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ISB2.由于属灵流注源于秩序及其律法,如前所述,所以它优先于其它两种观点被学术界的智者承认并接受。源于秩序的一切都是真理,真理凭其自身固有的光,甚至在假设所在的推理官能的阴影中显现。然而,有三件事涉及在阴影中的这种假设,即:对何为灵魂的无知,对何为属灵之物的无知,以及对何为流注的无知。因此,必须先解释这三件事,然后理性官能才能看见真理本身。因为假设的真理不是真理本身,只是对真理的一种猜想。这就像借着星光在墙上所看到的一幅画,心智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它各种形式;但天亮后,当阳光照在它上面,不仅揭示并呈现出它的总体特征,还揭示并呈现出它的各个细节时,它就显得不同了。所以,当知道何为属灵之物,它相对于属世之物是何性质,还知道何为人类灵魂及其性质,以及流入灵魂,并通过灵魂流入进行感知和思考的心智,又从心智流入身体的流注是何性质时,由这种假设所在的真理阴影产生的真理就被打开了。
但没有人能解释这些事,除非有一个人得着主的恩准,既能与灵界的天使交往,同时又能与自然界的世人交往。我已经获得这种恩准,故能描述属灵之物和属世之物这两者及其性质。这种描述在《婚姻之爱》一书完成;那里以记事的形式描述了属灵之物(326–329节);人类灵魂(315节);流注(380节);更详细的(415–422节)。谁不知道,或有可能知道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从神流入人,它们流入他的灵魂,在他的心智中被感觉到;并且它们从他的思维流出,进入他的言语,从他的意愿流出,进入他的行为?
属灵流注,以及它的起源和衍生由此而来,这一点将按下列顺序来说明:
一、有两个世界:灵人和天使所居住的灵界,世人所居住的自然界。
二、灵界靠自己的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自然界也靠自己的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
三、灵界太阳是来自耶和华神的纯粹的爱,耶和华神就在这太阳中间。
四、从那太阳发出热和光,从它发出的热本质上是爱,从它发出的光本质上是智慧。
五、热和光两者都流入人:热流入他的意愿,在那里产生爱之良善;光流入他的理解力,在那里产生智慧之真理。
六、这两者,即热与光,或爱与智慧,合起来从神流入人的灵魂,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及其情感和思维,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
七、自然界的太阳是纯粹的火,自然世界靠这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
八、因此,从这太阳发出的一切就本身而言,都是死的。
九、属灵之物穿上属世之物,就像一个人穿上衣服一样。
十、人里面如此穿上衣服的属灵事物使他能作为一个理性和道德之人,因而作为一个属灵的属世人活着。
十一、对该流注的接受取决于与人同在的爱与智慧的状态。
十二、人的理解力能照其理性的发育而被提升到光,也就是天堂天使所在智慧中;他的意愿能照其生活的行为而以同样的方式被提升到热,也就是爱中;但意愿之爱不会被提升,除非人意愿并实行理解力的智慧所教导的事。
十三、这与动物完全不同。
