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九、属灵之物穿上属世之物,就像一个人穿上衣服一样
ISB11.众所周知,每一个运作里面都有一个主动者和一个被动者;没有任何事物能唯独从一个主动者产生,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唯独从一个被动者产生。属灵之物和属世之物也是如此;属灵之物因是一种活的力量,故是主动的,属世之物因是一种死的力量,故是被动的。由此可知,凡从开始就存在于这个太阳世界中,后来时时刻刻存在之物都通过属世之物从属灵之物存在,不仅动物王国的臣民是这样,植物王国的臣民也是这样。
还有一个类似的事实也是众所周知的,即:所产生的每个结果里面都有一个主因和一个工具因;当任何事情完成时,这两者就显为一,尽管它们明显为二;因此,这也是智慧的准则之一,即:主因和工具因一起构成一个原因;属灵之物和属世之物也是如此。这两者在产生结果中之所以显为一,是因为属灵之物在属世之物里面,如同肌纤维在肌肉里面,血液在动脉里面,或思维在言语里面,情感在声音里面;它通过属世之物使自己被感觉到。从这些事(尽管到这里还是像透过格子一样模糊)明显可知,属灵之物穿上属世之物,就像一个人穿上衣服一样。
灵魂所穿的有机身体在此好比一件衣服,因为它穿在灵魂身上;当灵魂因(肉体)死亡而从自然界迁到它自己的灵界时,它也会脱去肉体,把它当作空壳或旧衣一样扔掉。此外,肉体像衣服一样会变旧;但灵魂不会,因为它是一种属灵物质,属灵物质与自然界的变化毫无共同之处;自然界的变化会从开始发展到结束,并在规定时间终结。那些不将身体视为灵魂的衣服或遮盖物,认为它本身是死的,只是适应去接受通过灵魂从神流入的生命原力之人,不可避免地从谬误中得出以下结论:灵魂凭自己活着,身体也凭自己活着,两者的生命之间存在一种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甚至灵魂的生命流入身体的生命,或身体的生命流入灵魂的生命;因此,他们以为流注要么是属灵的,要么是属世的;然而,一切受造物都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在后之物不从自身行动,而是从在先之物行动,它从在先之物发出;因此,这在先之物也不从自身,而是从更在先之物行动;因此,一切事物都从一个从自身行动的首先者,因而从神行动。此外,生命唯有一个,这生命不能被造,但非常有能力流入适合接受它的有机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就是受造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
许多人以为灵魂就是生命,因此,一个人因从灵魂活着,故从自己的生命,因而从他自己活着,所以不是靠来自神的一种生命流注活着。但这些人不可避免地系上一种谬误的戈耳迪之结,并将其心智的一切判断都卷进这结里面,结果只会导致在属灵事物上的疯狂;或他们建造了一个迷宫,心智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推理路线,都永远无法沿原路返回,把自己从中解救出来;他们实际上还让自己可以说下入地下洞穴,在那里住在永远的黑暗之中。
因为这种信念会生发出无数谬误,其中每一个都是可怕的,如:神将自己灌输并转录到人里面,因此每个人都是一个凭自己活着的神,因此他从自己行善、有智慧;同样,他拥有在自己里面的信和仁,因而从他自己,而不是从神获得它们;此外还有诸如流行在地狱里的人当中的许多可怕信念;地狱里的人在世时就相信自然界凭自己的活动活着或产生生命。当这些人仰望天堂时,天堂之光在他们看来就是一片漆黑。
我曾从天上听见有人声说,人里面若有一丝生命火花是他自己的,不属于他里面的神,就不会有天堂和其中的一切,因而不会有地上的任何教会,进而不会有永生。关于这个主题的详情,可查阅《婚姻之爱》一书中的记事(132–136节)。
六、这两者,即热与光,或爱与智慧,合起来从神流入人的灵魂,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及其情感和思维,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
ISB8.迄今为止,有学问的人所论述的属灵流注是从灵魂进入身体的流注,而不是进入灵魂,并通过灵魂进入身体的任何流注;尽管人们知道,一切爱之良善和一切信之真理都从神流入人,它们丝毫不来自人;那些从神流入的事物,首先流入他的灵魂,并通过灵魂流入理性心智,通过理性心智流入那些构成身体的事物。有人若以其它任何方式调查属灵流注,就会像一个人堵住喷泉的源头,却仍在那里寻找源源不断的泉水;或像一个人从根,而不是从种子推断树的起源;或像一个人检查没有开始,或脱离源头的衍生物。
