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5

三、灵界太阳是来自耶

三、灵界太阳是来自耶和华神的纯粹的爱,耶和华神就在这太阳中间

ISB5.属灵事物只能从爱,不能从其它任何源头发出,爱只能从为爱本身的耶和华神发出,不能从其它任何源头发出。所以,一切属灵之物都从灵界太阳流出,如同从它们的源泉流出;这太阳是来自耶和华神的纯粹的爱,耶和华神就在它中间。这太阳本身不是神,而是来自神,是围绕祂、来自祂的最近气场。耶和华神通过这太阳创造宇宙;宇宙是指作为一个整体的所有世界,这些世界和我们浩瀚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多。

创造通过这纯粹为爱的太阳,因而由耶和华神实现,因为爱是生命的真正存在,智慧是由此而来的生命的显现,一切事物都是从爱通过智慧创造的。这就是约翰福音中这些话的意思:

圣言与神同在,神就是圣言;万物是藉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祂造的;世界也是祂造的。(约翰福音1:1, 3, 10)

此处“圣言”是指神性真理,因而也指神性智慧;所以此处“圣言”也被称为照亮每个人(1:9)的光,神性智慧以同样的方式通过神性真理照亮每个人。

那些不从藉着神性智慧的神性之爱,而是从其它任何源头推论诸世界的起源之人,就像头脑紊乱的人一样被迷惑了;他们视幽灵为人,视幻影为光,视想象的人为真实的人。因为受造宇宙是通过智慧来自爱的一个连贯作品。你若能按顺序从初至末查看事物的联系,就会发现这一点。

由于神为一,所以属灵太阳也为一;因为空间的延伸无法论及属灵事物,也就是属灵太阳的衍生物;没有空间的本质和存在在没有空间的空间中无处不在;因此,神性之爱从宇宙的起始处直到它的一切边界。神性充满一切事物,并通过这种充满将一切事物保存在它们被造所处的状态,理性官能从远处就能看到这一点,并且随着它越发知道在自己里面的爱是何性质,以及这爱为了觉察目的而与智慧的结合、为了展现原因而进入智慧的流注、为了产生结果而通过智慧的运作是何性质,就看得越清楚。

婚姻之爱 #115

115.记事二:

115.记事二:

半夜醒来,我看见东方的高处有一位天使,右手拿着一张纸,这纸在阳光下发出璀璨的光芒。纸的中间有一行金字,我能辨认出写的是: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字迹绽放的光芒扩散成一个大大的光晕,笼罩在纸的周围,就像春天的黎明。后来,我见天使连同手中的纸降下来。随着他降落,这纸越来越暗淡,那行字,即“良善与真理的婚姻”,从金色变成银色,接着变成铜色,然后变成铁色,最终变成铁锈和铜绿的颜色。最后,天使似没入乌云,然后又穿过乌云落到地面。在此,那纸尽管还在他手上,却看不见了。这事发生在灵人界(the world of spirits),就是所有人死后首先聚集的地方。

这时,天使对我说:“去问问到这来的人,他们是否看见我或我手里的东西。”一大群灵人蜂涌而至,分别是来自东、南、西、北的四群灵人。我问东南方的灵人—他们在世时专注于学问,是否看见有人和我在一起,并且手里还拿着东西。他们全都说什么也没看见。我又问西北方的灵人—他们在世时信了学者告诉他们的话,他们也声称什么都没看见。然而,前面的灵人过去后,后面的灵人—他们在世时拥有简单的仁之信,也就是说,拥有某种程度的良善之真理,说他们看见一个人和一张纸。此人穿着得体,而纸上则有字迹。他们凑近看时,声称他们能认出是“良善与真理的婚姻”。他们请求天使告知其中的含义。

天使说:“遍及整个天堂和整个尘世的万物无非是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因为其中的每一个受造物,不管活的、有气息的,还是死的、没有气息的,皆通过良善与真理的婚姻被造,从而形成该婚姻。没有一物单单被造为真理,或单单被造为良善。孤立的良善和孤立的真理什么也不是,但它们通过该婚姻形成,并成为品质如该婚姻那样的事物。在主,创造者里面,神性良善与神性真理就存在于它们真正的本质中。神性良善是该本质的存在,神性真理是其显现。其本质也是它们真正的结合,因为在祂里面,它们是无限的一体。由于这二者在创造者自己里面是一体,所以它们在由祂所造的每一个事物中也是一体。通过这一体,创造者和祂所创造的一切结合在一个如婚姻一样的永恒契约里。”

天使继续说,直接来自主的圣经,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都是良善与真理的婚姻。教会由其教导的真理形成,宗教由符合所教导真理的良善生活形成。对基督徒来说,这二者唯独源自圣经。由此明显可知,教会也是良善与真理的婚姻,无论总体还是细节(这一点可见于《揭秘启示录》373-483节)。刚才关于良善与真理的婚姻的论述也适用于仁与信的婚姻,因为良善属于仁,真理属于信。站在跟前的一些先前没看到天使和字迹的灵人听到这里,小声说:“是的,的确是这样,我们能理解。”不过,天使对他们说:“请离我稍远点,重复刚才的话。”他们远离后,大声说:“不,不是这样的。”