十四、灵界有三个层级,自然界也有三个层级,一切流注皆照这些层级发生。
十五、目的在第一层级,原因在第二层级,结果在第三层级。
十六、由此明显可知,属灵流注从其源头到结果是何性质。现逐一简要说明这些命题。
484.对此,我补充三则记事,这些事都是在灵界发生的。记事一:
有一次我在灵界听见有如同碾磨的声音。这个声音在北部地区。刚开始,我纳闷这会是什么,但想起在圣言中,“磨坊”和“碾磨”表示从圣言寻求能用于教义之物(794节)。于是,我就靠近听见声音的地方。待我走近时,那声音却消失了。只见地上有一个拱形石窟,接近它要穿过一个洞穴。一看到这洞穴我便下来进去了。瞧!那里有一个房间,我看见里面有一个老人坐在书堆里,拿着圣言在面前,从中寻找对他的教义有用的经文。到处都是纸条,他将满足其目的的经文就抄在这些纸条上。隔壁房间有几个抄写员,他们正收集纸条,把上面的内容誊写在干净的纸上。我先问了问他周围是些什么书。他说,这些书全都是有关称义之信的,出自瑞典和丹麦的那些书深奥些,德国的更深奥,英国的尤为深奥,而荷兰的书将它论述得最深奥。他还补充说,它们在各个方面都不同,但在唯信称义和得救这一点上全都一致。后来,他对我说,他正从圣言收集第一个信条,也就是称义之信,即:父神因人类的罪而收回对人类的恩典;因此,为了拯救世人,神的需求是:要有一个能担当起公义的诅咒之人做出补偿、和解,安抚和代求,并且这一切只能通过祂的独生子才能成就;还有,这一切成就后,通向父神的道路为儿子的缘故就被打开了。他说:“我看到,并且已经看到,这符合一切理性。除了信子的功德外,还能怎样靠近父神?我刚刚又发现,这也符合圣经。”
听到这里,我对他竟然声称这既“符合理性”,也“符合圣经”而震惊。而事实上,如我所清楚告诉他的,这既违背理性,也违背圣经。然后,他越发激动,反驳道:“你怎么能这样说。”于是,我阐明自己的观点,说:“认为父神会收回对人类的恩典,并弃绝人类,这岂不违背理性?神性恩典岂不是神性本质的一种属性?因此,收回恩典就是收回祂的神性本质,收回祂的神性本质也就不再是神。神怎么可能疏远祂自己呢?相信我,神的恩典是无限的,因而也是永恒的。人若不接受它,就有可能失去神的恩典,但神永远不会收回祂的恩典。若恩典离开神,整个天堂和整个人类就全完了,以致人不再是人,丝毫不是。因此,神的恩典会永远常存,不仅面向天使和世人,还面向魔鬼本身。这既然符合理性,你为何说接近父神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信子的功德呢?而事实上,通过恩典就有永恒的通道。
“不过,你为何说为了子的缘故接近父神,而不说通过子接近父神呢?难道子不是中保和救主吗?你为何不靠近中保和救主自己呢?难道祂不是神和人?在世上,谁能直接觐见帝王或君王、首领?不得找一个引见他的使者吗?难道你不知道主降世是为了祂自己可以把世人引到父那里,并且若不藉着祂,靠近父是不可能的?查考圣经,你就会明白,这符合圣经,而你靠近父的方式正如违背理性那样违背圣经。我还告诉你,攀向父神却不通过父怀里的主(唯独祂与父同在),是妄自尊大。难道你没读过约翰福音(14:6)?”听到这些话,那老人恼羞成怒,从椅子上跳起来,对他的抄写员们叫喊说把我赶出去。我立刻自动出去,这时,他手里正好有一本书,便朝我扔过来,扔到了门外。这本书就是圣言。
记事二:
