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三、这与动物完全不同
ISB15.那些出于呈现给身体感官的纯粹表象进行判断的人,得出以下结论:动物和人一样,也有意愿和理解力;因此,唯一区别在于:人能说话,从而能描述他所思想和渴望的东西,而动物只能通过声音来表达。然而,动物并没有意愿和理解力,只有它们各自的一个形像,学者称之为一种模拟。
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的理解力能被提升到其意愿的欲望之上,因而能从上面知道并看见它们,还能节制它们;但一个动物之所以为动物,是因为它的欲望驱使它去做凡它所做的事。因此,人之为人,就在于他的意愿服从他的理解力;而动物之为动物,则在于它的理解力服从它的意愿。从这些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人的理解力是活的,因而是一种真正的理解力,因为这理解力接受从天堂流入的光,拥有它,将它视为自己的,还出于它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思考,并且完全貌似出于自己如此行;人的意愿是活的,因而是真正的意愿,因为这意愿接受所流入的天堂之爱,并出于它貌似出于自己行事;但动物的情形正好相反。
因此,那些出于意愿的情欲思考的人好比动物,在灵界从远处看,也显为动物;他们也像动物那样行动,唯一区别在于:他们若愿意,就能不这样行动。但那些通过理解力约束其意愿的情欲,因而行事理性、明智的人则在灵界显为人,是天堂的天使。
简言之,动物的意愿和理解力始终一致作工;因为意愿本身是盲目的,它属于热,不属于光,故使得理解力也是盲目的。因此,动物不知道,也不理解自己的行为;然而,它会行动,因为它出于来自灵界的一种流注行动;这种行动是本能。
人们以为动物出于理解力思考它所做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只是出于自创造时就在它里面的属世之爱,在其身体感官的协助下被驱使行动。人能思考和说话,只是因为他的理解力能与他的意愿分离,并能被提升到天堂之光;因为理解力思考,思维说话。
动物之所以照着铭刻在它们本性上的秩序律法行动,其中一些动物可以说以一种道德、理性的方式行动,不同于许多人,是因为它们的理解力盲目服从其意愿的欲望,因此它们不能像人一样通过堕落的推理来败坏这些欲望。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所说的动物的意愿和理解力是指这两种官能的一个形像和模拟。以这些官能的名称来称呼这种模拟是由于表象。
动物的生命好比一个梦游者,在理解力沉睡时,凭意愿行走和行事;还好比一个盲人,靠着狗的引导穿过街道;又好比一个愚人,出于习俗和由此获得的习惯而按规定办事;同样好比一个缺乏记忆,因而缺乏理解力的人,但他仍知道或学会如何穿衣,吃他喜爱的美食,喜欢性爱,在街上挨家挨户走,做那种抚慰感官、放纵肉体的事;他被这些事的诱惑和快感牵着走,尽管他不思考,因而不能说话。
从这些事明显可知,那些以为动物享有理性,与人的区别仅在于外形,以及它们不能通过言语来表达它们隐藏在里面的理性事物之人,错得有多么离谱!许多人甚至从这些谬论得出以下结论:如果人死后仍活着,那么动物死后也会活着;相反,如果动物死后不会活着,那么人死后也不会活着;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因对意愿和理解力,以及层级的无知而导致的幻想或幻梦,而人的心智通过层级,如同顺着一架梯子那样登上天堂。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645.“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伸出你的镰刀来收割。因为收割的时候到了,地上的庄稼已经熟透了”表天堂天使向主的祈求,求祂终结并施行审判,因为现在是教会的最后状态。“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表示天堂天使向主的乞求,因为地上没有了对应之物;事实上,地上的教会之于天使天堂,如同地基之于安立其上的房屋,或如同两脚之于靠它们站立并行走的人;所以,当地上的教会被摧毁时,众天使就会哀痛,并向主乞求。他们乞求主终结该教会,并兴起一个新教会。正因如此,“天使向那坐在云上的大声喊着说”表示天堂天使向主的乞求。“那坐在云上的”表示主的圣言,或圣言方面的主(参看642节);“伸出你的镰刀来收割”表示终结并施行审判(参看642,643节)。“因为收割的时候到了”表示教会已走到尽头了。“庄稼已经熟透了”表示这是教会的最后状态;“庄稼”表示教会在神性真理上的状态;原因在于,五谷(或粮,grain)通过收割获得,饼(或食物,bread)由五谷制成,而“五谷”(或粮)和“饼”(或食物)皆表示教会的良善,这良善是通过真理获得的。
这就是这段经文的含义,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及“收获”、“收割”或“镰刀”的地方看得更明显:
我必坐在那里审判列族;开镰吧,因为庄稼熟了;他们的罪恶甚大。(约珥书3:12,13)
你们要将撒种的和收割时拿镰刀的都剪除了。(耶利米书 50:16)
巴比伦的女儿好像踹谷的禾场,再过片时,收割的时候就到了。(耶利米书 51:33 )
就像收割的人收敛站着的庄稼,用手臂割取穗子;到早晨使你的种开花,但在愁苦与极度伤痛的日子里,所收割的就只有一小堆。(以赛亚书17:5, 11)
农夫惭愧,因为田里的庄稼都灭绝了。(约珥书1:11)
耶稣对门徒说,还有四个月,收割的时候就到了,举目向田观看,庄稼已经发白。我差你们去收割。(约翰福音4:35-38)
耶稣对门徒说,庄稼多,做工的人少;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祂的庄稼。(马太福音 9:37-38;路加福音10:2)
在这些经文,以及其它经文(以赛亚书16:9;耶利米书5:17; 8:20)中,“庄稼”表示教会的神性真理,或神性真理方面的教会。
不过,包含在本章这几节,以及接下来那两章中的所有这些事,都是主以比喻对撒种的和收割庄稼的所作的预言;以下经文因教导并说明了它们表示什么,故加以引用:
耶稣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有仇敌来撒下稗子,到长苗吐穗的时候、稗子也显出来。仆人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祂说,不必,恐怕薅稗子,连麦子也拔出来;容这两样一齐长,等着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人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留着烧;惟有麦子要收在我的仓里。门徒来到耶稣跟前说,请把这个比喻解释给我们。耶稣说,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或主);田地就是世界(教会);种子就是天国之子(教会的真理);稗子就是那恶人之子(来自地狱的虚假);撒稗子的仇敌就是魔鬼;收割就是时代的末了(教会的终结);收割的人就是天使(神性真理);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时代的末了(教会的终结)也要如此。(马太福音13:24-30,36-43)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