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九、属灵之物穿上属世之物,就像一个人穿上衣服一样
ISB11.众所周知,每一个运作里面都有一个主动者和一个被动者;没有任何事物能唯独从一个主动者产生,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唯独从一个被动者产生。属灵之物和属世之物也是如此;属灵之物因是一种活的力量,故是主动的,属世之物因是一种死的力量,故是被动的。由此可知,凡从开始就存在于这个太阳世界中,后来时时刻刻存在之物都通过属世之物从属灵之物存在,不仅动物王国的臣民是这样,植物王国的臣民也是这样。
还有一个类似的事实也是众所周知的,即:所产生的每个结果里面都有一个主因和一个工具因;当任何事情完成时,这两者就显为一,尽管它们明显为二;因此,这也是智慧的准则之一,即:主因和工具因一起构成一个原因;属灵之物和属世之物也是如此。这两者在产生结果中之所以显为一,是因为属灵之物在属世之物里面,如同肌纤维在肌肉里面,血液在动脉里面,或思维在言语里面,情感在声音里面;它通过属世之物使自己被感觉到。从这些事(尽管到这里还是像透过格子一样模糊)明显可知,属灵之物穿上属世之物,就像一个人穿上衣服一样。
灵魂所穿的有机身体在此好比一件衣服,因为它穿在灵魂身上;当灵魂因(肉体)死亡而从自然界迁到它自己的灵界时,它也会脱去肉体,把它当作空壳或旧衣一样扔掉。此外,肉体像衣服一样会变旧;但灵魂不会,因为它是一种属灵物质,属灵物质与自然界的变化毫无共同之处;自然界的变化会从开始发展到结束,并在规定时间终结。那些不将身体视为灵魂的衣服或遮盖物,认为它本身是死的,只是适应去接受通过灵魂从神流入的生命原力之人,不可避免地从谬误中得出以下结论:灵魂凭自己活着,身体也凭自己活着,两者的生命之间存在一种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甚至灵魂的生命流入身体的生命,或身体的生命流入灵魂的生命;因此,他们以为流注要么是属灵的,要么是属世的;然而,一切受造物都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在后之物不从自身行动,而是从在先之物行动,它从在先之物发出;因此,这在先之物也不从自身,而是从更在先之物行动;因此,一切事物都从一个从自身行动的首先者,因而从神行动。此外,生命唯有一个,这生命不能被造,但非常有能力流入适合接受它的有机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是受造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
许多人以为灵魂就是生命,因此,一个人因从灵魂活着,故从自己的生命,因而从他自己活着,所以不是靠来自神的一种生命流注活着。但这些人不可避免地系上一种谬误的戈耳迪之结,并将其心智的一切判断都卷进这结里面,结果只会导致在属灵事物上的疯狂;或他们建造了一个迷宫,心智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推理路线,都永远无法沿原路返回,把自己从中解救出来;他们实际上还让自己可以说下入地下洞穴,在那里住在永远的黑暗之中。
因为这种信念会生发出无数谬误,其中每一个都是可怕的,如:神将自己灌输并转录到人里面,因此每个人都是一个凭自己活着的神,因此他从自己行善、有智慧;同样,他拥有在自己里面的信和仁,因而从他自己,而不是从神获得它们;此外还有诸如流行在地狱里的人当中的许多可怕信念;地狱里的人在世时就相信自然界凭自己的活动活着或产生生命。当这些人仰望天堂时,天堂之光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片漆黑。
我曾从天上听见有人声说,人里面若有一丝生命火花是他自己的,不属于他里面的神,就不会有天堂和其中的一切,因而不会有地上的任何教会,进而不会有永生。关于这个主题的详情,可查阅《婚姻之爱》一书中的记事(132–136节)。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239.?“宝座中间和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表主的圣言从初至终,及其守护。“四个活物”表示圣言,我知道这一定让人感到奇怪。然而,从下文可以看出,这的确是它们的含义。这些“活物”和以西结书所提到的“基路伯”是一样的,它们在以西结书第1章也被称作“活物”,而在第10章却被称为“基路伯”,并且如此处那样被称为狮子、牛犊、人和鹰。在希伯来语,它们被称为“chajoth”,这个词的确表示活物,不过是从“chaja”衍生来的,“chaja”是指生命,亚当之妻也因此被称为“chaja”(夏娃)(创世记3:20)。在以西结书,单数的“活物”也被称为(chaja),所以这些活物也可称作“生命之物”。以活物来描述圣言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因为主自己在圣言多处被称为“狮子”,经常被称作“羔羊”,那些通过主处于仁爱之人则被称作“绵羊”;在下文,对圣言的理解被称为“马”。这些“活物”或“基路伯”表示圣言,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即:它们被看到在“宝座中间和宝座周围”,在宝座中间的是主,主就是圣言,所以它们不可能在别处被看到。它们也在宝座周围,这是因为它们在天使天堂,圣言也在天堂。