我离开后,又听见刺耳的声音,不过这次听上去像两块磨石在互相摩擦。我靠近那声音,它就消失了。我看见一道窄窄的入口,斜斜地通向下方一个被分成若干小房间的石窟。每个房间都坐着两个人,他们也在从圣言搜集支持信的证据。一个搜集,另一个记录,轮流进行。我靠近其中一间,站在门口问道:“你们在搜集和记录什么?”回答是:“关于称义的行为,或行为中的信,它是称义、复活、得救的信本身,也是基督教界的主要教义。”于是,我对他说:“当这信被引入人的内心和灵魂时,烦请告诉我这行为的一些迹象?”他回答:“这行为的迹象是瞬间的,就在因被诅咒而痛苦的这个人想到基督已拿走律法的定罪,然后满怀信心地抓住祂的功德,以此在思想上来到父神那里祷告之时。”
然后,我说:“就算是这样,这行为是瞬间的。”我问道:“我该如何理解关于该行为的说法,即:人的行为丝毫无助于它,就好像他是一根木头或一块石头一样,并且此人在这行为方面不能开始、意愿、理解、思考、运作、合作,或调整自己去适应?请告诉我,这一切你如何自圆其说?因为你声称,当此人想到律法的公正,想到基督已除去他的谴责,想到紧紧抓住祂的功德所凭的信心,并且在想到这一切时他到父那里祷告时,该行为就会发生。而所有这些事却是由这个人貌似凭自己而做出的。”但他说:“它们不是人主动做的,而是被动做的。”
于是,我回答:“人如何被动思考、信靠或祷告呢?如果拿走人的主动或回应,不也同时拿走人的接受力,从而拿走一切事物和同这一切事物一起的行为本身了吗?那你的行为不就成了可称作理智实体(entity of reason)的某种纯想象的事物了吗?我知道你不会和某些人那样,认为这样的行为只可发生在那些命中注定的人身上,而他们对那信注入到自己里面一无所知。或许他们可以掷骰子来查明事情是否如此。所以,我的朋友啊,你当相信,在信的问题上,人貌似凭自己运作和合作,缺乏这种合作,你们称之为教义和宗教的首要事物的信之行为,无非就是罗得之妻的雕像,当文士用笔或指甲在上面刮擦时,就像干盐那样叮当作响(路加福音17:32)。我之所以说这番话,是因为由于这行为,你使自己变得如这雕像一般了。”我话音刚落,他就站起来,操起烛台朝我脸上砸过来。但就在这时,蜡烛突然灭了,只剩下一片漆黑,他便扔到了同伴的额头上,我笑笑离开了。
注:理智实体: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理智实体论”,即断言理智乃存在于人的身体和灵魂之外的独立实体。
记事三:
在灵界的北部地区,我听见似有水的咆哮声,于是就朝那里走去。当我走近时,咆哮声停止了,我又听见仿佛一大群人聚集的声音。就在这时,只见一幢千疮百孔的房子,四围有墙。所听到的声音就是从这幢房子传出来的。我上前去,见有一个守门人在那里,便问他那里是些什么人。他说,他们是智者中的智者,正就超自然的话题得出结论。他出于自己简单的信仰而这种方式说话。于是,我说:“我可以进去吗?”他说可以,“只是千万别说话。我可以放你进去,因为作为恩赐,我可以让外邦人和我一同站在门口。”于是我就进去了。看哪,这是一个圆形剧场,中间有一个高起来的讲坛,一群所谓的智者正在讨论信的奥秘。此时讨论的主题或议题是:人在因信称义的状态下,或在行为之后信的发展过程中所行的良善,是不是宗教的良善?他们一致强调,所说的宗教良善是指有助于救恩的良善。
辩论非常激烈;不过,占优势的那些人声称,人在信的状态或过程中所行的善事,只不过是道德、社会或政治的,丝毫无助于救恩,而这信才是唯一的方法。他们是这样证实的:“人的任何行为怎能与白白的恩典结合呢?救恩不是白白的恩典吗?人的任何良善怎能与基督的功德结合呢?救恩不是单单靠着基督的功德吗?人的作工怎能与圣灵的作工结合呢?圣灵不是无需人的帮助就能成就一切吗?在信的行为上,不是唯独这三者施行拯救吗?在信的状态或过程中,唯独施行拯救的,不还是这三者吗?所以,人所行的额外良善绝不可被称为宗教良善;正如前面说的,宗教良善才有助于救恩。若有人为得救而行这样的善,那么这善倒不如被称作宗教邪恶更恰当些。”
