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三、这与动物完全不同
ISB15.那些出于呈现给身体感官的纯粹表象进行判断的人,得出以下结论:动物和人一样,也有意愿和理解力;因此,唯一区别在于:人能说话,从而能描述他所思想和渴望的东西,而动物只能通过声音来表达。然而,动物并没有意愿和理解力,只有它们各自的一个形像,学者称之为一种模拟。
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的理解力能被提升到其意愿的欲望之上,因而能从上面知道并看见它们,还能节制它们;但一个动物之所以为动物,是因为它的欲望驱使它去做凡它所做的事。因此,人之为人,就在于他的意愿服从他的理解力;而动物之为动物,则在于它的理解力服从它的意愿。从这些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人的理解力是活的,因而是一种真正的理解力,因为这理解力接受从天堂流入的光,拥有它,将它视为自己的,还出于它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思考,并且完全貌似出于自己如此行;人的意愿是活的,因而是真正的意愿,因为这意愿接受所流入的天堂之爱,并出于它貌似出于自己行事;但动物的情形正好相反。
因此,那些出于意愿的情欲思考的人好比动物,在灵界从远处看,也显为动物;他们也像动物那样行动,唯一区别在于:他们若愿意,就能不这样行动。但那些通过理解力约束其意愿的情欲,因而行事理性、明智的人则在灵界显为人,是天堂的天使。
简言之,动物的意愿和理解力始终一致作工;因为意愿本身是盲目的,它属于热,不属于光,故使得理解力也是盲目的。因此,动物不知道,也不理解自己的行为;然而,它会行动,因为它出于来自灵界的一种流注行动;这种行动是本能。
人们以为动物出于理解力思考它所做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只是出于自创造时就在它里面的属世之爱,在其身体感官的协助下被驱使行动。人能思考和说话,只是因为他的理解力能与他的意愿分离,并能被提升到天堂之光;因为理解力思考,思维说话。
动物之所以照着铭刻在它们本性上的秩序律法行动,其中一些动物可以说以一种道德、理性的方式行动,不同于许多人,是因为它们的理解力盲目服从其意愿的欲望,因此它们不能像人一样通过堕落的推理来败坏这些欲望。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所说的动物的意愿和理解力是指这两种官能的一个形像和模拟。以这些官能的名称来称呼这种模拟是由于表象。
动物的生命好比一个梦游者,在理解力沉睡时,凭意愿行走和行事;还好比一个盲人,靠着狗的引导穿过街道;又好比一个愚人,出于习俗和由此获得的习惯而按规定办事;同样好比一个缺乏记忆,因而缺乏理解力的人,但他仍知道或学会如何穿衣,吃他喜爱的美食,喜欢性爱,在街上挨家挨户走,做那种抚慰感官、放纵肉体的事;他被这些事的诱惑和快感牵着走,尽管他不思考,因而不能说话。
从这些事明显可知,那些以为动物享有理性,与人的区别仅在于外形,以及它们不能通过言语来表达它们隐藏在里面的理性事物之人,错得有多么离谱!许多人甚至从这些谬论得出以下结论:如果人死后仍活着,那么动物死后也会活着;相反,如果动物死后不会活着,那么人死后也不会活着;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因对意愿和理解力,以及层级的无知而导致的幻想或幻梦,而人的心智通过层级,如同顺着一架梯子那样登上天堂。
二、灵界靠自己的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自然界也靠自己的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
ISB4.灵界有一轮太阳,自然界则另有一轮太阳,因为这两个世界完全不同;每个世界都从自己的太阳那里获得自己的起源。事实上,一个其中一切事物都是属灵的世界不可能来源于一个其一切产物都是属世的太阳,因为这样就会有物质流注,然而,这种流注违反秩序。世界靠太阳存在,而不是反过来,这一点从原因的结果明显看出来,即:世界就属于它的一切事物而言,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靠太阳生存;生存证明存在,因此我们说,生存就是不断存在;由此明显可知,如果太阳被移走,它的世界就会陷入混乱,这种混乱会化为乌有。
我可以作证,灵界有一轮不同于自然界的太阳,因为我看见过它。它看上去和我们的太阳一样火热,大小几乎相同,距离天使就像我们的太阳距离世人一样遥远;但它既不升也不落,而是固定在天顶与地平线之间的中间高度,天使从那里享有永恒的光和永恒的春天。
一个对灵界太阳一无所知的人,凭推理在关于宇宙创造的观念上很容易误入歧途。当深入思考它时,他只会觉得宇宙来自自然界;由于自然界的起源是太阳,所以他只会以为宇宙来自作为创造者的太阳。此外,没有人能理解属灵流注,除非他也知道它的起源;因为一切流注皆来自一个太阳,属灵流注来自它的太阳,属世流注则来自它的太阳。人的内在视觉,也就是其心智视觉,从属灵太阳接受流注;而他的外在视觉,也就是其身体视觉,从属世太阳接受流注;两者在运作中结合在一起,就像灵魂与身体结合在一起那样。
由此明显可知,那些对灵界及其太阳一无所知的人可能会陷入什么样的盲目、黑暗和愚蠢之中;陷入盲目,是因为心智若唯独依赖肉眼视觉,就会变得像蝙蝠,它在夜间胡乱飞行,有时撞到挂起的亚麻衣上;陷入黑暗,是因为当肉眼的视觉从里面流入心智的视觉时,心智的视觉就会丧失一切属灵之光,变得像猫头鹰;陷入愚蠢,是因为此人仍在思考,但却出于属世事物思考属灵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而是愚蠢、可笑、疯狂地思考。
