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人里面如此穿上衣服的属灵事物使他能作为一个理性和道德之人,因而作为一个属灵的属世人活着
ISB12.从上面所确立的原则可以推出这一结论:灵魂穿上一副身体,就像一个人穿上一件衣服一样。因为灵魂流入人的心智,通过心智又流入身体,并携带它不断从主所接受的生命,从而间接把生命转入身体,在那里通过最紧密的结合可以说使身体活着。从这一点和上千个经历见证明显可知,属灵之物与物质材料结合,如同活力与死力结合,使人说话理性、行事道德。
表面上看,好像舌头和嘴唇出于自己里面的某种生命说话;胳膊和手以同样的方式行动;但正是本身属灵的思维在说话,同样属灵的意愿在行动,各自通过自己的器官如此行,这些器官本身都是物质材料,因为它们取自自然界。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会显现在白昼之光下,只要考虑到这种情况:从言语中除去思维,嘴巴不就立刻哑了吗?同样,从行为中除去意愿,手不就立刻停顿了吗?
属灵事物与属世事物的结合,以及由此而来的生命在物质材料中的表现,好比干净海绵里的丰盛葡萄酒,也好比葡萄里甘甜、待发酵的葡萄汁,还好比苹果里的美味果汁,又好比肉桂的芳香。包含所有这些事物的纤维是物质材料,它们本身既没有味道,也没有气味,而是从它们里面和之间的液体中获得味道或气味;因此,如果你挤出这些汁液,它们就成了死的纤维丝。如果生命被拿走,身体器官也一样。
人凭属灵事物与属世事物的结合而变得理性,这一点从他思维的分析过程明显看出来;他出于同样的原因而变得道德,这一点从他行为的优雅和举止的得体明显看出来。他凭通过天堂从主接受流注的官能而拥有这些,天使天堂是智慧与爱、因而理性与道德的真正居所。从这些事可以看出,在人里面结合的属灵之物和属世之物使得他作为一个属灵的属世人活着。他死后以一种既相似又不相似的方式生活,原因是,那时他的灵魂会穿上一副实质身体,就像在世上穿上一副物质身体一样。
许多人以为,心智的感知和思维因是属灵的,故无需外物或赤裸裸地并且不通过有机组织形式流入。然而,做这种梦的人没有看到头部的内层,在那里,感知和思维就在自己的起始中;他们不知道脑在那里,而脑是由灰质和白质,连同腺体、脑室、隔膜,以及把它们都围绕起来的脑膜和脊膜交织构成的;他们同样不知道,一个人的思维和意愿是理智的,还是疯狂的,取决于所有这些器官是处于健全的状态,还是处于扭曲的状态;因此,他的理性和道德取决于其心智的器官结构。因为没有用来接受属灵之光的有机组织形式,就没有什么东西能论及人的理性视觉,就是理解力,或说人的理性视觉,即理解力就是一种抽象的虚无,就像没有肉眼,就没有什么东西能论及属世视觉,或说属世视觉就是一种抽象的虚无;其它例子也一样。
二、灵界靠自己的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自然界也靠自己的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
ISB4.灵界有一轮太阳,自然界则另有一轮太阳,因为这两个世界完全不同;每个世界都从自己的太阳那里获得自己的起源。事实上,一个其中一切事物都是属灵的世界不可能来源于一个其一切产物都是属世的太阳,因为这样就会有物质流注,然而,这种流注违反秩序。世界靠太阳存在,而不是反过来,这一点从原因的结果明显看出来,即:世界就属于它的一切事物而言,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靠太阳生存;生存证明存在,因此我们说,生存就是不断存在;由此明显可知,如果太阳被移走,它的世界就会陷入混乱,这种混乱会化为乌有。
我可以作证,灵界有一轮不同于自然界的太阳,因为我看见过它。它看上去和我们的太阳一样火热,大小几乎相同,距离天使就像我们的太阳距离世人一样遥远;但它既不升也不落,而是固定在天顶与地平线之间的中间高度,天使从那里享有永恒的光和永恒的春天。
一个对灵界太阳一无所知的人,凭推理在关于宇宙创造的观念上很容易误入歧途。当深入思考它时,他只会觉得宇宙来自自然界;由于自然界的起源是太阳,所以他只会以为宇宙来自作为创造者的太阳。此外,没有人能理解属灵流注,除非他也知道它的起源;因为一切流注皆来自一个太阳,属灵流注来自它的太阳,属世流注则来自它的太阳。人的内在视觉,也就是其心智视觉,从属灵太阳接受流注;而他的外在视觉,也就是其身体视觉,从属世太阳接受流注;两者在运作中结合在一起,就像灵魂与身体结合在一起那样。
