为,或说他照行为得救。主的许多比喻都表明行善的被接受,作恶的被弃绝。如葡萄园的园户的比喻(马太福音21:33–44);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的比喻(路加福音13:6–9);给他们做生意的他连得和弥拿的比喻(马太福音25:14–31; 路加福音19:13–25);给被强盗打伤之人包扎伤口的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路加福音10:30–37);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路加福音16:19–31);十个童女的比喻(马太福音25:1–12)。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