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一、对该流注的接受取决于与人同在的爱与智慧的状态
ISB13.前面已经证明:人并非生命,而是从神接受生命的一个器官,爱与智慧一起才是生命,神是爱本身和智慧本身,因而是生命本身。由此可知,人越是爱智慧,或越拥有在爱里面的智慧,就越是神的一个形像,也就是说,越是从神接受生命的容器;相反,他越处于爱的对立面,因而越陷入疯狂,就越不从神,而是从地狱接受生命,这种生命被称为死亡。
爱本身和智慧本身不是生命,而是生命的存在,但爱的快乐和智慧的愉悦,也就是情感,构成生命,因为生命的存在通过它们显现。来自神的生命流注便带有这些快乐和愉悦,就像春天里光和热的流注将快乐和愉悦传入人类心智,以及各种飞鸟和走兽,甚至传入那时发芽结果的植物一样,因为爱的快乐和智慧的愉悦舒展心智,使它们适合接受,就像欢喜和快乐舒展人的脸,使它适合灵魂的欢快流注一样。
受智慧之爱影响的人就像伊甸园,园中有两棵树,一棵是生命树,一棵是善恶知识树。生命树是对来自神的爱与智慧的接受,善恶知识树是对来自人自己的爱与智慧的接受。但后者是疯狂的,却自以为像神一样智慧,而前者是真正有智慧的,并认为除了唯独神以外,没有人是智慧的,人只有相信这一点才是智慧的,他越感觉他如此意愿,就越智慧。关于这个主题的详情,可参看穿插在《婚姻之爱》一书中的记事(132–136节)。
我在此补充一个从天上证实这些事的奥秘。所有天堂使者都将前额转向显为太阳的主,而所有地狱使者都将后脑勺转向主。后者将流注接入其本身为欲望的意愿的情感,并使理解力支持它们;但前者将流注接入其理解力的情感,并使意愿支持它们。因此,这些人处于智慧,而其他人则陷入疯狂。因为人类的理解力居于前额后面的大脑,而意愿居于后脑勺中的小脑。
谁不知道,一个通过虚假变得疯狂的人会支持自己的恶欲,并通过取自理解力的推理确认它们;而一个智慧人则从真理看清自己意愿的欲望是何性质,并抑制它们?智慧人如此行,是因为他将脸转向神,也就是说,他信的是神,而不是他自己;而一个疯狂的人如此行,是因为他将脸转离神,也就是说,他信的是他自己,而不是神。信自己就是相信他从自己,而不是从神去爱并变得智慧,这一点由吃善恶知识树来表示;但信神是相信他从神,而不是从他自己去爱并变得智慧,这就是吃生命树(启示录2:7)。
从这些事(但仍仅仅如同在夜晚的月光下)可以看出,对来自神的生命流注的接受取决于与一个人同在的爱与智慧的状态。这种流注可通过光与热进入植物的流注进一步来说明,植物照着形成它们的纤维结构,因而照着接受而开花结果。它还可以通过光线进入宝石的流注来说明,宝石照着构成它们的各个部分的情况,因而也照着接受而将光线变成各种颜色;它同样可以通过光学玻璃和雨滴来说明,这些东西照着入射角、折射角,因而照着对光的接受而呈现出彩虹。人类心智之于属灵之光也是这种情形,光从显为太阳的主发出,持续不断地流入,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被接受。
一、有两个世界:灵人和天使 所居住的灵界,世人所居住的自然界
ISB3.有一个灵人和天使所居住的灵界,它不同于世人所居住的自然界,这一点迄今仍深深隐藏于基督教界。原因是,没有天使降下来口头教导它,也没有人升上去看见它。为免得出于对灵界的无知,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天堂和地狱的不确定信仰,人变得昏头昏脑,以至于成为无神论的自然主义者,主乐意打开我的灵眼,把它提升到天堂,又让它下入地狱,向我展示两者的性质。
由此向我显明,有两个彼此不同的世界;一个因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属灵的,故被称为灵界;另一个因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属世的,故被称为自然界;灵人和天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世人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而且,每个人都通过死亡从自己的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并在这个世界生活到永远。为使流注,也就是这本小册子所论述的主题,从它的起始就被揭示出来,必须先提供关于这两个世界的知识;因为灵界流入自然界,并驱动它的各个部分,包括人和动物,也构成植物和草本中的生长活动。
383.启7:17.“因为宝座中间的羔羊必牧养他们”表唯独主将教导他们。“宝座中间的羔羊”表示主在至内层,因而在天堂全部事物里面的神性人身;“在中间”是指在至内层,因而在全部事物里面(44节);“宝座”表示天堂(14节);“羔羊”是指主的神性人身(269, 291节);唯独在至内层,因而在天堂全部事物里面的祂牧养,也就是教导所有人。若有人问,唯独祂如何能牧养所有人?要知道,这是因为祂是神,在整个天堂中如同灵魂在其身体中;事实上,天堂来自祂,如同一个人。“牧养”表示教导,因为在圣言中,教会被称为一个“羊群”,教会之人被称为“绵羊”和“羊羔”;因此,“牧养”表示教导,“牧人或牧者”表示教导者;这在多处有所提及,如:
当那日子,他们必在宽阔的草场牧养牲畜。(以赛亚书30:23)
他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以赛亚书40:11)
他们必在路上放牧,他们的牧场必在一切山坡上。(以赛亚书49:9)
以色列必在迦密和巴珊放牧。(耶利米书50:19)
我必寻找我的羊,我必在美好的草场,也在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场牧养他们。(以西结书34:12-14)
伯利恒、以法他啊,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祂必倚靠耶和华的大能,牧养祂的羊群。(弥迦书5:2,4)
放牧你的民,容他们在巴珊和基列得食物。(弥迦书7:14)
以色列所剩下的或是牧放,或是休息。(西番雅书3:13)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诗篇23:1,2)
主拣选大卫,牧养雅各和以色列,喂养他们。(诗篇78:70-72)
耶稣对彼得说,喂养我的小羊,第二次和第三次祂说,喂养我的羊。(约翰福音21:15-17)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