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人里面如此穿上衣服的属灵事物使他能作为一个理性和道德之人,因而作为一个属灵的属世人活着
ISB12.从上面所确立的原则可以推出这一结论:灵魂穿上一副身体,就像一个人穿上一件衣服一样。因为灵魂流入人的心智,通过心智又流入身体,并携带它不断从主所接受的生命,从而间接把生命转入身体,在那里通过最紧密的结合可以说使身体活着。从这一点和上千个经历见证明显可知,属灵之物与物质材料结合,如同活力与死力结合,使人说话理性、行事道德。
表面上看,好像舌头和嘴唇出于自己里面的某种生命说话;胳膊和手以同样的方式行动;但正是本身属灵的思维在说话,同样属灵的意愿在行动,各自通过自己的器官如此行,这些器官本身都是物质材料,因为它们取自自然界。事实的确如此,这一点会显现在白昼之光下,只要考虑到这种情况:从言语中除去思维,嘴巴不就立刻哑了吗?同样,从行为中除去意愿,手不就立刻停顿了吗?
属灵事物与属世事物的结合,以及由此而来的生命在物质材料中的表现,好比干净海绵里的丰盛葡萄酒,也好比葡萄里甘甜、待发酵的葡萄汁,还好比苹果里的美味果汁,又好比肉桂的芳香。包含所有这些事物的纤维是物质材料,它们本身既没有味道,也没有气味,而是从它们里面和之间的液体中获得味道或气味;因此,如果你挤出这些汁液,它们就成了死的纤维丝。如果生命被拿走,身体器官也一样。
人凭属灵事物与属世事物的结合而变得理性,这一点从他思维的分析过程明显看出来;他出于同样的原因而变得道德,这一点从他行为的优雅和举止的得体明显看出来。他凭通过天堂从主接受流注的官能而拥有这些,天使天堂是智慧与爱、因而理性与道德的真正居所。从这些事可以看出,在人里面结合的属灵之物和属世之物使得他作为一个属灵的属世人活着。他死后以一种既相似又不相似的方式生活,原因是,那时他的灵魂会穿上一副实质身体,就像在世上穿上一副物质身体一样。
许多人以为,心智的感知和思维因是属灵的,故无需外物或赤裸裸地并且不通过有机组织形式流入。然而,做这种梦的人没有看到头部的内层,在那里,感知和思维就在自己的起始中;他们不知道脑在那里,而脑是由灰质和白质,连同腺体、脑室、隔膜,以及把它们都围绕起来的脑膜和脊膜交织构成的;他们同样不知道,一个人的思维和意愿是理智的,还是疯狂的,取决于所有这些器官是处于健全的状态,还是处于扭曲的状态;因此,他的理性和道德取决于其心智的器官结构。因为没有用来接受属灵之光的有机组织形式,就没有什么东西能论及人的理性视觉,就是理解力,或说人的理性视觉,即理解力就是一种抽象的虚无,就像没有肉眼,就没有什么东西能论及属世视觉,或说属世视觉就是一种抽象的虚无;其它例子也一样。
132.对此,我补充两个记事。记事一:
有一次,我与两位天使交谈,一位来自东方天堂,一位来自南方天堂。他们发觉我在沉思有关婚姻之爱的智慧奥秘,就说:“难道你不知道我们的世界有关于智慧的竞技会?”“是的,至今不知”,我回答。“这样的竞技会有很多”,他们说,“参与者都是出于属灵的情感热爱真理之人。也就是说,他们热爱真理,是因为它们是真理,是通向智慧的途径。一有信号发出,他们就聚在一起讨论深奥的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于是,他们牵着我的手说:“跟我们来,你必看到、听到。今天刚好有聚会的信号。”我被引领穿过一个平原,来到一座小山前。只见山脚有一条栽有棕榈树的林荫大道,一直通向山顶。我们沿着这条路攀上这座小山,在山顶看到一个小树林,其树木沿着升起的地势形成一种剧院。该剧院里面有一块铺有各色鹅卵石的平地,平地周围的椅子排成四方形,上面坐着智慧的热爱者。剧院中央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一张密封的纸。
