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10

八、因此,从这太阳发

八、因此,从这太阳发出的一切就本身而言,都是死的

ISB10.如果理解力的理性官能稍微升到身体感官事物之上,谁都能凭它看出,爱就本身而言,是活的;爱之火的表现就是生命;相反,初级的火就本身而言,分别是死的;因此,灵界的太阳因纯粹是爱,故是活的,自然界的太阳因纯粹是火,故是死的;从它们发出并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如此。

有两样事物产生宇宙中的一切结果,即生命和自然;当生命从里面驱动自然时,两者就按秩序产生这些结果。当自然从里面使生命行动时,情况就不同了;这种情形就发生在那些将本身是死的自然置于生命之上和之内,因而只追求感官愉悦和肉体欲望,毫不在乎灵魂的属灵事物和心智的真正理性事物的人身上。这些人由于这种颠倒而被称为“死人”;他们都是世上的无神论自然主义者,并且都是地狱里的撒旦。

他们在圣言中也被称为“死人”,如在诗篇:

他们又与巴力毗珥连合,且吃了死人的祭物。(诗篇106:28)

仇敌逼迫我的灵魂,使我坐在黑暗之处,像世上的死人一样。(诗篇143:3)

要垂听被囚之人的叹息,要释放将死的人。(诗篇102:20)

在启示录:

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你要警醒!坚固那剩下将近死去的。(启示录3:1, 2)

他们被称为“死人”,是因为属灵的死亡就是诅咒,诅咒就是那些相信生命来自大自然,因而相信自然之光就是生命之光,从而隐藏、窒息并扑灭关于神、天堂和永生的一切观念之人的命运。这些人就像猫头鹰,在黑暗中看见光明,在光明中看见黑暗,也就是视虚假为真理,视邪恶为良善;由于邪恶的快乐是他们的心之快乐,所以他们与那些吞吃死尸如美味,闻坟墓里的恶臭如香气的飞鸟和野兽没什么两样。这些人只看见物质或属世的流注;即便他们肯定流注是属灵的,这种肯定也只是来自教师之口,而非来自对它的任何观念。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1

ISB1.关于灵魂与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天堂与地狱 #287

287.由于这些是平

287.由于这些是平安的起源,所以主被称为“和平的君”,并声称平安出自祂,在祂里面;天使被称为“平安的天使”,天堂也被称为“平安的居所”。如以下经文: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祂的肩头上;祂名称为奇妙、策士、神、勇士、永恒的父、和平的君!祂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以赛亚书9:6-7)

耶稣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界所赐的。(约翰福音14:27)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约翰福音16:33)

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民数记6:26)

和平的使者在痛苦哭泣,大路荒凉。(以赛亚书33:7-8)

公义的果效必是平安;我的百姓必住在平安的居所。(以赛亚书32:17-18)

圣言中的“平安”所指的,就是神性和天堂的平安;这一点从提及它的其它经文也可以看出来(如以赛亚书52:7; 54:10; 59:8;耶利米书16:5; 25:37; 29:11;哈该书2:9;撒迦利亚书8:12;诗篇37:37等)。由于“平安”表示主和天使,以及天堂的喜乐和良善的快乐,故“愿你平安”是古代打招呼的形式,至今仍在使用。主在吩咐祂所差遣的门徒时也确认了这一点,祂说:

无论进哪一家,先要说愿这一家平安;那里若有当得平安的人,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路加福音10:5-6)

主自己向使徒显现时,说:

愿你们平安。(约翰福音20:19, 21, 26)

当经上说“耶和华闻到怡神的香气”(如出埃及记29:18, 25, 41;利未记1:9, 13, 17; 2:2, 9; 6:8, 14; 23:12, 13, 18;民数记15:3, 7, 13; 28:6, 8, 13; 29:2, 6, 8, 13, 36)时,也是指平安的状态。“怡神的香气”在属天意义上表示对平安的感知。由于平安表示主里面神性本身和神性人身的合一,以及主与天堂并教会,以及天堂里的所有人和教会中接受祂的所有人的结合,所以安息日作为这些事的一个提醒而被设立,其名就表示安息或平安,它是教会最神圣的代表。由于同样的原因,主自称“安息日的主”(马太福音12:8;马可福音2:27, 28;路加福音6:5)。

注:在圣言中,“气味”表示照着所描述实体的爱与信的品质而对某种怡人或不怡人之物的感知(3577, 4626, 4628, 4748, 5621, 10292节)。“香气”在论及耶和华时,表示对平安的感知(925, 10054节)。这就是为何乳香,各种香气,以及油和油膏的香味会成为代表(925, 4748, 5621, 10177节)。“安息日”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里面神性本身和神性人身的合一;在内义上表示主的神性人身与天堂并教会的结合;一般来说表示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因而表示天堂的婚姻(8495, 10356, 10730节)。因此,“安息日的安息”表示这种合一的状态,因为那时主有了安息,平安和救赎由此临到天堂和大地;在相对意义上它表示主与人的结合,因为那时人有了平安和救赎(8494, 8510, 10360, 10367, 10370, 10374, 10668, 10730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