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六、这两者,即热与光,或爱与智慧,合起来从神流入人的灵魂,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及其情感和思维,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
ISB8.迄今为止,有学问的人所论述的属灵流注是从灵魂进入身体的流注,而不是进入灵魂,并通过灵魂进入身体的任何流注;尽管人们知道,一切爱之良善和一切信之真理都从神流入人,它们丝毫不来自人;那些从神流入的事物,首先流入他的灵魂,并通过灵魂流入理性心智,通过理性心智流入那些构成身体的事物。有人若以其它任何方式调查属灵流注,就会像一个人堵住喷泉的源头,却仍在那里寻找源源不断的泉水;或像一个人从根,而不是从种子推断树的起源;或像一个人检查没有开始,或脱离源头的衍生物。
因为灵魂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从神接受生命的容器,神才是生命本身;一切流注都属于生命,因而皆来自神。这就是这段经文的意思:
耶和华神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人的鼻孔,他就成了活的灵魂。(创世记2:7)
“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鼻孔”表示植入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主也论到自己说:
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翰福音5:26)
“在自己的生命”是指神;灵魂的生命是从神流入的生命。
由于一切流注皆属于生命,生命通过它的容器进行运作,而人里面的至内在或首个容器就是他的灵魂,所以为正确理解流注,有必要从神开始,而不是从一个中间站开始。如果真的从一个中间站开始,那么关于流注的教义就会像没有车轮的战车,或没有风帆的船只。由于情况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前面论述了灵界的太阳,耶和华神就在这太阳中间(5节);爱与智慧,因而生命的流注由此而来(6— 7节)。
来自神的生命之所以通过灵魂流入人,并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也就是流入它的情感和思维,又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是因为这些是属于处在连续秩序中的生命的事物。事实上,心智从属于灵魂,身体从属于心智。心智有两种生命,即意愿的生命和理解力的生命。意愿的生命是爱之良善,其衍生物被称为情感;理解力的生命是智慧之真理,其衍生物被称为思维;心智通过后者和前者活着。另一方面,身体的生命是感觉、言语和行为;这些通过心智来源于灵魂,这一点从它们所在的秩序可推知;它们由此显现在一个智慧人面前,无需调查研究。
人类灵魂因是一种优越的属灵物质,故直接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而人类心智因是一种次等的属灵物质,故间接通过灵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身体因来自自然界被称为材料的物质,故间接通过自然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下文我们会看到,爱之良善和智慧之真理从神流入人的灵魂时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合而为一的,但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被人分开,仅在那些让自己被神引领的人那里结合。
十四、灵界有三个层级,自然界也有三个层级,一切流注皆照这些层级发生
ISB16.通过从结果调查原因可以发现,层级分为两种,一种层级在于事物的在先和在后,一种层级在于事物的大和小。区分事物在先和在后的层级被称为高度层级或离散层级;但区分事物的大和小的层级被称为广度层级,或连续层级。
高度或离散层级就像一个事物从另一个事物的生成和组成;例如:神经由它的纤维生成并组成,纤维又由小纤维生成并组成;木头、石头或金属由其各个部分生成并组成,部分又由它的粒子生成并组成。但广度或连续层级就像同一高度层级在宽度、长度、高度和深度上的增、减;如水、空气或以太的容量大小;木头、石头或金属的块头大小。
灵界和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自创造时就处于这两种层级。这个世界上的整个动物王国都处于这两种层级,无论总体还是细节;整个植物王国和整个矿物王国同样如此;浩翰的穹苍,从太阳甚至直到地球,也是如此。
所以无论在灵界还是在自然界,都有三种照着高度层级而离散化不同的大气,因为两个世界都各有自己的太阳;但灵界的大气凭其源头而是实质的,自然界的大气凭其源头而是物质的。由于大气照着这些层级从其源头降下来,是光和热的容器,可以说是传送它们的载体,故可推知,光和热也有三个层级。由于灵界的光本质上是智慧,那里的热本质上是爱,如前所示,故也可推知,智慧有三个层级,爱有三个层级,因而生命有三个层级;因为它们根据它们所经过的那些事物来分级。
正因如此,天使天堂分为三层:一个最高天堂,也被称为第三层天堂,那里住着最高等级的天使;一个中间天堂,也被称为第二层天堂,那里住着中间等级的天使;一个最低天堂,也被称为第一层天堂,那里住着最低等级的天使。这些天堂也照着智慧和爱的层级来划分。在最低天堂的天使处于对知道真理和良善的爱;在中间天堂的天使处于对理解它们的爱;在最高天堂的天使处于对变得智慧,也就是对照着那些他们所知道并理解的真理和良善生活的爱。