坐在椅子上的人邀请我们坐到空位上,但我回应说:“我只是被两位天使带来看一看、听一听,就不入坐了。”然后,这两位天使来到平地中间的桌子旁,当着在座者的面启开纸的封印,将写在纸上、即将被讨论并阐述的智慧奥秘读给会众。它们是由第三层天的天使写下来并放到桌子上的。奥秘有三个:第一,人既被造为神的形像和神的样式,那么该形像和样式分别是什么?第二,为何人生来没有任何爱的知识,而动物和鸟类,无论高级还是低级,生来就有其一切爱的知识?第三,生命树和善恶知识树,以及吃它们是什么意思?下面写着:‘将这三点合成一段陈述,写在一张新纸上,然后放到桌子上,我们必看得见。若陈述得有条有理,准确无误,你们每个人都将得到智慧的奖赏。”两位天使读完便离开了,升入自己的天堂。
然后,坐在椅子上的人开始讨论并阐述提交给他们的奥秘。他们按照北、西、南、东的座次轮流发言,首先讨论了第一个问题:人既被造为神的形像和神的样式,那么该形像和样式分别是什么?他们先是当众朗读了创世记中的经文:
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神就照着自己形像造人,乃是照着神的形像造他。(创世记1:26,27)
当神造人的日子,是照着神的样式造的。(创世记5:1)
坐在北边的人首先发言,他们说:“神的形像和样式是由神吹入人里面的两个生命,就是意愿的生命和理解的生命。因为我们读到:
耶和华神将生气吹进亚当鼻孔里,这人就成了活的灵魂。(创世记2:7)
‘吹进鼻孔里’表示感觉到对良善的意愿和对真理的理解,因而生命的气息在他里面。由于生命是由神吹入他里面的,故神的形像和样式表示由他里面的智慧、爱、公义和判断力所产生的正气。”坐在西边的人同意这个观点,不过,他们补充了以下内容:“由神吹入亚当里面的这种正气状态不断被吹入亚当之后的每个人里面。但它在人内如在接受器皿中,人照着成为接受器皿的程度而成为神的形像和样式。”
按照顺序,坐在南边的第三组说:“神的形像和神的样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但在人里面,它们自他被造时就结合在一起。我们凭某种内在之光看到,人能破坏神的形像,却不能破坏神的样式。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如同透过屏幕一样变得可见:亚当在失去神的形像后仍保有神的样式。因为他遭到诅咒后,我们读到:
看哪,那人已经像我们中间的一个,知道善恶。(创世记3:22)
后来,他被称为神的样式,不再被称为神的形像。(创世记5:1)
不过,还是把这个问题留给我们坐在东边、享有更高光明的朋友,让他们说一说何为神的形像,何为神的样式。”
一阵静默过后,坐在东边的人起身,抬头仰望主,然后回到座位上,说:“神的形像是接受神的容器。由于神是爱本身和智慧本身,所以在人里面,神的形像就是从神那里接受爱和智慧的容器。而神的样式则是貌似爱和智慧在人里面,因而属于他自己的完美样式和完满表象。因为人只会感觉他凭自己去爱,凭自己有智慧,或凭自己意愿良善、理解真理;而事实上,丝毫不是凭他自己,而是靠着神。唯独神凭自己去爱,凭自己有智慧,因为神是爱本身和智慧本身。爱与智慧,或良善与真理在人里面,如同他自己的,正是这一样式或表象使人成为人,并使他能与神结合,从而活到永远。由此可知,人之为人,是由于这一事实:他能貌似完全凭自己意愿良善,理解真理,然而又能知道并相信,这是靠着神。照着人对这一点的认知和信仰,神将祂的形像安置在他里面。若人以为靠的是自己,而不是神,情况则不然。”
说到这里,热爱真理的激情感染他们,促使他们继续说:“若非感觉爱和智慧就是自己的,人怎会接受它,甚至还保留并繁殖它呢?若不赋予人某种相互结合,怎会有通过爱和智慧而与神的结合呢?结合若不是相互的,就不可能实现。这种相互结合乃是这样:人貌似凭自己爱神,在属神的事物上有智慧,然而又相信这是靠着神。此外,若不与永恒的神结合,人如何能活到永远呢?所以,若没有他里面这神的样式,人又如何成为人呢?”