之后,天使又谈到了夫妻当中良善与真理的婚姻。他说,若夫妻的心智具有这种婚姻状态,那丈夫就是真理,妻子则是这真理的良善,他们二人共享幸福纯真的喜悦,从而共享天上的天使所拥有的快乐。在这种状态下,丈夫的生育力(reproductive powers)会永远保持在生命的青春期,从而努力生育自己的真理。而妻子的爱则使她永远接受丈夫的真理。“在天上,主所赋予男人的智慧以生育真理为最大乐事。而妻子所拥有对智慧的爱,则以悦纳它们,可以说将其接入子宫,继而孕育,从而生出它们为最大乐事。对天上的天使来说,这就是属灵生育的本质。若你们愿意相信,属世的生育也来自这一源头。”天使致安后,就离开地面。随着他穿过云层升入天堂,那纸开始如先前那样逐渐明亮。这时,原先看似黎明的光晕忽然降下来,驱散了笼罩大地的乌云,天变得晴朗起来。


揭秘启示录 #8

8.“读的人和那些听

8.“读的人和那些听见这预言的话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都是有福的”表那些照着新耶路撒冷的教义生活之人与天堂天使相交。“有福的”在此是指就灵而言处于天堂的人,他活在世上时便以这种方式与天堂天使相交,因为就灵而言,他就在天堂。“预言的话”无非是指新耶路撒冷的教义,因为“先知”在抽象意义上是指取自圣言的教会教义,在此便指为新耶路撒冷的新教会的教义。“预言”所指相同。“读,听见又遵守其中所记载的”是指渴望知道那教义,转向并行出它里面的事,简言之,就是照之生活。显然,只是阅读和聆听约翰所看到的事物并将其保存或存留在记忆中的人不是有福的(见下文944节)。
“先知”和“预言”之所以表示取自圣言的教会教义,是因为圣言是藉先知来写的,并且在天堂,人是照他的功能和职务被看待。每个人、灵人和天使在那里也由此而得名。因此,当提到“先知”时,当理解为圣言的教义,或取自圣言的教义,因为先知的职能就是记录和教导圣言。正因如此,作为圣言本身的主被称为“先知”(申命记18:15-20;马太福音13:57,21:11;路加福音13:33)。为说明“先知”是指取自圣言的教会教义,有必要引用一些经文,这一点由此可得以汇集:
在时代的末了,有好些假先知起来,迷惑多人。因为假基督、假先知将要起来,如果可能,他们连选民也要迷惑。(马太福音24:11,24)
“时代的末了”(consummation of the age)是指教会的末期,如今就是了,起来的不是假先知,而是假教义。
再如:
因先知的名接待先知的,必得先知的赏赐;因义人的名接待义人的,必得义人的赏赐。(马太福音10:41)
“因先知的名接待先知”是指因真理的缘故接受教义的真理,“因义人的名接待义人”指因良善的缘故接受良善;“得赏赐”是指照接受情况而得救。显然,没有人因先知或义人的名而接待一位先知或义人便得赏赐或拯救。不了解“先知”和“义人”各表何义,没有人能明白这些话,也不可能理解下面的话:
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不能不得赏赐。(马太福音10:42)
“门徒”是指仁爱,同时也指源于主之信。约珥书:
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约珥书2:28)
这话论及主将建立的教会,他们不是要在教会中说预言,而是要接受要预言的教义。马太福音:
耶稣说,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23)
谁看不出,他们不会声称自己说过预言,而是说他们知道并教导教会的教义?启示录:
审判死人、赏赐众先知的时候也到了。(启示录11:18)
另一处:
欢欣吧,天哪,众使徒、众先知,因为神已经为你们申雪而审判了。(启示录18:20)
显然,得赏赐的不独是先知,最后审判时欢欣的也不独是先知和使徒,而是所有接受教义真理并照之生活的人。因此,这些人才是“使徒”和“先知”所指的。
摩西五经:
耶和华对摩西说,看哪,我使你在法老面前像个神明,你的哥哥亚伦要作你的先知。(出埃及记7:1)
“神明”在此表从主所接受的神性真理,在这层意义上,天使也称为“神明”,“先知”是指教导和谈论这真理的人。正因如此,亚伦在此也被称为“先知”。别处的“先知”也是这个意思,如以下经文:
律法必不因祭司灭亡,圣言必不因先知断绝。(耶利米书18:18)
因为有不敬虔的风气,从耶路撒冷的先知中散播出来,遍及全地。(耶利米书23:15-16)
先知必成为风,道也不在他们里面。(耶利米书5:13)
祭司和先知因浓酒犯错;他们被酒吞没,在审判时跌跌撞撞。(以赛亚书28:7)
日头必向先知沉落,白昼向他们变为黑暗。(弥迦书3:6)
从先知到祭司,个个都说谎。(耶利米书8:10)
在这些经文中,“先知”和“祭司”在灵义上不是指先知和祭司,而是指整个教会;其中“先知”是指教义真理方面的教会,“祭司”是指生活良善方面的教会,这两方面都败坏了。天堂的天使就是如此理解这些事的,而世人是照字义来理解的。先知代表教义方面教会的状态,主代表圣言本身,这一点可见于《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15-17节)一书。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