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三、这与动物完全不同
ISB15.那些出于呈现给身体感官的纯粹表象进行判断的人,得出以下结论:动物和人一样,也有意愿和理解力;因此,唯一区别在于:人能说话,从而能描述他所思想和渴望的东西,而动物只能通过声音来表达。然而,动物并没有意愿和理解力,只有它们各自的一个形像,学者称之为一种模拟。
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的理解力能被提升到其意愿的欲望之上,因而能从上面知道并看见它们,还能节制它们;但一个动物之所以为动物,是因为它的欲望驱使它去做凡它所做的事。因此,人之为人,就在于他的意愿服从他的理解力;而动物之为动物,则在于它的理解力服从它的意愿。从这些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人的理解力是活的,因而是一种真正的理解力,因为这理解力接受从天堂流入的光,拥有它,将它视为自己的,还出于它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思考,并且完全貌似出于自己如此行;人的意愿是活的,因而是真正的意愿,因为这意愿接受所流入的天堂之爱,并出于它貌似出于自己行事;但动物的情形正好相反。
因此,那些出于意愿的情欲思考的人好比动物,在灵界从远处看,也显为动物;他们也像动物那样行动,唯一区别在于:他们若愿意,就能不这样行动。但那些通过理解力约束其意愿的情欲,因而行事理性、明智的人则在灵界显为人,是天堂的天使。
简言之,动物的意愿和理解力始终一致作工;因为意愿本身是盲目的,它属于热,不属于光,故使得理解力也是盲目的。因此,动物不知道,也不理解自己的行为;然而,它会行动,因为它出于来自灵界的一种流注行动;这种行动是本能。
人们以为动物出于理解力思考它所做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只是出于自创造时就在它里面的属世之爱,在其身体感官的协助下被驱使行动。人能思考和说话,只是因为他的理解力能与他的意愿分离,并能被提升到天堂之光;因为理解力思考,思维说话。
动物之所以照着铭刻在它们本性上的秩序律法行动,其中一些动物可以说以一种道德、理性的方式行动,不同于许多人,是因为它们的理解力盲目服从其意愿的欲望,因此它们不能像人一样通过堕落的推理来败坏这些欲望。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所说的动物的意愿和理解力是指这两种官能的一个形像和模拟。以这些官能的名称来称呼这种模拟是由于表象。
动物的生命好比一个梦游者,在理解力沉睡时,凭意愿行走和行事;还好比一个盲人,靠着狗的引导穿过街道;又好比一个愚人,出于习俗和由此获得的习惯而按规定办事;同样好比一个缺乏记忆,因而缺乏理解力的人,但他仍知道或学会如何穿衣,吃他喜爱的美食,喜欢性爱,在街上挨家挨户走,做那种抚慰感官、放纵肉体的事;他被这些事的诱惑和快感牵着走,尽管他不思考,因而不能说话。
从这些事明显可知,那些以为动物享有理性,与人的区别仅在于外形,以及它们不能通过言语来表达它们隐藏在里面的理性事物之人,错得有多么离谱!许多人甚至从这些谬论得出以下结论:如果人死后仍活着,那么动物死后也会活着;相反,如果动物死后不会活着,那么人死后也不会活着;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因对意愿和理解力,以及层级的无知而导致的幻想或幻梦,而人的心智通过层级,如同顺着一架梯子那样登上天堂。
79.“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的,发现他们是撒谎的人”表他们细察那些在教会中被称为良善与真理,实为邪恶与虚假的事。若不通过灵义,由此知道“使徒”和“撒谎的人”表示什么,就无法看出所表示的是这些事。“使徒”不是指使徒,而是指教导教会的良善与真理的所有人,从抽象意义上说,是指其教义的良善与真理本身。“使徒”不是指使徒,这一点从向他们所说这些话很清楚地看出来:
当人子坐在祂荣耀的宝座上时,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马太福音19:28;路加福音22:30)
谁看不出,使徒不会也不能审判任何人,更不能审判以色列十二支派,唯独主照着出于圣言的教会教义的良善与真理进行审判?这一点也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
新耶路撒冷的城墙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启示录21:14)
因为“新耶路撒冷”表新教会(880, 881节),其“十二根基”表其教义的一切良善与真理(902节等)。
这一点还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
天哪,你们众圣徒和众先知都要欢喜。(启示录18:20)
若非“使徒和先知”表示教会所有处于教义的良善和真理的人,使徒和先知的欢喜能表示什么呢?主的“门徒”表示那些在教义的良善与真理上接受主教导的人;而“使徒”表示那些接受教导后再去教导的人,因为经上说:
耶稣差遣祂的十二门徒去宣传神的国,使徒回来,将所做的事告诉祂。(路加福音9:1-2, 10;马可福音6:7, 30)
“撒谎的人”表示那些处于虚假的人,抽象而言,是指虚假本身。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及“撒谎的人”和“谎言”的诸多经文明显可知,若加引用,恐怕篇幅很长。“谎言”在灵义上也无非是指虚假。由此明显可知,“也曾试验那自称为使徒却不是的,发现他们是撒谎的人”表示他们细察那些在教会中被称为良善与真理,实为邪恶与虚假的事。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