听到这些话,全体一致赞同。他们说:“通过这次讨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人是接受神的容器,神的容器就是神的形像;由于神是爱本身和智慧本身,故人是爱和智慧的容器;该容器照其接受程度而变成神的形像。人是神的样式,是由于以下事实:他在自己里面感觉他从神所接受的东西在他里面,如同他自己的;不过,只有承认他里面的爱和智慧,或良善和真理不是他自己的,因而并非来自他自己,而唯独在神里面,因而来自神,人才能凭该样式而成为神的形像。”
134.然后,北边的人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声称,人生来没有任何知识,是为了他能接受各种知识。人若生来就有某种知识,就只能接受与生俱来的那种知识,无法再取得任何知识。他们用下面的比喻说明了这一点:“人刚生下来,好比没有播种过的土壤,但这土壤能接受各类种子,使之生长并结果。而动物好比早已播种过的土壤,这土壤满了青草和植被,除了已播入的种子外,不再接受其它种子。其它种子若播下,就会被窒息。正因如此,人需要很多年才能逐渐成熟,这段时期长到足以使他像土壤那样被耕种,可以说长出各样谷物、花木。而动物几年就长大,因为它不需要时间被耕种以产出任何事物,除了它与生俱来的东西外。”
西边的人接着发言说,人不像动物那样生来就有知识,但却有一种能力和倾向,即学习的能力和爱的倾向。人生来不但具有学习的能力,还具有理解并变得智慧的能力。而且,他生来还具有最完美的爱的倾向,不仅热爱自己和世俗的事物,还热爱神和天上的事物。所以,人因着父母的遗传而天生是一个器官,该器官起初仅凭外在感觉,而非内在感觉存活,以便他能逐渐变成人,先成为属世人,然后成为理性人,最终成为属灵人。若他生来就像动物那样具有各种知识和爱,这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与生俱来的知识和情感会限制发展,而与生俱来的能力和倾向则对它没有任何限制。因此,人能在知识、聪明和智慧上变得越来越完美,直到永远。”
南边的人接着他们的话说:“任何人都不可能从自己获得任何知识,必须从别人获得,因为他没有天生的知识。人因无法从自己获得任何知识,故也无法获得任何爱;没有知识,就没有爱。知识和爱是不可分割的伴侣,就像意愿与理解,或情感与思维,甚或本质与形式那样无法分割。因此,随着人从别人那里获得知识,爱便依附于它,如同一个伴侣。能使自己依附的普世之爱就是对认识、理解和变得智慧的爱。这是唯独人类才有、动物却没有的爱,这爱是从神流入的。
“我们赞同我们西边同伴的观点,即:人生来没有任何爱,因而也没有任何知识;他生来只有爱的倾向,因而有接受知识的能力,但不是从他自己,而是从其他人接受,确切地说,是通过其他人接受。之所以说‘通过其他人’,是因为其他人也不是从自己,而是从神那里接受知识。我们也同意我们北边同伴的观点,即:人刚出生时就像没有播种过的土壤;不过,一切种子,无论好坏,都能被种植其中。对此,我们要补充的是,动物生来就具有属世之爱,因而具有与这些爱相对应的各种知识;然而,它们的知识却不能使它们认识、思考并理解任何事物,或由此变得智慧,只是单纯地被自己的爱通过其知识所引领,就跟盲人被导盲犬引领穿过街道差不多,因为它们的理解力是瞎的。确切地说,它们就像梦游者,做它们靠盲目的知识所行的,而理解力还在沉睡。”
最后发言的是坐在东边的人,他们说:“我们接受我们弟兄所提出的观点,即:人并非从他自己,而是从其他人并通过其他人获得知识,好叫他明白并承认,神是他所认识并理解的一切,以及他的一切智慧的源头。只有这样,人才能被主孕育、生出并创造出来,变成祂的形像和样式。因为人变成主的形像,凭的是承认并相信,他已经接受并继续接受的一切爱与仁之良善,以及智慧与信仰之真理皆来自主,而非来自他自己。他变成主的样式,凭的是感觉这些事物在他自己里面,仿佛出于他自己。他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并非生来就具有各种知识,而是要获得它们,他所获得的一切在他看来仿佛出于他自己。主赋予人这种意识,是为了让他能成为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动物,因为他凭貌似靠自己意愿、思考、热爱、认识、理解并变得智慧的事实来接受各种知识,将其升华为聪明,并通过运用它们而将其转化为智慧。主就这样与人结合,并且此人也与主结合。若主没有规定人生在完全无知的状态,这些事都不会发生。”
说完这些话,大家都想根据刚才的讨论得出一个结论,于是便作出如下声明:“人生来没有任何知识,是为了能获得各种知识,并发展为聪明,再通过聪明发展为智慧。同样,他生来没有任何爱,是为了能通过聪明地运用各种知识获得各种爱,通过爱邻获得对主的爱,从而与主结合,凭此结合成为一个完全人并活到永远。”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