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六、这两者,即热与光,或爱与智慧,合起来从神流入人的灵魂,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及其情感和思维,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
ISB8.迄今为止,有学问的人所论述的属灵流注是从灵魂进入身体的流注,而不是进入灵魂,并通过灵魂进入身体的任何流注;尽管人们知道,一切爱之良善和一切信之真理都从神流入人,它们丝毫不来自人;那些从神流入的事物,首先流入他的灵魂,并通过灵魂流入理性心智,通过理性心智流入那些构成身体的事物。有人若以其它任何方式调查属灵流注,就会像一个人堵住喷泉的源头,却仍在那里寻找源源不断的泉水;或像一个人从根,而不是从种子推断树的起源;或像一个人检查没有开始,或脱离源头的衍生物。
因为灵魂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从神接受生命的容器,神才是生命本身;一切流注都属于生命,因而皆来自神。这就是这段经文的意思:
耶和华神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人的鼻孔,他就成了活的灵魂。(创世记2:7)
“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鼻孔”表示植入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主也论到自己说:
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翰福音5:26)
“在自己的生命”是指神;灵魂的生命是从神流入的生命。
由于一切流注皆属于生命,生命通过它的容器进行运作,而人里面的至内在或首个容器就是他的灵魂,所以为正确理解流注,有必要从神开始,而不是从一个中间站开始。如果真的从一个中间站开始,那么关于流注的教义就会像没有车轮的战车,或没有风帆的船只。由于情况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前面论述了灵界的太阳,耶和华神就在这太阳中间(5节);爱与智慧,因而生命的流注由此而来(6— 7节)。
来自神的生命之所以通过灵魂流入人,并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也就是流入它的情感和思维,又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是因为这些是属于处在连续秩序中的生命的事物。事实上,心智从属于灵魂,身体从属于心智。心智有两种生命,即意愿的生命和理解力的生命。意愿的生命是爱之良善,其衍生物被称为情感;理解力的生命是智慧之真理,其衍生物被称为思维;心智通过后者和前者活着。另一方面,身体的生命是感觉、言语和行为;这些通过心智来源于灵魂,这一点从它们所在的秩序可推知;它们由此显现在一个智慧人面前,无需调查研究。
人类灵魂因是一种优越的属灵物质,故直接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而人类心智因是一种次等的属灵物质,故间接通过灵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身体因来自自然界被称为材料的物质,故间接通过自然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下文我们会看到,爱之良善和智慧之真理从神流入人的灵魂时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合而为一的,但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被人分开,仅在那些让自己被神引领的人那里结合。
七、自然界的太阳是纯粹的火,自然世界靠这太阳存在并持续存在
ISB9.自然及其世界,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气,被称为行星的大地,其中包括我们所居住的水陆星球,以及年复一年妆饰其表面的一切产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唯独靠太阳生存,太阳构成它们的中心,并通过它的光线和热的调节而无处不在;每个人都能从经验、感官见证,以及论述世界变得可居的方式的著作清楚知道这一切。由于这些事物的永久生存来自这个源头,也就是太阳,所以理性可以确切地得出这个结论:它们的存在也来自这个源头;因为永久生存就是永久存在,如它们最初存在那样。由此可知,自然界是耶和华神通过这太阳其次创造的。
此前已说明,既有属灵事物,也有属世事物,这两种事物彼此完全不同;属灵事物的起源和维护来自一个纯粹为爱的太阳,耶和华,宇宙的创造者和维护者,就在这太阳中间。但属世事物的起源和维护来自一个纯粹为火的太阳,后者源于前者,两者都源于神,这一点是随之而来的,如同在后之物随在先之物而来,在先之物随首先者而来。
自然及其世界的太阳是纯粹的火,它的一切效果证明了这一点;如它的光线通过光学仪器聚焦于一个点,就会从中发出猛烈燃烧的火,以及火焰;其热的性质,这热类似于初级火的热;以及这热根据入射角分级,由此产生气候变化和一年四季;此外还有其它许多事实,理性官能根据这些事实,通过身体感觉可以证实:自然界的太阳仅仅是火;还证实:它是最纯的火。
那些对属灵事物起源于自己的太阳一无所知,只知道属世事物起源于自己的太阳之人,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混淆属灵事物和属世事物,并通过感官、因而推理的谬误得出以下结论:属灵事物无非是纯粹的属世事物,从光和热所激发的后者的活动就产生了智慧和爱。除了自然之外,这些人眼睛看不到别的,鼻子闻不到别的,胸中呼吸不到别的,所以就将一切也归于自然,从而吸收属世之物,就像海绵吸水一样。这些人好比把马套在车后,而不是车前的车夫。