336.“众山和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表一切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都逐渐远离。若不藉着灵义,没有人知道这就这些话的含义。然而,它们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山”表示那些处于爱之良善的人,还因为众天使都住在山上;诸如处于对主之爱的天使住在高山上;诸如处于对邻之爱的天使住在较低的山上;因此“每座山”表示每种爱之良善。“海岛”表示那些距离对主的敬拜更加遥远的人(34节);在此表示那些处于信,并不怎么处于爱之良善的人,故从抽象意义上说,“每座海岛”表示每个信之真理;“被挪移离开本位”表示逐渐远离。正因天使的居所都在大山、小山上,所以在圣言中,“大山”和“小山”表示天堂和教会,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所在之处;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地狱,就是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所在之处。
“大山”和“小山”表示天堂和教会,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所在之处,因而是主所在之处。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我要向山举目,帮助从何而来。(诗篇121:1)
看哪,那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那鸿书1:15;以赛亚书52:7)
大山和小山都当赞美耶和华。(诗篇148:9)
巴珊山是神的山,巴珊山是诸岭的山。诸山啊,诸岭的山啊,你们为何踊跃?耶和华渴望住在山上,耶和华必住这山,直到永远。(诗篇68:15-16)
大山踊跃如公羊,小山跳舞如羊群的羊仔儿;大地啊,你在主面前便有产痛。(诗篇114:4-7)
我必从雅各中将种带出来,从犹大中将承受我众山的领出来,我的选民必拥有它们,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以赛亚书65:9)
在时代的末了;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马太福音24:16)
耶和华啊,你的公义好像神的高山。(诗篇36:6)
耶和华要出去作战,那日,祂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撒迦利亚书14:3,4)
“橄榄山”表示神性之爱,故:
主每日在殿里教训人,每夜出城,在橄榄山住宿。(路加福音21:37; 22:39;约翰福音8:1)
主在那山上与祂的门徒讲述祂的到来和时代的末了(马太福音24:3;马可福音13:3等)。而且,祂还从那里到耶路撒冷并受难(马太福音21:1; 26:30;马可福音11:1; 14:26;路加福音19:29, 37; 21:37; 22:39)。由于“山”表示天堂和爱,所以:
耶和华降临在西乃山顶上颁布律法(出埃及记19:20; 24:17)。由于同样的原因,主在彼得、雅各和约翰面前变像时也是在一座高山上(马太福音17:1)。因此缘故,锡安坐落在山上,耶路撒冷也是,它们在圣言多处被称为“耶和华的山”和“圣山”。“大山和小山”在其它地方也具有类似含义(如以赛亚书7:25; 30:25; 40:9; 44:23; 49:11, 13; 55:12;耶利米书16:15, 16;以西结书36:8;约珥书3:17, 18;阿摩司书4:1, 13; 9:13, 14;诗篇65:6; 80:8, 10; 104:5-10, 13)。
“大山和小山”表示这些爱,这一点从它们的反面意义看得更清楚,它们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地狱诸爱,也就是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耶和华的日子必临到一切高山上,临到一切被举起的冈陵上。(以赛亚书2:12, 14)
一切深谷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低。(以赛亚书40:4)
诸山必倾覆,陡地必塌陷。(以西结38:20,21)
看哪,毁灭全地的山哪,我与你反对,使你成为燃烧的山。(耶利米书51:25)
我观看大山,看哪,它们尽都震动,小山也都倾覆。(耶利米书4:23-25)
在我的怒中有火燃烧起来,山的根基着了火。(申命记32:22)
我要使大小山冈都变为荒场。(以赛亚书42:15)
看哪,雅各啊,我已使你成为打谷器,你要扬净群山,把它们打得粉碎,又使冈陵变成糠秕,风要将它们吹去。(以赛亚书41:15-16)
你们的脚未在昏暗山上绊跌之先,当将荣耀归给耶和华神。(耶利米书13:16)
那妇人,也就是巴比伦所坐的“七座山”并非表示别的(启示录17:9;此外还有其它地主,如以赛亚书14:13;耶利米书50:6; 9:10;以西结书6:3, 13; 34:6;弥迦书6:1, 2;那鸿书1:5, 6;诗篇46:2,3)。综上所述,明显可知“众山和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以及下文“各海岛都逃避了,众山也不见了”(启示录16:20;714节)是什么意思。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