因为灵魂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从神接受生命的容器,神才是生命本身;一切流注都属于生命,因而皆来自神。这就是这段经文的意思:
耶和华神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人的鼻孔,他就成了活的灵魂。(创世记2:7)
“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鼻孔”表示植入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主也论到自己说:
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翰福音5:26)
“在自己的生命”是指神;灵魂的生命是从神流入的生命。
由于一切流注皆属于生命,生命通过它的容器进行运作,而人里面的至内在或首个容器就是他的灵魂,所以为正确理解流注,有必要从神开始,而不是从一个中间站开始。如果真的从一个中间站开始,那么关于流注的教义就会像没有车轮的战车,或没有风帆的船只。由于情况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前面论述了灵界的太阳,耶和华神就在这太阳中间(5节);爱与智慧,因而生命的流注由此而来(6— 7节)。
来自神的生命之所以通过灵魂流入人,并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也就是流入它的情感和思维,又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是因为这些是属于处在连续秩序中的生命的事物。事实上,心智从属于灵魂,身体从属于心智。心智有两种生命,即意愿的生命和理解力的生命。意愿的生命是爱之良善,其衍生物被称为情感;理解力的生命是智慧之真理,其衍生物被称为思维;心智通过后者和前者活着。另一方面,身体的生命是感觉、言语和行为;这些通过心智来源于灵魂,这一点从它们所在的秩序可推知;它们由此显现在一个智慧人面前,无需调查研究。
人类灵魂因是一种优越的属灵物质,故直接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而人类心智因是一种次等的属灵物质,故间接通过灵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身体因来自自然界被称为材料的物质,故间接通过自然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下文我们会看到,爱之良善和智慧之真理从神流入人的灵魂时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合而为一的,但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被人分开,仅在那些让自己被神引领的人那里结合。
207.对此,我补充两个记事。记事一:
(第二次造访帕尔纳索斯山之后,见182节)过了一段时间,我朝前面(156a节)所提到的雅典娜城望去,听见那里传来不寻常的喧哗。其中含有一些笑声,笑声中又含有一些愤慨,愤慨中又含有一些悲哀。然而,这种喧哗却没有因此不协调,反而很和谐,因为这几种声音不是同时发出的,而是一种包含在另一种里面。在灵界,人能在声音中分辨出不同情感的混和。我从远处问:“发生什么事?”得到的答复是:“一位使者从来自基督教界新来的人最先出现的地方来了,声称他从那地方新来的三个人那里听说:在他们所来的那个世界,他们和其他人都认为,死后,蒙福和有福的人会停止劳碌,彻底安息。因为职责、职业和工作都是劳碌,所以他们认为自己会停止劳碌,得以安息。这三个人现被我们的使者带来了,正站在门口等候,所以引起一阵喧哗。他们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不再像以前那样把他们带到帕尔纳索斯山上的帕拉斯神殿,而是把他们带到那里的大礼堂,好公开他们从基督教界带来的新闻,已派出几位代表正式接待他们。”
我在灵里,对灵来说,距离取决于其情感的状态。因有一种渴望,想亲眼看一看,听一听,于是我便发现自己就在他们面前,看见他们被领进来,听到他们说话。年长的智者坐在礼堂两侧,其余的坐在中间。他们面前有一个高高的讲台,三个新来的人和使者由年轻人带领以庄严的队列穿过礼堂中间,被领到讲台上。一阵沉默过后,在场的一位长者向他们致意,并问道:“你们从地上带来什么新闻?”“新闻有很多”,他们说,“但请告诉我们有关哪方面的?”“关于我们的世界和天堂,地上有什么新闻?”长者答道。他们回答说:“我们初到灵界时,听说无论在这里还是在天堂,都有行政职责、政府部门、公职、商业,各种科学研究和奇妙的手工艺品。我们原以为从尘世移居或搬到灵界后,必进入永恒的安息,不再劳碌,职责不就是劳碌吗?”
