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六、由此明显可知,属灵流注从其源头到结果是何性质
ISB18.迄今为止,人们推断属灵流注是从灵魂进入身体,而不是从神进入灵魂,从而进入身体的。之所以如此推断,是因为没有人知道灵界和那里的太阳,而一切属灵事物都源于这太阳,如同源于自己的源泉;从而也没有人知道属灵事物进入属世事物的流注。
现在,我因被恩准同时在灵界和自然界,因而得以看见两个世界和两个太阳,故出于我的良心有义务传达这些事。因为知道的东西若不传达给其他人,知道又有什么用呢?岂不像是搜集财富,把它们储藏在棺材里,只是偶尔看一看,数一数,却不想着拿出来使用吗?属灵的贪婪不是别的。
但为叫人们充分了解何为属灵流注及其性质,有必要知道属灵之物本质上是什么,属世之物本质上又是什么,以及人类灵魂是什么。因此,为免得这部短著因对这些主题的无知而存在瑕疵,查阅穿插在《婚姻之爱》一书中的一些记事是很重要的,如:涉及属灵之物的记事(326–329节);涉及人类灵魂的记事(315节);涉及属灵事物进入属世事物的流注(380节);还有更详细的(415–422节)。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886.启21:5.“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又对我说,你要写上,因这些话是真实可信的”表主向那些将要进入灵人界,或自主在世时起直到如今已死之人谈论最后的审判,并说明这些事:先前的天和先前的地及其中一切人和事物都要灭亡;祂要创造一个新天和一个新地,以及一个新教会,该教会将被称为新耶路撒冷,要叫他们清楚知道这一切,并铭记在心,因为主自己已经见证并说了这一切。本节和接下来的几节,直到第八节(包括第八节在内)的内容是对那些将要从基督教界出来进入灵人界(这事死后即发生)的人说的,好叫他们不让自己被巴比伦人和龙们所迷惑;因为如前所述,所有人死后都会聚集到灵人界,在那里如在世时那样彼此交往,与巴比伦人并龙们在一起;而这些人不断燃烧着迷惑人的欲望,还被允许通过虚幻不实的技艺为自己仿造天堂,以此迷惑人;为防止这一切,主便说了这些事,好叫他们清楚知道那些天堂及其领地必要灭亡,主会创造一个新天和一个新地,那时,那些不让自己被迷惑的人就会得救。不过,要知道,这话是对那些生活在自主的时代起直到1757年施行最后审判期间的人说的,因为这些人有可能被迷惑;但此后,这种事就不可能再发生了,因为巴比伦人和龙们被分离并驱逐出去了。
现解释本节经文。“坐宝座的”是指主(808节末尾)。此处主之所以坐在宝座上说话,是因为祂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以此表示祂即将执行最后的审判,然后创造一个新天和一个新地,以及一个新教会,及其中的一切人和事物;“宝座”是指代表在形式上的审判(参看229, 845, 865节);先前的天和先前的教会在最后审判之日灭亡(865, 877节)。“又对我说,你要写上,因这些话是真实可信的”表示他们会清楚知道这一切,并铭记在心,因为主自己已经见证并说了这一切;主第二次用“说”这个词,表示他们会清楚知道这一切;“写”表示铭记在心,或叫他们记住(639节);“因这些话是真实可信的”表示他们应当相信,因为主自己见证并说了这一切。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