在入口处站在守门人旁边的两个外邦人听了这些话,一个对另一个说:“这些人没有任何宗教信仰。谁不明白,所谓宗教信仰就是为了神的缘故,因而与神一起并通过神而向邻人行善?”另一个则说:“他们的信冲昏了他们的头脑。”于是,他们问守门人:“这些人是谁?”守门人说:“他们是有智慧的基督徒。”“胡说,你在骗我们吧,”他们答道;“从他们谈论的方式看,他们分明是演员。”于是,我离开了。过了一段时间,我观看那房子所在的地方,看哪,那里已成为一片沼泽。
我耳闻目睹的这些事,都是在我的身体和灵皆处于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所看到和听到的,因为主已将我的灵与身体联结起来,以致我同时处于这二者(即灵与身体)中。我来到这些住所,以及赶上他们谈论这些话题,并且照着所描述的那样发生,这一切都主的神性主办的。
380.对此,我补充两个记事。记事一:
我曾一度困惑,为何那么多人将创造,因而将太阳之下和之上的一切事物都归于自然界。每当看见某种东西,他们都会发自内心承认说:“这难道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吗?”当被问及他们为何说是大自然的杰作,而不是神的时,尽管他们有时随从人们的普遍看法,说是神创造了大自然,因此说他们所看到的事物是神的杰作,就跟说它们是大自然的杰作一样。但他们会用几乎连自己也听不到的声音嘟囔说:“神不就是大自然吗?”自然创造宇宙这种谬念和似乎出于智慧的这种疯狂使得他们都如此自高自大,以致他们视所有承认神创造宇宙的人如爬在地上、踩着破旧老路的蚂蚁,视一些人为空中飞舞的蝴蝶。他们称其信条为梦幻,因为这些人看见了看不见的东西,他们说:“谁曾见过神?谁没见过大自然?”
当我惊讶于这类人如此众多时,站在我旁边的一位天使对我说:“你在想什么?”我回答说:“我在想为何这多么人相信自然创造宇宙。”于是天使说:“整个地狱都是由这类人组成的,他们在那里被称为撒旦和魔鬼。撒旦是指那些确认支持自然,从而否认神的人;魔鬼是指那些生活邪恶,从而发自内心拒绝对神的一切承认的人。不过,我会带你到西南地区的场馆,这类人就在那里,只是尚未下入地狱。”于是,他牵着我的手,引导我;我看到一些小房屋,场馆就座落其中,中间一幢建筑似乎是主建筑。它是由沥青石砌成的,外面覆盖着薄薄的玻璃板,看上去如同闪闪发光的金银,尤其像所谓的冰长石或云母,并且处处嵌有发光的贝壳。
我们走到这幢建筑前敲了敲门,马上就有人开门欢迎我们。他急忙走到一张桌子前,给我们拿来四本书,说:“这些书都包含智慧,现今在大多数国家备受推崇。这本书包含许多法国人所青睐的智慧,这本书包含许多德国人所青睐的智慧,这本书包含许多荷兰人所青睐的智慧,这本书包含许多英国人所青睐的智慧。”他继续说,“如果你们想看,我会让这四本书在你们眼前发光。”于是,他倾泄出自己名声的荣耀,笼罩在这些书上,因此它们立刻放出光芒。不过,这光很快就从我们眼前消失了。然后,我们问:“你现在正在写什么?”他回答说,此刻他正从自己的宝库中提取并展示智慧的核心。这核心可以概括为:
⑴是自然缘于生命,还是生命缘于自然。
⑵是中心缘于扩展,还是扩展缘于中心。
⑶关于自然和生命的中心和扩展。
说完这话,他又坐到桌子旁,我们便在他这所很大的场馆内四处逛了逛。他在桌子上点了一根蜡烛,因为这里没有阳光,只有夜间的月光。令我惊讶的是,这根蜡烛似乎四处移动,从而投射出光来。但由于烛芯未剪,所以它发出的光极其微弱。他在写作时,我们看到各种形状的图像从桌子飞到墙上。在夜晚的月光下,它们看似美丽的印度鸟。但当我们打开门,白日的阳光照进来时,它们看似长有网状翅膀的夜鸟。因为它们是表面真理,但他通过引证巧妙地把它们联结成连贯系列,从而使其变成虚假。