由于天使天堂划分为三个层级,故人类心智也划分为三个层级,因为人类心智是天堂的一个形像,也就是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正因如此,一个人能成为这三层天堂当中的一层天堂的一位天使,并照着他对来自主的智慧和爱的接受而成为这样一位天使:他若只接受对知道真理和良善的爱,就成为最低天堂的一位天使;若接受对理解它们的爱,就成为中间天堂的一位天使;若接受对变得智慧,也就是对照着它们生活的爱,就成为最高天堂的一位天使。人类心智照着这三层天堂被划分为三个区域,这一点可见于穿插在《婚姻之爱》一书中的记事(270节)。由此明显可知,从主到一个人并进入一个人的一切属灵流注都通过这三个层级降下来,并被此人照着他所在智慧与爱的层级接受。
关于这些层级的知识如今是最有价值的;因为许多人由于不知道它们而停留并执着于最低层级,就是他们的身体感官所在的那个层级;由于他们的无知,也就是理解力的幽暗,他们无法被提升到在他们之上的属灵之光。因此,一旦他们试图着手调查和探究灵魂、人类心智及其理性,尤其如果他们探究天堂和死后生命,自然主义可以说就自动入侵或掌控他们。因此,他们变得像那些站在市场上,手拿望远镜观望天空并发出虚妄预言的人;又像那些对所看见的每个物体和所听见的每件事都喋喋不休并进行推理,而他们的话里面毫无来自理解力的任何理性成分的人。这些人就像屠夫,自以为精通解剖,因为他们已经从外在检查了牛羊的内脏,但不是从内在检查的。
而事实上,出于未被属灵之光的流注光照的属世之光的流注思考,无非是做梦,出于这种思维说话就是在胡说八道。关于这些层级的详情,可参看《圣爱与圣智》一书(173–281节)。
SS79.在先知书的许多地方,凡论述教会的地方,论述的都是对圣言的理解;这些地方教导,教会只存在于正确理解圣言的地方,并且教会成员对圣言的理解如何,这个教会就如何,或也可说,一个教会的品质取决于教会成员对圣言的理解的品质。先知书中还有许多地方描述了以色列和犹太民族当中的教会,这个教会因对圣言的意义或理解的扭曲而被彻底摧毁和消灭,因为摧毁教会的,不是别的。
在先知书,尤其何西阿书,“以法莲”这个名字就象征对圣言的理解,无论对错,因为在圣言中,“以法莲”表示在教会中,对圣言的理解。正因对圣言的理解构成教会,所以以法莲被称为:
爱子,可喜悦的孩子。(耶利米书31:20)
长子。(耶利米书31:9)
耶和华头的力量。(诗篇60:7; 108:8)
勇士。(撒迦利亚书10:7)
张弓的箭。(撒迦利亚书9:13)
以法莲的子孙被称为带着兵器,弓箭手。(诗篇78:9)
“弓”表示与虚假争战的取自圣言的教义。也正因如此,以法莲转到以色列的右手,受到祝福;取代流便而被接受(创世记48:5, 11—15)。因此,在摩西祝福以色列人时,以法莲与他兄弟玛拿西一起,以他们的父亲约瑟之名,被摩西高举于众人之上(申命记33:13–17)。
当对圣言的理解被毁时,先知书,尤其何西阿书,也以“以法莲”来描述教会的品质,这从下列经文明显看出来:
以色列和以法莲必跌倒;以法莲必变为荒场。以法莲就受欺压,在审判中被压碎。我必向以法莲如狮子;我必撕裂而去,无人搭救。(何西阿书5:5, 9, 11–14)
以法莲哪,我可向你怎样行呢?你的圣洁如同黎明的云雾,又如速散的朝露。(何西阿书6:4)
他们必不得住耶和华的地;以法莲却要回到埃及,必在亚述吃不洁之物。(何西阿书9:3)
“耶和华的地”是指教会;“埃及”是指属世人的记忆知识;“亚述”是指基于这些记忆知识的推理;就对圣言的理解而言,圣言通过这两者被歪曲;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以法莲要回到埃及,必在亚述吃不洁之物”。
又:
以法莲以风为食,且追赶东风。他终日增添虚谎和荒凉,与亚述立约,油被带下埃及。(何西阿书12:1)
“以风为食”、“追赶东风”、“增添虚谎和荒凉”是指歪曲真理,并以这种方式摧毁教会。
“以法莲的淫行”所表相同,因为“淫行”表示歪曲对圣言的理解,也就是歪曲圣言的纯正真理。可参看下列经文:
我知道以法莲,他竟然行淫,以色列被玷污了。(何西阿书5:3)
在以色列家,我见了肮脏的事;在那里以法莲行淫,以色列被玷污。(何西阿书6:10)
“以色列”是指教会本身,“以法莲”是对圣言的理解,这种理解是教会的源头,并决定了教会的品质,故经上说:“以法莲行淫,以色列被玷污”。
由于犹太人当中的教会因对圣言的歪曲已经被彻底摧毁,故经上论到以法莲说:
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把你交出?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怎能使你如洗扁?(何西阿书11:8)
由于何西阿书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都是论述对圣言的歪曲和由此对教会的摧毁,还由于“行淫”表示对教会中的真理的歪曲,所以为叫该先知可以代表教会的这种状态,他被吩咐娶妓女为妻,和她生孩子(何西阿书第1章);并且再次被吩咐与一个作奸妇的妇人建立关系(何西阿书第3章)。
引用上述经文是为了叫读者知道,并从圣言证实:教会中对圣言的理解如何,该教会就如何,或说,一个教会的品质取决于教会中对圣言的理解的品质:如果这种理解来自圣言的纯正真理,那么教会就是杰出的,极为珍贵;如果这种理解来自被歪曲的真理,那么教会就会沦为废墟,甚至是污秽的。为进一步确认“以法莲”表示对圣言的理解,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导致教会毁灭的一种歪曲理解,你可以查考一些论述以法莲的其它经文(如何西阿书4:17–18; 7:1, 11; 8:9, 11; 9:11–13, 16; 10:11; 11:3; 12:1, 8, 14; 13:1, 12; 以赛亚书17:3; 28:1; 耶利米书4:15; 31:6, 18; 50:19; 以西结书37:16; 48:5; 俄巴底亚书1:19; 撒迦利亚书9:10)。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