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17

十五、目的在第一层级

十五、目的在第一层级,原因在第二层级,结果在第三层级

ISB17.谁看不出目的不是原因,而是产生原因;原因不是结果,而是产生结果;因此,它们是按顺序接连而至的三种不同事物?对一个人来说,目的是他的意愿之爱,因为一个人所爱的,他会向自己提议并打算之;对他来说,原因就是其理解力的理性,因为目的通过理性寻求中间或有效原因;结果则是身体从目的和原因,并照着它们的运作。因此,人里面有三样事物,它们按顺序接连而至,并且是以高度层级接连而至的那种方式。当这三样事物出现在行为中或得以稳固时,目的就内在于原因中,并通过原因在结果中;于是,这三者共存于结果。因此,圣言上说,各人要照所行的受审判;因为目的或他的意愿之爱,原因或他的理解力的理性,一起存在于结果,也就是他的身体行为中;因此,整个人的品质就包含在它们里面。

那些不知道这些真理,从而没有区别理性对象的人,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思维观念终结于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或沃尔夫的基质论。因此,他们不可避免地如同用一个门闩那样关闭自己的理解力,以致他们甚至不能理性思考属灵流注,因为他们无法思考任何进展;事实上,沃尔夫论到他的基质说,它若被分开,就会陷入虚无。理解力就这样停留在它自己最初的光中,这光仅从身体感官发出,没有前进一步。因此,人们只知道属灵之物是一种精细的属世之物;动物和人一样拥有理性;灵魂是一阵风,就像人临死从胸中呼出的那口气;此外还有几个不属于光,而是属于幽暗的观念。

由于灵界的一切事物和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照这些层级行进,如前所示,所以显而易见,聪明实际上在于知道和区分它们,并按它们的秩序来看待它们。通过这些层级,当知道每个人的爱时,也就知道他的品质;因为如前所述,属于意愿的目的,属于理解力的原因和属于身体的结果都是从他的爱出来的,就像一棵树从它的种子出来,果实从树出来一样。

爱有三种:天堂之爱,世界之爱和自我之爱;天堂之爱是属灵的,世界之爱是物质的,自我之爱是肉体的。当爱是属灵的时,从它出来的一切事物,如同从其本质出来的形式,都会获得它们的属灵性质;类似地,如果主导爱是对世界或财富的爱,因而是物质的,那么从它出来的一切事物,如同从其最初源头出来的衍生物,都会获得物质的性质;同样,如果主导爱是自我之爱,或高人一等的爱,因而是肉体的,那么从它出来的一切事物都会获得它们的肉体性质。因为处于这种爱的人只关注自己,因而将其心智的思维沉浸于他的肉体。因此,如刚才所述,人若知道任何人的主导爱,同时知道目的到原因,原因到结果的进程,这三样事物照高度层级按顺序接连而至,就知道整个人。天堂天使便以这种方式了解与他们说话的每个人:他们从他说话的语气觉察到他的爱,从他的脸上看到他的形像,从他的身体姿势看到他的性格。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1