看到这一切后,我们走到桌旁,问他正在写什么。他说:“我在写第一个问题,是自然缘于生命,还是生命缘于自然?”对此,他说,他能证明任何一个,使之看似真理。不过,由于内心深处涌动着莫名的恐惧,所以他只敢证明自然缘于生命,也就是来自生命,不敢证明反面,即生命缘于自然,也就是来自自然。我们委婉地问他潜在的莫名恐惧是什么。他回答说,他害怕神职人员叫他自然主义者,甚至无神论者,还害怕被平信徒视为丧失理智。因为无论平信徒还是神职人员,都要么出于盲目的信仰相信这一点,要么从确认者的眼光来看待它。
出于对真理的热情,我们有些气愤地对他说:“朋友,你大错特错了。你的智慧无非是些文字技巧罢了,却迷惑了你,你对名声的渴求引诱你去证明你所不信的东西。难道你不知道人的心智能被提升至感官事物,也就是说,身体感官所产生的思维之上吗?一旦被如此提升,它就能看见在上的生命之物,也能看见在下的自然之物。生命不就是爱与智慧吗?自然界不就是爱与智慧的接受者,是它们借以产生结果或功用的一个工具吗?除了一个为主因,一个为工具因外,这二者还能以其它任何方式成为一体吗?光与眼睛,或声音与耳朵能是一个吗?这些器官的感觉若不来自生命,还能来自何处?它们的形体若不来自自然界,还能来自何处?人体不就是接受生命的一个器官吗?它的各个部位被有机组织起来,不就是为了产生爱所意愿和理解所思考的结果吗?人体器官不是源于自然界吗?爱与思维不是源于生命吗?这些岂不是彼此完全不同吗?将你心智的敏锐性稍稍提高一点,你就会明白,情感和思维是生命的属性。情感出于爱,思维出于智慧,这二者都出于生命;如我们所说的,爱与智慧构成生命。你若将你理解力的官能再稍稍提高一点,就会明白,爱与智慧若非在某个地方有一个源头,就不可能存在;而这个源头就是爱本身和智慧本身,因而是生命本身。这些就是神,自然界来自祂。”
此后,我们与他谈论了第二个问题,即:是中心缘于扩展,还是扩展缘于中心。我们问他为何讨论这个话题。他回答说,是为了使他能就自然和生命的中心和扩展这二者究竟谁是谁的源头得出一个结论。当我们问他持何观点时,他的答复一如从前,即他能证明其中任何一个;不过,因为害怕丧失名声,他只证明扩展缘于中心,也就是来自中心。“尽管如此,”他说,“我仍知道有某种东西先于太阳存在,这种东西遍布整个穹苍,并凭自己将自己归入秩序,从而制造一个中心。”
对此,我们再次出于愤慨的热情对他说:“朋友,你疯了!”一听这话,他将座椅从桌子向后撤了撤,警惕地看着我们,然后微笑着竖起耳朵。于是,我们继续说:“还有比说中心缘于扩展更疯狂的吗?我们理解你所说的中心是指太阳,扩展是指宇宙;因此,你认为宇宙是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生成的,是吗?难道不是太阳产生了自然界及其一切属性吗?它们不是唯独依靠从太阳发出并经由大气传播的热和光吗?至于在有太阳之前它们在哪里,我们会在后面的讨论中解释它们的起源。地上的大气和万物不就像表面,它们的中心不就是太阳吗?要是没有这太阳,所有这些会怎样呢?它们还能存活片刻吗?在有太阳之前,它们都是什么呢?它们能持续存在吗?持续存在不就是不断生成吗?既然自然万物依靠太阳持续存在,那么可知,它们必依靠太阳才能生成。谁都能凭亲身经历明白并承认这一点。