对此,长者说:“难道你们将劳碌之后的永恒安息理解为永远的懒惰,总是坐着或躺着,胸中呼吸快乐的气息,嘴里畅饮喷涌的喜悦吗?”听到这句话,三个新来的人讪笑说,他们原以为是这样。他们被反问:“喜悦、快乐、幸福和懒惰有什么共同点?懒惰会使精神坍塌,而不是抖擞,会叫人变得更死气沉沉,而不是更有活力。想象一下,有人无所事事地坐在那里,双手合十,眼睛垂下或闭上,再想象他同时又被愉快的氛围所包围;他的脑袋和身体岂不昏昏欲睡?他脸上的生动表情岂不脱落?最终,他的每根纤维都会松懈,以致他来回摇晃,栽倒在地。保持整个身体系统张驰有度的,不就是精神的舒展吗?令精神舒展的,不就是使人快乐的行政职责和工作任务吗?所以,我告诉你们天上的一些信息:那里有行政职责,政府部门,上下级法院,以及各种工艺和工作。”
当三个新来的人听到天上还有上下级法院时,便开始说:“这是为何?凡在天上的人不都受神启示和引领吗?他们怎会不知道何为公义公平?那里还需要法官吗?”长者回答说:“在这个世界,我们被教导和学习何为良善与真理,何为公义与公平,这和尘世是一样的。我们不是直接从神,而是间接从其他人那里学习这些东西。每位天使,就像每个世人一样,都貌似凭自己思考真理,行出良善;这一切取决于天使的状态,所以并不是纯粹的良善与真理,而是掺有瑕疵。另外,天使当中也有简单人和智慧人。当简单人由于简单或无知而质疑或偏离公义时,智者就要做出判断。不过,鉴于你们初来乍到,如果你们愿意随我参观我们的城市,我们会将一切指示给你们。”
于是,他们离开礼堂,陪同他们的还有一些长者。一行人首先来到一座大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按照学科领域被分成了众多小图书馆。看到这么多的书,三个新来的人感到很惊讶,说:“这个世界也有书籍?羊皮纸、纸张、笔和墨水是从哪来的?”对此,长者回答说:“我们发觉,你们在世时以为这个世界既然是属灵的,那定是空的。你们如此思想,是因为你们对灵界所持的观念是从物质当中抽象出来的观念,在你们看来,从物质当中抽象出来的东西如同无有,因而如同真空。然而,在这个世界,一切事物都是丰盛的。只是这里的一切事物都是实质的(substantial),而不是物质的;物质的事物起源于实质的事物。此处的我们是属灵人,因为我们是实质的,不是物质的。因此,自然界能发现的一切事物,在此都处于自己的完美中,包括书籍、手稿和许多其它事物。”三个新来的人一听到“实质”这个词,便认为必是如此,既因为他们看到所写的的书籍,还因为他们听到说物质起源于实质。为叫他们进一步信服,他们被带到抄写员的住处,这些人正在誊写该城智者所写的草稿。新来的人看到手稿后,惊叹于它们的整洁和优雅。
之后,他们被带到博物馆、体育馆和学院,以及正在举办文学竞赛的地方。其中有些被称为赫利孔少女竞赛(contests of the Maidens of Helicon),有些被称为帕纳萨斯少女竞赛(contests of the Maidens of Parnassus),有些被称为雅典娜少女竞赛(contests of the Maidens of Athenaeum),有些被称为泉水童女竞赛(contests of the Virgins of the fountain)。他们被告知,之所以如此称谓这些竞赛,是因为少女表示对各类知识的情感,人皆照他对知识的情感而拥有聪明。如此称谓的竞赛是属灵的操练和技能的考验。然后,他们被带到城里,依次拜访了该城的统治者(ruler)、管理者及其职员(managers and their officials)。后者还向他们展示了工匠们以属灵的方式所创作的奇妙作品。
他们参观完这一切后,长者又和他们谈起劳碌后的永恒安息,就是蒙福和有福的人死后所获得的那种。他说:“永恒的安息不是懒惰,因为那会使精神、因而也使整个身体陷入倦怠、麻木、恍惚、嗜睡的状态。这些状态是死亡,而非生命,更不是天上天使的永生。所以,永恒的安息是消除所有这些病态、使人充满活力的安息。这种安息只能是振奋精神的某种东西,因而是兴奋、活跃和愉悦心灵的某种兴趣或工作。这种兴趣或工作反过来又依赖于某种功用,即是为了功用、在功用中并朝向功用而做的。正因如此,主视整个天堂为功用的容器;每位天使都照其功用而成为天使。功用的快乐载着他,如同水流载着船只,并使他处于永恒的平安和属于平安的安息。这才是劳碌后的永恒安息的意思。天使照其心智出于功用专注于功用而活着。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每位天使都照他献身于他所在的纯正功用而享有婚姻之爱及其活力、性能力和快乐。”
当三个新来的人确信永恒的安息不是懒惰,而是某种有用工作的快乐时,一些少女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女红刺绣来了,并将这些手工艺品赠送给他们。当新灵离开时,少女们唱了一首歌,以天籁之音表达了她们对有用工作及其随之而来的快乐的情感。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