由此明显可知,那些对灵界及其太阳一无所知的人可能会陷入什么样的盲目、黑暗和愚蠢之中;陷入盲目,是因为心智若唯独依赖肉眼视觉,就会变得像蝙蝠,它在夜间胡乱飞行,有时撞到挂起的亚麻衣上;陷入黑暗,是因为当肉眼的视觉从里面流入心智的视觉时,心智的视觉就会丧失一切属灵之光,变得像猫头鹰;陷入愚蠢,是因为此人仍在思考,但却出于属世事物思考属灵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而是愚蠢、可笑、疯狂地思考。
48.⑵婚姻之爱同样会保持它内在的样子,也就是说,如在世时它存在于人的内在思维和意愿中的样子。两性情爱和婚姻之爱是不同的,所以这二者我们在此都提及了,并且还说明,死后,婚姻之爱仍保持人在世时它存在于其内在的样子。不过,鲜有人知道两性情爱和婚姻之爱的区别,所以,在开始讨论之前,我先对此加以说明。两性情爱是指向数个异性,并与其共享的爱情,而婚姻之爱则是指向一个异性,并与其共享的爱情。指向数个异性,并与其共享的爱情是属世之爱,人类所拥有的这种爱情和属世的动物、鸟类的一样。但婚姻之爱是属灵的,只适合人类,是人类所特有的,因为人类被造,因而生来是要变得属灵。人越属灵,就越脱去两性情爱,披上婚姻之爱。在婚姻之初,两性情爱看似与婚姻之爱结合,但随着婚姻的发展,它们就彼此分离了。然后,对属灵之人来说,两性情爱会被驱逐出去,婚姻之爱则被逐渐引入。对属世之人来说,情况恰恰相反。由此明显可知,两性情爱是与数个异性共享的爱情,本身是属世的,甚至是动物的,它是不纯洁的,肮脏的。由于它是滥交、没有约束的,因而也是放荡的。婚姻之爱则完全不同。婚姻之爱是属灵的,是人类所特有的,这一点从下文清楚可知。
48a.⑶死后,绝大多数夫妻会相见,认出彼此,再度交往,并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这一切发生在第一个状态,也就是如他们在世时那样的外在状态。人死后要经历两个状态,一为外在状态,一为内在状态。他首先进入外在状态,接着进入内在状态。若夫妻双方都死了,那么,在外在状态期间,他们会相见,认出彼此,若在世时一起生活,就会再度交往和共同生活一段时间。在此状态下,他们都不知道对方对自己的情感,因为这些情感隐藏在他们的内在。但后来,随着他们进入内在状态,情感会逐渐显现出来。若情投意合,其婚姻会继续,若相看两厌,其婚姻就终止。若一个丈夫有数个妻子,在外在状态期间,他会轮流和她们交往。但进入内在状态后,他会觉察出她们对自己的爱之情感,然后选择其中一位,或全部放弃。基督徒在灵界和尘世一样,决不允许有数个妻子,因为这违背和亵渎宗教信仰。有数个丈夫的女人也一样。不过,女人不会与其丈夫结合,只是将自己交出来,然后,其丈夫将她与自己相结合。必须知道的是,鲜有丈夫认出自己的妻子,但妻子却能轻易认出自己的丈夫。原因在于,女人对爱有内在的觉察,而男人只有外在的觉察。
48b.⑷然而,随着他们日益脱去外在,进入内在,他们逐渐察觉对彼此的爱情的性质和相互情感,从而察觉他们能否继续共同生活。这一点通过对前一个要点的解读清楚可知,故无需进一步解释。在此仅说明人死后如何脱去外在、披上内在。死后,人首先被带到灵人界(灵人界在天堂和地狱的中间),在此做好预备,善人预备上天堂,恶人预备下地狱。预备是为了内在与外在可以和谐一致,合而为一;若不和谐,二者会一分为二。在世时,它们一分为二,只在心诚者身上才合而为一。一分为二的情形可见于奸诈狡猾之人,特别是伪善者,谄媚者,伪君子和说谎者。在灵界,人不允许有分裂的心智。内在已然邪恶者,其外在也必是邪恶的,而善人也必内外皆善。
死后,人皆成为其内在的样子,而非其外在的样子。为此,他会被交替引入其外在和内在。处于外在时,每个人,甚至连恶人都是明智的,也就是说,他会尽量显得明智;但处于内在时,恶人是疯狂的。通过这些交替,人能看清自己的疯狂,并忏悔它们。若在世时没有悔改,那后来他就做不到了,因为他喜欢自己的疯狂,想要留在其中,从而迫使他的外在也变得同样疯狂。他的内在和外在就这样合而为一,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他就为地狱做好了准备。
善人的情况正好相反。因为在世时他就注目于主,早已悔改,所以内在的他比外在的他更有智慧。另外,由于尘世的诱惑和虚荣,他表面上也会一度变得疯狂。所以,他的外在也要与内在和谐一致,如前所述,这内在是明智的。当这一过程完成后,他就为天堂做好准备。这清楚表明人死后如何脱去外在、披上内在。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