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8

六、这两者,即热与光

六、这两者,即热与光,或爱与智慧,合起来从神流入人的灵魂,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及其情感和思维,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

ISB8.迄今为止,有学问的人所论述的属灵流注是从灵魂进入身体的流注,而不是进入灵魂,并通过灵魂进入身体的任何流注;尽管人们知道,一切爱之良善和一切信之真理都从神流入人,它们丝毫不来自人;那些从神流入的事物,首先流入他的灵魂,并通过灵魂流入理性心智,通过理性心智流入那些构成身体的事物。有人若以其它任何方式调查属灵流注,就会像一个人堵住喷泉的源头,却仍在那里寻找源源不断的泉水;或像一个人从根,而不是从种子推断树的起源;或像一个人检查没有开始,或脱离源头的衍生物。

因为灵魂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从神接受生命的容器,神才是生命本身;一切流注都属于生命,因而皆来自神。这就是这段经文的意思:

耶和华神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人的鼻孔,他就成了活的灵魂。(创世记2:7)

“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鼻孔”表示植入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主也论到自己说:

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翰福音5:26)

“在自己的生命”是指神;灵魂的生命是从神流入的生命。

由于一切流注皆属于生命,生命通过它的容器进行运作,而人里面的至内在或首个容器就是他的灵魂,所以为正确理解流注,有必要从神开始,而不是从一个中间站开始。如果真的从一个中间站开始,那么关于流注的教义就会像没有车轮的战车,或没有风帆的船只。由于情况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前面论述了灵界的太阳,耶和华神就在这太阳中间(5节);爱与智慧,因而生命的流注由此而来(6— 7节)。

来自神的生命之所以通过灵魂流入人,并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也就是流入它的情感和思维,又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是因为这些是属于处在连续秩序中的生命的事物。事实上,心智从属于灵魂,身体从属于心智。心智有两种生命,即意愿的生命和理解力的生命。意愿的生命是爱之良善,其衍生物被称为情感;理解力的生命是智慧之真理,其衍生物被称为思维;心智通过后者和前者活着。另一方面,身体的生命是感觉、言语和行为;这些通过心智来源于灵魂,这一点从它们所在的秩序可推知;它们由此显现在一个智慧人面前,无需调查研究。

人类灵魂因是一种优越的属灵物质,故直接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而人类心智因是一种次等的属灵物质,故间接通过灵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身体因来自自然界被称为材料的物质,故间接通过自然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下文我们会看到,爱之良善和智慧之真理从神流入人的灵魂时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合而为一的,但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被人分开,仅在那些让自己被神引领的人那里结合。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1

ISB1.关于灵魂与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 #14

L14.先知书的许多

L14.先知书的许多经文预言,主降世是为了使在天上并由此在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恢复秩序;这一切都通过与地狱的争战实现,那时地狱正侵扰来到世界和离开世界的每个人;祂由此成为公义,并拯救人类;否则,人类无法得救。在此只引用其中的几段经文。

以赛亚书:

这从以东、从波斯拉而来,穿赤红衣服,这服装华美,能力广大,大步行走的是谁呢?就是我,是凭公义说话,以大能施行拯救。你的服装为何有红色,你的衣服为何像踹酒榨的呢?我独自踹酒榨;人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我发怒将他们踹下,发烈怒将他们践踏。他们的胜利溅在我衣服上。因为报仇之日在我心中,我救赎之年已经来到。我自己的膀臂给我带来拯救;我将他们的胜利倒在地上。祂说,看哪,他们诚然是我的百姓,不说谎的儿子。这样,祂就作了他们的救主。祂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以赛亚书63:1-9)

这些话是指着主与地狱的争战说的。祂那“华美”的“赤红”的“服装”表示圣言,犹太人向这圣言施暴。祂“发怒将他们踹下,发烈怒将他们践踏”描述了与地狱的争战本身,以及对地狱的胜利。“人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我自己的膀臂给我带来拯救,我将他们的胜利倒在地上”描述了祂凭自己的能力独自争战。“这样,祂就作了他们的救主;祂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描述了祂由此拯救并救赎了人类。“报仇之日在我心中,我救赎之年已经来到”描述了这就是祂降临的原因。

以赛亚书:

祂见无人,竟无人代求,甚为诧异。就用祂自己的膀臂给祂带来拯救。祂的公义扶持祂。祂穿上公义为铠甲,将拯救的头盔戴在头上;祂穿上报仇的衣服,披上热心为外袍。那时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锡安。(以赛亚书59:16, 17, 20)

这些话也是论述主在世时与地狱的争战。“祂见无人,就用祂自己的膀臂给祂带来拯救”表示祂再次凭自己的能力独自与它们争战。“祂的公义扶持祂,祂穿上公义为铠甲”表示祂由此成为公义。“那时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锡安”表示祂由此救赎人类。

耶利米书:

他们惊惶,他们的勇士打败了,急忙逃跑,并不回头。那是主万军之耶和华的日子,是报仇的日子,要向祂的敌人报仇!剑必吞吃得饱。(耶利米书46:5, 10)

这些话,即“他们惊惶,他们的勇士打败了,急忙逃跑,并不回头”描述了主与地狱的争战,以及祂对地狱的胜利。他们的“勇士”和“敌人”就是地狱,因为那里的所有人都仇恨主。“那是主万军之耶和华的日子,是报仇的日子,要向祂的敌人报仇”表示祂为了这个目的而降世。

