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12

十、人里面如此穿上衣

十、人里面如此穿上衣服的属灵事物使他能作为一个理性和道德之人,因而作为一个属灵的属世人活着

ISB12.从上面所确立的原则可以推出这一结论:灵魂穿上一副身体,就像一个人穿上一件衣服一样。因为灵魂流入人的心智,通过心智又流入身体,并携带它不断从主所接受的生命,从而间接把生命转入身体,在那里通过最紧密的结合可以说使身体活着。从这一点和上千个经历见证明显可知,属灵之物与物质材料结合,如同活力与死力结合,使人说话理性、行事道德。

表面上看,好像舌头和嘴唇出于自己里面的某种生命说话;胳膊和手以同样的方式行动;但正是本身属灵的思维在说话,同样属灵的意愿在行动,各自通过自己的器官如此行,这些器官本身都是物质材料,因为它们取自自然界。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会显现在白昼之光下,只要考虑到这种情况:从言语中除去思维,嘴巴不就立刻哑了吗?同样,从行为中除去意愿,手不就立刻停顿了吗?

属灵事物与属世事物的结合,以及由此而来的生命在物质材料中的表现,好比干净海绵里的丰盛葡萄酒,也好比葡萄里甘甜、待发酵的葡萄汁,还好比苹果里的美味果汁,又好比肉桂的芳香。包含所有这些事物的纤维是物质材料,它们本身既没有味道,也没有气味,而是从它们里面和之间的液体中获得味道或气味;因此,如果你挤出这些汁液,它们就成了死的纤维丝。如果生命被拿走,身体器官也一样。

人凭属灵事物与属世事物的结合而变得理性,这一点从他思维的分析过程明显看出来;他出于同样的原因而变得道德,这一点从他行为的优雅和举止的得体明显看出来。他凭通过天堂从主接受流注的官能而拥有这些,天使天堂是智慧与爱、因而理性与道德的真正居所。从这些事可以看出,在人里面结合的属灵之物和属世之物使得他作为一个属灵的属世人活着。他死后以一种既相似又不相似的方式生活,原因是,那时他的灵魂会穿上一副实质身体,就像在世上穿上一副物质身体一样。

许多人以为,心智的感知和思维因是属灵的,故无需外物或赤裸裸地并且不通过有机组织形式流入。然而,做这种梦的人没有看到头部的内层,在那里,感知和思维就在自己的起始中;他们不知道脑在那里,而脑是由灰质和白质,连同腺体、脑室、隔膜,以及把它们都围绕起来的脑膜和脊膜交织构成的;他们同样不知道,一个人的思维和意愿是理智的,还是疯狂的,取决于所有这些器官是处于健全的状态,还是处于扭曲的状态;因此,他的理性和道德取决于其心智的器官结构。因为没有用来接受属灵之光的有机组织形式,就没有什么东西能论及人的理性视觉,就是理解力,或说人的理性视觉,即理解力就是一种抽象的虚无,就像没有肉眼,就没有什么东西能论及属世视觉,或说属世视觉就是一种抽象的虚无;其它例子也一样。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1

ISB1.关于灵魂与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揭秘启示录 #471

471.启10:3.

471.启10:3.“大声呼喊,好像狮子吼叫”表为教会从祂那里被夺走而深切悲痛。“好像狮子吼叫的呼喊”表示对教会的深切悲痛,因为教会从祂那里被夺走;这一点从前一章的解读明显可知,那里论到那些属教会之人可悲的生命状态被审查并显明;还可从本章的经文清楚看出来,即:“天使指着那直活到永永远远的,起誓说,不再有时日了”,以此表示不再有教会了;这一点也清楚可见于下一章,即:“从无底坑上来的兽杀死两个见证人”,尤其从祂尽管是天地之神,却得不到承认和靠近明显看出来。对这些事的悲痛以“好像狮子吼叫”来表示,因为狮子一看见敌人,并被它们袭击,以及看见幼崽和猎物被抢去,就会吼叫;相比之下,主在看到祂的教会被魔鬼夺走时也是如此。
这就是“好像狮子吼叫”所表示的,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许多牧人来攻击他的时候,狮子和少壮狮子怎样护食咆哮,耶和华也必怎样降临,在锡安山上争战。(以赛亚书31:4)
耶和华的怒气向祂的百姓发作,吼叫像母狮,咆哮像少壮狮子,咆哮抓食;只见黑暗、焦虑、光明在其毁灭中变为昏暗。(以赛亚书5:25-30)
耶和华必从高处吼叫,从圣所发声;祂要向祂的居民怒吼。(耶利米书25:30)
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出声。(约珥书3:16)
我不再毁灭以法莲;他们必跟随耶和华;祂一吼叫,必如狮子吼叫。(何西阿书11:9,10)
狮子吼叫,谁不惧怕呢?主耶和华一说话,谁能不说预言呢?(阿摩司书3:8)
神以祂的声音吼叫,祂以自己的威严之声打雷。(约伯记37:4-5)
“吼叫”(roaring或译唉哼)表示深切悲痛,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我的骨头因终日唉哼而衰残。(诗篇32:3)
我已经疲乏无力,被压得粉碎了;因心里的吼叫,我就唉哼。(诗篇38:8)
我未曾吃饭就发出叹息,我的唉哼如水涌出。(约伯记3:24)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