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20

ISB20.有人曾问

ISB20.有人曾问我是如何从一个哲学家变成一个神学家的;我回答说:“是按着渔夫被主变成门徒和使徒的方式;我从青年时代初期起,就是一个属灵的渔夫了。”听到这话,询问者就问什么是属灵的渔夫?我回答说:“在圣言的灵义中,渔夫表示一个探查并教导属世真理,后来又以理性的方式探查并教导属灵真理的人。”

他又问:“如何证明这一点?”我说,从圣言中的这些经文来证明:

水必从海中绝尽,河也消没干涸。渔夫必哀号,凡向海中抛钩的必悲伤。(以赛亚书19:5, 8)

另一处:

必有渔夫从隐基底站在河水治愈的河边;他们都在那里撒网;他们的鱼各从其类,好像大海的鱼甚多。(以西结书47:9–10)

又一处:

耶和华说,看哪,我必打发许多渔夫,把以色列人打上来。(耶利米书16:16)

由此明显可知为何主拣选渔夫作门徒,并说:

来,跟从我!我要使你们作得人的渔夫。(马太福音4:18–19; 马可福音1:16–17)

彼得捕了许多鱼后,主对他说:

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路加福音5:9–10)

然后,我又从启示录证明了渔夫这一含义的来源;即:“水”表示属世真理(50, 932节);“河”也是(409, 932节);“鱼”表示那些处于属世真理的人(405节);因此,“渔夫”表示那些探查并教导真理的人。

听到这话,向我发问的人提高嗓门说:“现在我明白为何主呼召并拣选渔夫作祂的门徒了;因此,我不奇怪祂也拣选了你,因为如你所说,你从青年时代初期起就是一个属灵意义上的渔夫了,也就是说,是一个属世真理的探查者;现在你是一个属灵真理的探查者,因为这些真理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 他因是一个理性的人,对此又补充说:“唯独主知道谁适合接受并教导那些属于祂新教会的事物,无论是大主教当中的某一位,还是他们的仆人当中的某一位。此外,有哪个基督教神学家在就任神学家之前,不先在学校学习哲学?他还有什么其它源头获得聪明吗?”

最后他说:“既然你成为一名神学家,就请解释一下你的神学是什么?”我回答说:“它有两个原则:有一位神;有一个仁与信的结合。”对此,他回应说:“谁会否认这些原则呢?”我回答道:“当从内在检查时,会发现当今神学就否认这两个原则。”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1

ISB1.关于灵魂与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揭秘启示录 #866

866.启20:12

866.启20:12.“我又看见死了的人,无论大小,都站在神面前”表所有从地上死亡,如今在那些身处灵人界之人当中的人,无论状态和性质如何,都被主聚集起来受审判。“死了的人”表示所有离世,或肉身死亡的人,下文将详述他们。“大小”表示无论状态和性质如何(604节)。“都站在神面前”,也就是站在“坐宝座的”面前,表示出现并聚集起来受审判。在圣言中,“死人”和“死”所表相同,“死”表示各种事物;因为“死”不仅表示属世生命的消亡,也就是死亡,还表示属灵生命的消亡,也就是被罚下地狱。“死”还表示身体之爱或肉体欲望的消亡,之后生命便有一个新开始。“死”同样表示复活,因为人死后立即复活。“死”还表示被世界忽视、不承认和弃绝。不过,就最普遍的意义而言说,“死”和“魔鬼”所表相同,因此“魔鬼”也被称为“死”,并且“魔鬼”表示地狱,就是那些被称为“魔鬼”的人所在之地。
所以,“死”也表示使人成为魔鬼的意愿之邪恶。在接下来两节经文中,“死”就表示后一种意义,即意愿的邪恶,在那里,经上说“死亡和阴间也交出其中的死人”,并且“死亡和阴间也被扔在火湖里”。由此明显可知,“死人”在各种意义指的是谁。他们在此表示所有离世,或从地上死亡,然后在灵人界的人。
之所以说在灵人界,是因为所有人死后首先进入灵人界,在那里,善者预备上天堂,恶者预备下地狱;有的仅在此停留一个月,或一年,有的则停留十年,直至三十年;那些为自己仿造天堂的人曾被允许停留数个世纪;但如今没有人在此逗留超过二十年。那里人数庞大,也有如天堂和地狱中那样的社群。关于灵人界的相关内容,可参看前文(784,791节)。最后的审判在那些处于灵人界的人,而非那些处于天堂或地狱的人身上施行,因为天堂里的人此前就已得救,而地狱里的人此前就已罚入地狱。由此可见,那些以为最后的审判将发生在地上,届时人们将带着肉身复活的人受了何等大的欺骗。事实上,从世界最初被造时起,所有人曾活着的人都在灵界,并披上灵体。在那些属灵的人眼里,他们的形态和世人一样,正如世人看世人的样子。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