耶利米书:

她的少年人,必仆倒在街上。当那日,所有的战士都被剪除。(耶利米书49:26)

约珥书:

耶和华在祂的军队前头发出响声;耶和华的日子伟大,极其可畏,谁能忍受得住呢?(约珥书2:11)

西番雅书:

到了耶和华献祭的日子,我必惩罚首领和王子,并一切穿外邦服装的。那日是困苦的日子,是吹角呐喊的日子。(西番雅书1:8, 15, 16)

撒迦利亚书:

那时,耶和华必出去与那些民族争战,像祂在战争的日子作战时一样。那日,祂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面前的橄榄山上。你们要从我山的谷中逃跑。那日,必没有光和光辉。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华必为独一无二的,祂的名也是独一无二的。(撒迦利亚书14:3-6, 9)

这些经文也论述了主的争战。“那日”表示祂的降临。在耶路撒冷面前的橄榄山是主常常逗留的地方(参看马可福音13:3; 14:26; 路加福音21:37; 22:39; 约翰福音8:1等)。

诗篇:

曾有死亡的绳索缠绕我;地狱的绳索围绕我,死亡的网罗对着我。祂射出箭来,多多发出闪电,使他们扰乱。我要追赶我的仇敌,并要追上他们;不将他们灭绝,我总不返回。我要打伤他们,使他们不能起来。你曾以力量束我的腰,使我能争战,又使我的仇敌逃跑。我捣碎他们,细如风前的灰尘;使他们无力,如同街上的烂泥。(诗篇18:4,5, 14, 37-40, 42)

围绕并对着的“死亡”的“绳索”和“网罗”表示试探,这些试探因来自地狱,故也被称为“地狱的绳索”。在这一整个诗篇中,这些和其余的经文都论述了主的争战和胜利。故经上补充说:你立我作列族的元首,素不认识的民必事奉我。(诗篇18:43)

又:

大能者啊,愿你的大腿边佩剑;你的箭锋快,射中王敌之心,人民仆倒在你以下。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喜爱公义,所以神膏你。(诗篇45:3, 5-7)

这些话也论述了与地狱的争战,以及对它们的征服。这整个诗篇都论述主,也就是说,论述祂的争战,祂的荣耀和祂对忠信者的拯救。

诗篇:

有火在祂前头行,烧灭祂四围的敌人。大地看见便战栗。诸山在全地之主面前,便消化如蜡。诸天宣扬祂的公义,万民看见祂的荣耀。(诗篇97:3-6)

这篇诗篇同样论述主,以及和前面一样的事。又: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手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你要在你仇敌中间掌权。在你右手边的主,当祂发怒的日子,必击打列王。祂使尸首遍满各处,在广大地域上击伤仇敌的头。(诗篇110:1, 2, 5, 6)

这些话论及主,这一点从祂自己在福音书中的话(马太福音22:44; 马可福音12:36; 路加福音20:42)明显看出来。“坐在右手边”表示全能;“仇敌”表示地狱;“列王”表示那些陷入邪恶的虚假之人。“使他们作祂的脚凳”、“当祂发怒的日子,必击打他们”、“使尸首遍满”表示摧毁它们的能力;“在广大地域上击伤头”表示全部摧毁。

主因独自征服地狱,没有任何天使的帮助,故被称为勇士和战士(以赛亚书42:13);荣耀的王,有力有能的耶和华,战场上的勇士(诗篇24:8, 10);雅各的大能者(诗篇132:2);在许多地方被称为万军之耶和华(Jehovah Zebaoth或Jehovah of Hosts)。祂的降临也被称为耶和华的日子,一个残忍的日子,一个愤恨、烈怒、怒气、报仇、毁灭、战争、吹号、惊惶和混乱的日子,这一点从前面(4节)所引用的经文可以看出来。

由于主在世时所施行的最后审判是通过与地狱的争战,以及对它们的征服实现的,所以许多经文论述了祂即将实现的这次审判。如诗篇:

耶和华来要审判大地。祂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信实审判人民。(诗篇96:13)

在其它许多经文中同样如此。这些经文出自圣言的预言部分。然而,在圣言的历史部分,以色列人与各个民族的战争同样代表这些事;因为在圣言中,无论它的预言还是历史,经上所写的一切都是指着主来写的;这就是为何圣言是神性。主之荣耀的许多奥秘都包含在以色列教会的仪式中,如它的燔祭和祭祀,安息日和节期,亚伦和利未人的祭司职分;摩西五经中所记载的被称为律法、典章和律例的其它一切事物;这就是主对门徒所说这些话的意思:

摩西的律法上所记关于祂的一切事物都必须应验。(路加福音24:44)

这也是祂对犹太人说,摩西“指着祂而写的”(约翰福音5:46)所表示的。

由此明显可知,主降世是为了征服地狱,荣耀祂的人身;而十字架受难是最后的争战,祂通过这次争战完全征服了地狱,完全荣耀了祂的人身。不过,关于这个主题的详情,可参看接下来的《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这本小册子汇集了先知书中论述主与地狱的争战,以及祂对地狱的胜利,或也可说论述祂在世时所实现的最后审判的所有经文;以及论述祂的受难和祂人身的荣耀的经文。这些经文为数众多,若一一引用,必占用大量篇幅。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