那些区分属灵事物和属世事物,并从前者推断后者的人则不然。这些人也发觉灵魂进入身体的流注是属灵的,属于身体的属世事物作为工具和手段服务于灵魂,灵魂通过它们在自然界中产生其结果。你若得出别的结论,就好比一只螃蟹,行走时靠尾巴帮助前进,每走一步眼睛都会向后看;你的理性视觉则好比当阿耳戈斯前额上的眼睛睡觉时,他后脑勺上的眼睛的视觉。这些人在推理时也自以为是阿耳戈斯;因为他们说,谁看不出宇宙的起源来自自然界?那么神是什么?不就是自然界最内在的延伸吗?以及类似荒谬的事;他们夸耀这些事,比智慧人夸耀理性的事更甚。
336.“众山和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表一切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都逐渐远离。若不藉着灵义,没有人知道这就这些话的含义。然而,它们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山”表示那些处于爱之良善的人,还因为众天使都住在山上;诸如处于对主之爱的天使住在高山上;诸如处于对邻之爱的天使住在较低的山上;因此“每座山”表示每种爱之良善。“海岛”表示那些距离对主的敬拜更加遥远的人(34节);在此表示那些处于信,并不怎么处于爱之良善的人,故从抽象意义上说,“每座海岛”表示每个信之真理;“被挪移离开本位”表示逐渐远离。正因天使的居所都在大山、小山上,所以在圣言中,“大山”和“小山”表示天堂和教会,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所在之处;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地狱,就是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所在之处。
“大山”和“小山”表示天堂和教会,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所在之处,因而是主所在之处。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我要向山举目,帮助从何而来。(诗篇121:1)
看哪,那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那鸿书1:15;以赛亚书52:7)
大山和小山都当赞美耶和华。(诗篇148:9)
巴珊山是神的山,巴珊山是诸岭的山。诸山啊,诸岭的山啊,你们为何踊跃?耶和华渴望住在山上,耶和华必住这山,直到永远。(诗篇68:15-16)
大山踊跃如公羊,小山跳舞如羊群的羊仔儿;大地啊,你在主面前便有产痛。(诗篇114:4-7)
我必从雅各中将种带出来,从犹大中将承受我众山的领出来,我的选民必拥有它们,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以赛亚书65:9)
在时代的末了;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马太福音24:16)
耶和华啊,你的公义好像神的高山。(诗篇36:6)
耶和华要出去作战,那日,祂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撒迦利亚书14:3,4)
“橄榄山”表示神性之爱,故:
主每日在殿里教训人,每夜出城,在橄榄山住宿。(路加福音21:37; 22:39;约翰福音8:1)
主在那山上与祂的门徒讲述祂的到来和时代的末了(马太福音24:3;马可福音13:3等)。而且,祂还从那里到耶路撒冷并受难(马太福音21:1; 26:30;马可福音11:1; 14:26;路加福音19:29, 37; 21:37; 22:39)。由于“山”表示天堂和爱,所以:
耶和华降临在西乃山顶上颁布律法(出埃及记19:20; 24:17)。由于同样的原因,主在彼得、雅各和约翰面前变像时也是在一座高山上(马太福音17:1)。因此缘故,锡安坐落在山上,耶路撒冷也是,它们在圣言多处被称为“耶和华的山”和“圣山”。“大山和小山”在其它地方也具有类似含义(如以赛亚书7:25; 30:25; 40:9; 44:23; 49:11, 13; 55:12;耶利米书16:15, 16;以西结书36:8;约珥书3:17, 18;阿摩司书4:1, 13; 9:13, 14;诗篇65:6; 80:8, 10; 104:5-10, 13)。
“大山和小山”表示这些爱,这一点从它们的反面意义看得更清楚,它们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地狱诸爱,也就是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耶和华的日子必临到一切高山上,临到一切被举起的冈陵上。(以赛亚书2:12, 14)
一切深谷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低。(以赛亚书40:4)
诸山必倾覆,陡地必塌陷。(以西结38:20,21)
看哪,毁灭全地的山哪,我与你反对,使你成为燃烧的山。(耶利米书51:25)
我观看大山,看哪,它们尽都震动,小山也都倾覆。(耶利米书4:23-25)
在我的怒中有火燃烧起来,山的根基着了火。(申命记32:22)
我要使大小山冈都变为荒场。(以赛亚书42:15)
看哪,雅各啊,我已使你成为打谷器,你要扬净群山,把它们打得粉碎,又使冈陵变成糠秕,风要将它们吹去。(以赛亚书41:15-16)
你们的脚未在昏暗山上绊跌之先,当将荣耀归给耶和华神。(耶利米书13:16)
那妇人,也就是巴比伦所坐的“七座山”并非表示别的(启示录17:9;此外还有其它地主,如以赛亚书14:13;耶利米书50:6; 9:10;以西结书6:3, 13; 34:6;弥迦书6:1, 2;那鸿书1:5, 6;诗篇46:2,3)。综上所述,明显可知“众山和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以及下文“各海岛都逃避了,众山也不见了”(启示录16:20;714节)是什么意思。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