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四、灵界有三个层级,自然界也有三个层级,一切流注皆照这些层级发生
ISB16.通过从结果调查原因可以发现,层级分为两种,一种层级在于事物的在先和在后,一种层级在于事物的大和小。区分事物在先和在后的层级被称为高度层级或离散层级;但区分事物的大和小的层级被称为广度层级,或连续层级。
高度或离散层级就像一个事物从另一个事物的生成和组成;例如:神经由它的纤维生成并组成,纤维又由小纤维生成并组成;木头、石头或金属由其各个部分生成并组成,部分又由它的粒子生成并组成。但广度或连续层级就像同一高度层级在宽度、长度、高度和深度上的增、减;如水、空气或以太的容量大小;木头、石头或金属的块头大小。
灵界和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自创造时就处于这两种层级。这个世界上的整个动物王国都处于这两种层级,无论总体还是细节;整个植物王国和整个矿物王国同样如此;浩翰的穹苍,从太阳甚至直到地球,也是如此。
所以无论在灵界还是在自然界,都有三种照着高度层级而离散化不同的大气,因为两个世界都各有自己的太阳;但灵界的大气凭其源头而是实质的,自然界的大气凭其源头而是物质的。由于大气照着这些层级从其源头降下来,是光和热的容器,可以说是传送它们的载体,故可推知,光和热也有三个层级。由于灵界的光本质上是智慧,那里的热本质上是爱,如前所示,故也可推知,智慧有三个层级,爱有三个层级,因而生命有三个层级;因为它们根据它们所经过的那些事物来分级。
正因如此,天使天堂分为三层:一个最高天堂,也被称为第三层天堂,那里住着最高等级的天使;一个中间天堂,也被称为第二层天堂,那里住着中间等级的天使;一个最低天堂,也被称为第一层天堂,那里住着最低等级的天使。这些天堂也照着智慧和爱的层级来划分。在最低天堂的天使处于对知道真理和良善的爱;在中间天堂的天使处于对理解它们的爱;在最高天堂的天使处于对变得智慧,也就是对照着那些他们所知道并理解的真理和良善生活的爱。
由于天使天堂划分为三个层级,故人类心智也划分为三个层级,因为人类心智是天堂的一个形像,也就是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正因如此,一个人能成为这三层天堂当中的一层天堂的一位天使,并照着他对来自主的智慧和爱的接受而成为这样一位天使:他若只接受对知道真理和良善的爱,就成为最低天堂的一位天使;若接受对理解它们的爱,就成为中间天堂的一位天使;若接受对变得智慧,也就是对照着它们生活的爱,就成为最高天堂的一位天使。人类心智照着这三层天堂被划分为三个区域,这一点可见于穿插在《婚姻之爱》一书中的记事(270节)。由此明显可知,从主到一个人并进入一个人的一切属灵流注都通过这三个层级降下来,并被此人照着他所在智慧与爱的层级接受。
关于这些层级的知识如今是最有价值的;因为许多人由于不知道它们而停留并执着于最低层级,就是他们的身体感官所在的那个层级;由于他们的无知,也就是理解力的幽暗,他们无法被提升到在他们之上的属灵之光。因此,一旦他们试图着手调查和探究灵魂、人类心智及其理性,尤其如果他们探究天堂和死后生命,自然主义可以说就自动入侵或掌控他们。因此,他们变得像那些站在市场上,手拿望远镜观望天空并发出虚妄预言的人;又像那些对所看见的每个物体和所听见的每件事都喋喋不休并进行推理,而他们的话里面毫无来自理解力的任何理性成分的人。这些人就像屠夫,自以为精通解剖,因为他们已经从外在检查了牛羊的内脏,但不是从内在检查的。
而事实上,出于未被属灵之光的流注光照的属世之光的流注思考,无非是做梦,出于这种思维说话就是在胡说八道。关于这些层级的详情,可参看《圣爱与圣智》一书(173–281节)。
24.“祂驾着天上的云而来”表主将在圣言字义中揭示祂自己,并在教会的末了打开它的灵义。人若对圣言内义或灵义一无所知,不可能明白主所说“驾云而来”是什么意思。当大祭司叫祂起誓,直言祂是不是神的儿子基督时,主对他说:
你已经说了,我是;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手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马太福音26:63-64;马可福音14:61-62)
当主向门徒谈论时代的末了时,祂说:
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现,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马太福音24:30;马可福音13:26)
祂降临所驾的“天上的云”,无非是指圣言的字义,而他们要所看见祂的“荣耀”,无非是指圣言的灵义。这就是事实,那些不透过字义思考的人对此难以置信。对他们来说,“云”就是云彩。所以他们相信,当最后审判来临时,主会在天上的云彩里显现。然而,当知道何为“云”,也就是说它是指表层的神性真理,因而是指圣言的字义时,这种观念就会土崩瓦解。
灵界也有云彩,和世上一样。但灵界的云出现在天堂之下那些处于圣言字义的人当中,或暗或明取决于他们对圣言的理解和接受的程度。原因在于,那里的天堂之光是神性真理,黑暗则是虚假。所以“亮云”是指被真理表象所蒙盖的神性真理,对那些处于真理的人来说,圣言的文字如同亮云;“乌云”是指被由确认的表象产生的虚假所掩盖的神性真理,对那些处于虚假的人来说,圣言的文字如同乌云。我经常看见这些云,它从何处来,是什么,显而易见。由于主荣耀了祂的人身后,在表层也成了神性真理或圣言,所以祂对大祭司说:“从今以后,你们要看见人子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但祂对门徒说:“在时代的末了,人子的兆头要显现,他们要看见祂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这句话意思是在教会末期,当最后审判发生之时,祂将显现在圣言中,揭示灵义。这一切其实已经成就了,因为现在就是教会的末期,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这从最近出版的小书明显可知。因此,这就是启示录中“看哪,祂驾云而来”的意思,以下经文也是同样的意思:
我又观看,见有一片白云,云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启示录14:14)
还有但以理书:
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但以理书7:13)
“人子”是指主的圣言,这一点可见于《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19-28节)。
圣言别处的“云”也是指表层的神性真理,因而是指圣言的文字。这一点可见于提及云的其它经文,如这些经文:
没有人像耶书仑的神,祂乘在天空,腾云大显威荣。(申命记33:26)
你们当向神歌唱,赞美祂的名!颂扬那驾云者。(诗篇68:4)
耶和华乘驾轻快的云。(以赛亚书19:1)
“驾云”表示处于圣言的智慧,因为“马”表示对圣言的理解。谁看不出,耶和华不会驾云?
神骑着基路伯飞行,以天空的密云为祂的帐幕。(诗篇18:10-11)
此处“云”所表相同;“基路伯”也表圣言(参看239,672节);“帐幕”表居所。
耶和华在水中立楼阁的栋梁,用云彩为车辇。(诗篇104:3)
“水”表真理,“楼阁”表教理,“车辇”表教义,所有这些因出于圣言的字义,故被称为“云彩”。
祂将水包在密云中,云在它们下面却不破裂;祂将云铺在祂的宝座上。(约伯记26:8-9)
同样:
神使祂云中的光照耀。(约伯记37:15)
你们要将能力归给神,就是云上的能力。(诗篇68:34)
“云中的光”表圣言的神性真理,“能力”表其中蕴含神性大能。
路西弗啊,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以赛亚书14:14)
你离开吧,巴比伦,因为她将自己举升云霄。(耶利米书51:9)
“路西弗”和“巴比伦”表示那些亵渎圣言的良善与真理之人,所以此处“云”表示这些真理。
耶和华铺张云彩当遮盖。(诗篇105:39)
耶和华必在锡安的一切居所上白天造云,因为在全荣耀之上必有遮蔽。(以赛亚书4:5)
“云”在此处同样表示圣言的字义,这字义因其包含并遮盖灵义,故被称为“荣耀之上的遮蔽”。圣言的字义是一个遮盖,免得灵义受到损害,这一点可见于《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33节);字义是一个守卫(97节)。
表层的神性真理,同圣言的字义一样,也由“云”来代表,如耶和华在云中降临西乃山,颁布律法(出埃及记19:9,34:5)。还有,耶稣变像时,有“云彩”遮盖彼得、雅各、约翰,对此,经上记着说:
彼得还在说话的时候,看哪,有一朵云彩遮盖他们,看哪,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你们要听祂。(马太福音17:5;马可福音9:7;路加福音9:34-35)
主在变像时,使自己被看为圣言;因此有云彩遮盖他们,且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祂是神的儿子。“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就是从圣言里出来。至于在相反的意义上,“云”表被歪曲了的圣言字义,这从别处可以看到。
十三、这与动物完全不同
ISB15.那些出于呈现给身体感官的纯粹表象进行判断的人,得出以下结论:动物和人一样,也有意愿和理解力;因此,唯一区别在于:人能说话,从而能描述他所思想和渴望的东西,而动物只能通过声音来表达。然而,动物并没有意愿和理解力,只有它们各自的一个形像,学者称之为一种模拟。
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的理解力能被提升到其意愿的欲望之上,因而能从上面知道并看见它们,还能节制它们;但一个动物之所以为动物,是因为它的欲望驱使它去做凡它所做的事。因此,人之为人,就在于他的意愿服从他的理解力;而动物之为动物,则在于它的理解力服从它的意愿。从这些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人的理解力是活的,因而是一种真正的理解力,因为这理解力接受从天堂流入的光,拥有它,将它视为自己的,还出于它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思考,并且完全貌似出于自己如此行;人的意愿是活的,因而是真正的意愿,因为这意愿接受所流入的天堂之爱,并出于它貌似出于自己行事;但动物的情形正好相反。
因此,那些出于意愿的情欲思考的人好比动物,在灵界从远处看,也显为动物;他们也像动物那样行动,唯一区别在于:他们若愿意,就能不这样行动。但那些通过理解力约束其意愿的情欲,因而行事理性、明智的人则在灵界显为人,是天堂的天使。
简言之,动物的意愿和理解力始终一致作工;因为意愿本身是盲目的,它属于热,不属于光,故使得理解力也是盲目的。因此,动物不知道,也不理解自己的行为;然而,它会行动,因为它出于来自灵界的一种流注行动;这种行动是本能。
人们以为动物出于理解力思考它所做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只是出于自创造时就在它里面的属世之爱,在其身体感官的协助下被驱使行动。人能思考和说话,只是因为他的理解力能与他的意愿分离,并能被提升到天堂之光;因为理解力思考,思维说话。
动物之所以照着铭刻在它们本性上的秩序律法行动,其中一些动物可以说以一种道德、理性的方式行动,不同于许多人,是因为它们的理解力盲目服从其意愿的欲望,因此它们不能像人一样通过堕落的推理来败坏这些欲望。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所说的动物的意愿和理解力是指这两种官能的一个形像和模拟。以这些官能的名称来称呼这种模拟是由于表象。
动物的生命好比一个梦游者,在理解力沉睡时,凭意愿行走和行事;还好比一个盲人,靠着狗的引导穿过街道;又好比一个愚人,出于习俗和由此获得的习惯而按规定办事;同样好比一个缺乏记忆,因而缺乏理解力的人,但他仍知道或学会如何穿衣,吃他喜爱的美食,喜欢性爱,在街上挨家挨户走,做那种抚慰感官、放纵肉体的事;他被这些事的诱惑和快感牵着走,尽管他不思考,因而不能说话。
从这些事明显可知,那些以为动物享有理性,与人的区别仅在于外形,以及它们不能通过言语来表达它们隐藏在里面的理性事物之人,错得有多么离谱!许多人甚至从这些谬论得出以下结论:如果人死后仍活着,那么动物死后也会活着;相反,如果动物死后不会活着,那么人死后也不会活着;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因对意愿和理解力,以及层级的无知而导致的幻想或幻梦,而人的心智通过层级,如同顺着一架梯子那样登上天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