“在后者既然凭在先者存在,岂不也凭在先者持续存在吗?如果表面是在先者,中心是在后者,岂不成了在先者凭在后者持续存在了吗?然而,这是违背秩序法则的。在后者如何产生在先者?或外在之物如何产生内在之物?又或粗糙之物如何产生精纯之物?那么,构成扩展的表面如何产生中心呢?谁看不出这有违自然法则?我们凭理性分析提出这些论据,是为了证明这个真理:扩展凭中心存在,而不是反过来;对此,凡正确思考的人,即便没有这些证据也能看出来。你说,扩展一起自动流入产生一个中心。那么,一切事物流入如此奇妙和令人惊叹的秩序,以致一物为了另一物而存在,并且每一个事物都是为了人及其永生而存在,这一切难道是碰巧发生的吗?自然界能出于任何爱藉着任何智慧提供这类事物吗?能使人变成天使吗?能形成天使天堂吗?做这样的假设和思考,你那自然凭自然存在的观念就会土崩瓦解。”
之后,我们问他对第三个问题,即自然和生命的中心和扩展,原先是怎么想的,现在又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以为生命的中心和扩展等同于自然的中心和扩展。他说,他犹豫不决,他原先以为大自然的内在活动就是生命,本质上构成人生命的爱与智慧由此而来;这太阳之火凭它的热和光通过大气这个媒介产生它们;但由于听说了有关人永生的情况,所以他现在产生怀疑,这种怀疑使他的心智忽上忽下。上升时,他承认他先前丝毫不知的那一个中心;下降时,他看到的是那个他先前以为是唯一中心的中心。因此,他现在情愿认为,生命来自他先前丝毫不知的那个中心,而自然来自他先前以为是唯一中心的那个中心;并且这两个中心各自都有一个围绕它的扩展。
对此,我们说,这样也好,只要他也愿意出于生命的中心和扩展来看待自然的中心和扩展,而不是反过来。然后,我们教导他说,天使天堂之上还有一轮太阳,它是纯粹的爱,表面上像尘世太阳那样炽热;天使和人类从这太阳所发之热获得意愿和爱,从所发之光获得理解和智慧;属于生命的事物被称为属灵的,而从尘世太阳发出的事物则是生命的容器,被称为属世的;此外,生命中心的扩展被称为灵界,灵界凭自己的太阳而持续存在;自然的扩展被称为自然界,它也凭自己的太阳而持续存在。“由于爱与智慧没有时空的属性,取而代之的是状态的属性,故可知,围绕天使天堂太阳的扩展并不是一种扩展,而就在尘世太阳的扩展和那里的活物中,并且照着它们的接受而在其中,它们的接受则取决于它们的形式。”
“但是,”他问道,“尘世或自然界的太阳之火从何而来呢?”我们回答说:“它来自天使天堂的太阳,这太阳不是火,而是从作为爱本身的神最直接发出的神性之爱。”他对此感到吃惊,于是,我们将这一点论证如下:“爱就其本质而言,是属灵之火。正因如此,就圣言的灵义而言,火表示爱。所以在圣殿,牧师会祈祷天上的火充满他们的心,他们所说的火是指爱。以色列人会幕中的祭坛之火,还有烛台之火,无非代表神性之爱。血的热,也就是人类和动物一般的生命之热,唯来源于构成其生命的爱。因此,当人的爱上升为热情,怒气和愤怒时,他就被点燃、发热并燃烧起来。所以,属灵之热,也就是爱,在人里面产生属世之热,甚至点燃并燃烧他们的脸和肢体;从这一事实明显可知,尘世太阳的火唯独凭属灵太阳的火,也就是神性之爱而存在。
“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由于扩展由中心产生,而不是反过来;生命的中心,即天使天堂的太阳,就是从神最直接发出的神性之爱,神就在这太阳中间;还由于该中心的扩展,也就是所谓的灵界由此产生;并且属灵太阳产生尘世太阳,由此产生其扩展,也就是所谓的自然界;所以很明显,宇宙是由那独一神创造的。”说完这些话,我们离开了;他陪我们来到场馆区以外,并出于新的聪明才智与我们谈论天堂和地狱,以及神性的眷顾。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