ISB1.关于灵魂与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揭秘启示录 #707

707.启16:16

707.启16:16.“他就把他们聚集在一个地方,希伯来话叫作哈米吉多顿”表虚假与真理争战的状态和摧毁新教会的意图,皆源于对统治和优越感之爱。“聚集在一个地方”,在此争战,表示煽动以虚假与真理争战。这是争战的状态,因为“地方”表示事物的状态。这是出于摧毁新教会的意图,因为所表示的是新旧教会之间的争战,争战目的在于摧毁。下文将说明,“哈米吉多顿”表示什么。之前经上一直在说:
龙去与妇人其余的种争战,就是那守神诫命,为耶稣基督作见证的。(启示录12:17)
还有:
又允许从海中上来的兽与圣徒争战。 (启示录13:7)
在本章:
从龙口兽口并假先知的口中出来的鬼魔的灵出去到大地的众王那里,叫他们在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争战。(启示录16:13,14)。
此处论述的,就是这争战本身,不过,没有描述争战的过程,只提到“哈米吉多顿”所表示的它的状态。
“哈米吉多顿”(Armageddon)表示天上对荣耀、统治和优越之爱;在希伯来语,“哈米”(Aram或Arom)表示高傲;在古希伯来语,“米吉多”(Megiddo)表示源于高傲的爱,这一点从它在阿拉伯语中的含义明显看出来。在撒迦利亚书(12:11),“米吉多谷之哈达临门”(Hadadrimmon in the valley of Megiddo)所表相同。那一章还论述了主的到来,那时犹太教会的终结和主将要建立的新教会的开始,并论述了这些教会之间的冲突;正因如此,那一章多次提及“那日”;“那日”表示主的到来,如前所述(704节)。为明白这一点,我引用以下经文:
那日,我必使耶路撒冷向众民作一块重石头。到那日,我必以惊惶击打一切马匹,以颠狂击打骑马的。那日,我必使犹大的族长如火盆在木柴中。那日,耶和华必保护耶路撒冷的居民,叫那些被赶出的可以在他们当中。那日,我必设法灭绝来攻击耶路撒冷的众民族。(撒迦利亚书12:3,4,6,8,9)
最后说:
那日,耶路撒冷必有哀哭,如米吉多谷之哈达临门的哀哭。(撒迦利亚书12:11)
在接下来的一章:
那日,必给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开一个泉源。那日,先知必羞愧,不再穿毛衣哄骗人。(撒迦利亚书13:1,4)
“那日”表示主的到来,那时旧教会的终结和新教会的开始,如前所述。不过,该先知书的这一章和接下来两章中的一系列事物若不藉着灵义被揭示出来,就无法明白“米吉多谷”表示什么。这一切已经向我揭开,故将在此予以阐述,不过只能简明扼要地阐述出来。撒迦利亚书第十二章在灵义上描述的是:主即将形成一个新的教会(1节);那时,旧教会中将不再有任何教义事物,因此他们将逃避它(2,3节);除了在那些处于圣言并属于新教会的人当中外,对真理的理解将不复存在(4节);这些人将学习来自主的教义的良善(5节);然后主凭圣言的真理摧毁一切虚假,以免新教会的教义教导其它东西,而不是真理(6,7节);那时,该教会将处于有关主的教义(8节);祂将要摧毁违背该教义的所有人和物(9节);然后将会有一个来自主的新教会(10节);教会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都将处于悲哀中(11-14节)。这些是第十二章在灵义上的内容。
第十三章的内容是这些:圣言将为了新教会,并且将向他们打开(1节);教义和敬拜的虚假将完全被毁灭(2,3节);旧的预言和教义的教导要止息,不再有教义的虚假(4,5节);那些在旧教会的人将因意图驱散信主之人而杀害主(6,7节);凡属这荒废教会的人都将灭亡,那些属新教会的人将被主洁净和教导(8,9节)。这些是第十三章在灵义上的内容。
第十四章的内容是这些:主与邪恶的争战,以及它们被驱散(1-5节);然后,将不再有真理,但将有源于主的神性真理(6,7节);神性真理将从主发出(8,9节);真理将在新教会中增多,那里将不会有任何邪恶的虚假(10,11节);凡与这些真理对抗的,都会将自己交给各种虚假(12节);那将是教会一切事物的毁灭(13-15节);那时,他们将接近对主的敬拜,甚至通过外在属世的外邦人(16-19节);那时将有源于仁之善的聪明,敬拜将出于仁之善(20-21节)。这些就是撒迦利亚书12-14这三章在灵义上的内容,之所以被揭示出来,是因为它们还论述了旧教会的最后状态和新教会的最初状态。由于经上说“就把他们聚集在一个地方,希伯来话叫作哈米吉多顿”,故明显可知,该先知书所说的事同样涉及当今教会的最后状态和新教会的最初状态。“哈米吉多顿”表示对荣耀、统治和优越之爱,如前所述;因为争战由此而来,撒迦利亚书(12:11-14)所描述的悲哀就来自并因为这爱。“米吉多”(列王纪下23:29-30;历代志下35:20-24)也所表相同,不过是在灵义上相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