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二、灵界靠自己的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自然界也靠自己的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
ISB4.灵界有一轮太阳,自然界则另有一轮太阳,因为这两个世界完全不同;每个世界都从自己的太阳那里获得自己的起源。事实上,一个其中一切事物都是属灵的世界不可能来源于一个其一切产物都是属世的太阳,因为这样就会有物质流注,然而,这种流注违反秩序。世界靠太阳存在,而不是反过来,这一点从原因的结果明显看出来,即:世界就属于它的一切事物而言,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靠太阳生存;生存证明存在,因此我们说,生存就是不断存在;由此明显可知,如果太阳被移走,它的世界就会陷入混乱,这种混乱会化为乌有。
我可以作证,灵界有一轮不同于自然界的太阳,因为我看见过它。它看上去和我们的太阳一样火热,大小几乎相同,距离天使就像我们的太阳距离世人一样遥远;但它既不升也不落,而是固定在天顶与地平线之间的中间高度,天使从那里享有永恒的光和永恒的春天。
一个对灵界太阳一无所知的人,凭推理在关于宇宙创造的观念上很容易误入歧途。当深入思考它时,他只会觉得宇宙来自自然界;由于自然界的起源是太阳,所以他只会以为宇宙来自作为创造者的太阳。此外,没有人能理解属灵流注,除非他也知道它的起源;因为一切流注皆来自一个太阳,属灵流注来自它的太阳,属世流注则来自它的太阳。人的内在视觉,也就是其心智视觉,从属灵太阳接受流注;而他的外在视觉,也就是其身体视觉,从属世太阳接受流注;两者在运作中结合在一起,就像灵魂与身体结合在一起那样。
由此明显可知,那些对灵界及其太阳一无所知的人可能会陷入什么样的盲目、黑暗和愚蠢之中;陷入盲目,是因为心智若唯独依赖肉眼视觉,就会变得像蝙蝠,它在夜间胡乱飞行,有时撞到挂起的亚麻衣上;陷入黑暗,是因为当肉眼的视觉从里面流入心智的视觉时,心智的视觉就会丧失一切属灵之光,变得像猫头鹰;陷入愚蠢,是因为此人仍在思考,但却出于属世事物思考属灵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而是愚蠢、可笑、疯狂地思考。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278.智慧的纯真才是真正的纯真,因为它是内在的,属于心智本身,也就是属于意愿本身,并由此属于理解力。这些里面有纯真,也就有智慧,因为智慧属于意愿和理解力。正因如此,天堂有这样的说法:纯真居于智慧,天使有多少纯真,就有多少智慧。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得到证明:那些处于纯真状态的人不将任何良善归于自己,而是视一切事物为领受而来的,并将其归于主。他们希望被主,而非他们自己引导。他们热爱一切良善,并以一切真理为乐,因为他们知道并发觉,热爱良善,即意愿并行出良善,就是爱主;热爱真理就是热爱邻舍;他们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无论是少是多,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所得的,对他们来说刚刚好,少有少的好处,多有多的好处。他们自己不知道什么是对他们最好的,唯独主知道;而主所看重的,是祂所提供的一切事物都是永恒的。
他们也不担心未来,称担心未来就是“为明天忧虑”。他们将“为明天忧虑”定义为:因丧失或得不到生活的有益活动所不需要的东西而痛苦。他们与朋友合作从不出于邪恶目的,只出于良善、公义、诚实。他们称出于邪恶目的行事为狡诈,避之如毒蛇的毒液,因为这与纯真截然对立。他们只喜欢被主引导,并将自己所得的一切都归于主,故远离自我中心。他们远离自我中心到何等程度,主就在何等程度上流入他们。正因如此,凡从主那里所听来的,无论通过圣言,还是通过讲道,他们都不存储在记忆中,而是立刻顺从,也就是意愿并行出来,因为他们的意愿本身就是他们的记忆。表面上看,这些人大部分显得很简单,但内在大有智慧和远见。他们就是主在下面这句话中所提到的人:
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马太福音10:16)
这就是被称为智慧纯真的纯真的性质。
因为纯真并不将任何良善归于自己,而是将一切良善都归于主,又因纯真喜欢被主引导,并产生对通向智慧的一切良善与真理的接受,所以人如此被造,以至于在孩童时处于外在的纯真,年老时处于内在的纯真,以便他能通过前者进入后者,从后者返回前者。由于同样的原因,当人年老时,身体就退化,他变得像一个孩子,也就是说,变得像一位天使,因为就至高意义而言,一个有智慧的孩子就是一位天使。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小孩子”表示纯真之人,“老人”表示充满纯真的智慧人。
注:在圣言中,“小孩子”表示纯真(5608节);“吃奶的”同样表示纯真(3183节)。“老人”表示有智慧的人,抽象意义上表示智慧(3183, 6524节)。人如此被造,以致随着接近老年,他变得像小孩子;那时,纯真可能在他的智慧中,他可在这种状态下进入天堂,变成一位天使(3183, 5608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