“基路伯”表示圣言及其守护,这一点在《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97节)一书已作说明,其中有以下这些话:圣言的字义对隐藏其中的纯正真理来说,可充当守卫;守护就在于此:字义能被四处转动,也就是说,能照着各人的领悟而被解释,而其内在不会受到伤害或侵犯。因为不同的人对字义的不同理解不会造成伤害;但当内在的神性真理被败坏时,就会造成伤害,因为圣言会因此遭到侵犯。为防止这一点,字义起到守护的作用,对那些处于源自宗教信仰的虚假,然而尚未确认它们之人而言,起到守护作用,因为圣言不会通过这些人而受到侵犯。 这种守护由“基路伯”来表示,并且在圣言中也由它们来描述。亚当及其妻被赶出伊甸园之后,入口处所安设的基路伯就表示这种守护。对此,我们读到:
当耶和华神把那人赶出去后,祂便从东到伊甸园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的剑的火焰,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创世记3:23-24)
“基路伯”表示一种守护;“生命树的道路”表示准许进到主那里,这种准许通过圣言被赐予人;“四面转动的剑的火焰”表示神性真理的终层,这终层犹如圣言的字义,可以四面转动。
会幕中约柜上面施恩座两头上由金子锤出的基路伯(出埃及记25:18-21)所表相同。由于这种守护由“基路伯”来表示,所以:
耶和华从二基路伯中间与摩西说话。(出埃及记25:22; 30:6;民数记7:89)
会幕的帘子和幔子上的基路伯(出埃及记26:31)并非表示别的,因为会幕的帘子和幔子代表天堂和教会的终层,因而也代表圣言的终层。耶路撒冷殿中间的基路伯(列王纪上6:23-28),那殿的墙和门上所雕刻的基路伯(列王纪上6:29, 32, 35),以及新殿中的基路伯(以西结书41:18-20)也并非表示别的。
由于“基路伯”表示一种守护,免得主、天堂和诸如从内存在于圣言中的神性真理被直接靠近,而是间接通过终层被靠近,所以经上论到推罗王说:
你无所不备,智慧充足,全然美丽。你曾在伊甸园中,佩戴各样宝石;你是那遮掩的基路伯;遮掩的基路伯啊,我必将你从火石中除灭。(以西结书28:12-14,16)
“推罗”表示教会对真理与良善的认知,因此“推罗王”表示这些认知所出和所在的圣言。显然,“推罗王”在此表示圣言的终层,也就是其字义,“基路伯”表示一种守护,因为经上说“你无所不备,佩戴各样宝石”、“你是那遮掩的基路伯”;此处所提到的“宝石”表示圣言字义的真理(231节)。
由于“基路伯”表示作为守护的神性真理的终层,故经上在诗篇中说:
以色列的牧者,坐在二基路伯上的啊,求你发出光来。(诗篇80:1)
耶和华坐在基路伯上。(诗篇99:1)
耶和华使天下垂,亲自降临,骑着基路伯。(诗篇18:9-10)
“骑着基路伯”、“坐在基路伯上”和“乘坐基路伯”表示在圣言的终层意义上。圣言的神性真理及其性质在以西结书(1, 9, 10章)以基路伯来描述,但没有人知道描述它们的各个细节表示什么,除非灵义向他打开,因此我会根据透露给我的灵义,概述性地解释以西结书第一章所记载有关四活物或基路伯的事物的含义,这些事物如下:
描述了圣言的神性外在气场。(以西结书1:4)
它由一个人来代表。(以西结书1:5)
圣言与属灵、属天之物的结合。(以西结书1:6)
圣言的属世层及其性质。(以西结书1:7)
圣言的属灵、属天之义与属世之义的结合及其性质。(以西结书1:8-9)
良善与真理的神性之爱,无论属天、属灵还是其中属世的,也无论是联合的还是分别的。(以西结书1:10-11)
它们关注一个目的。(以西结书1:12)
出于主之神性良善与神性真理的圣言的气场,圣言凭该气场而存活。(以西结书1:13-14)
在圣言中并来自圣言的良善与真理的教义。(以西结书1:15-21)
在圣言之上和之中的主之神性。(以西结书1:22-23)
出于圣言的主之神性。(以西结书1:24-25)
主在诸天堂之上。(以西结书1:26)
神性之爱和神性智慧是主的。(以西结书1:27-28)
这些是概述。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