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六、这两者,即热与光,或爱与智慧,合起来从神流入人的灵魂,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及其情感和思维,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
ISB8.迄今为止,有学问的人所论述的属灵流注是从灵魂进入身体的流注,而不是进入灵魂,并通过灵魂进入身体的任何流注;尽管人们知道,一切爱之良善和一切信之真理都从神流入人,它们丝毫不来自人;那些从神流入的事物,首先流入他的灵魂,并通过灵魂流入理性心智,通过理性心智流入那些构成身体的事物。有人若以其它任何方式调查属灵流注,就会像一个人堵住喷泉的源头,却仍在那里寻找源源不断的泉水;或像一个人从根,而不是从种子推断树的起源;或像一个人检查没有开始,或脱离源头的衍生物。
因为灵魂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从神接受生命的容器,神才是生命本身;一切流注都属于生命,因而皆来自神。这就是这段经文的意思:
耶和华神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人的鼻孔,他就成了活的灵魂。(创世记2:7)
“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鼻孔”表示植入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主也论到自己说:
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翰福音5:26)
“在自己的生命”是指神;灵魂的生命是从神流入的生命。
由于一切流注皆属于生命,生命通过它的容器进行运作,而人里面的至内在或首个容器就是他的灵魂,所以为正确理解流注,有必要从神开始,而不是从一个中间站开始。如果真的从一个中间站开始,那么关于流注的教义就会像没有车轮的战车,或没有风帆的船只。由于情况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前面论述了灵界的太阳,耶和华神就在这太阳中间(5节);爱与智慧,因而生命的流注由此而来(6— 7节)。
来自神的生命之所以通过灵魂流入人,并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也就是流入它的情感和思维,又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是因为这些是属于处在连续秩序中的生命的事物。事实上,心智从属于灵魂,身体从属于心智。心智有两种生命,即意愿的生命和理解力的生命。意愿的生命是爱之良善,其衍生物被称为情感;理解力的生命是智慧之真理,其衍生物被称为思维;心智通过后者和前者活着。另一方面,身体的生命是感觉、言语和行为;这些通过心智来源于灵魂,这一点从它们所在的秩序可推知;它们由此显现在一个智慧人面前,无需调查研究。
人类灵魂因是一种优越的属灵物质,故直接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而人类心智因是一种次等的属灵物质,故间接通过灵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身体因来自自然界被称为材料的物质,故间接通过自然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下文我们会看到,爱之良善和智慧之真理从神流入人的灵魂时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合而为一的,但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被人分开,仅在那些让自己被神引领的人那里结合。
136.此后,他们看了看天使留在桌子上的纸,见最下面写着:“将你们这三个结论合成一段陈述。”于是,他们将这三个结论合在一起,发现它们就在一个连贯的系列中。这个系列或这段陈述如下:“人被造是为了从神接受爱和智慧,然而,表面上却看似从他自己接受;这是为了让他去接受,从而被联结。这就是为何他生来没有任何爱或知识,甚至没有凭自己去爱和变得智慧的能力。因此,人若将一切爱之良善和一切智慧之真理归于神,就成了活人;但若将它们归于自己,就成了死人。”他们将这些话写在一张新纸上,放到桌子上。突然,天使出现在一道明亮的白光中,将这纸带往天堂。读完纸上的内容,在座的听到有声音从那里传来,一连三次重复道:“说得好!”紧接着,只见有一位天使仿佛飞来;他的脚上有两个翅膀,太阳穴有两个翅膀,手里拿着奖品,奖品是礼袍、帽子和月桂花冠。飞落后,他将乳白色的礼袍奖给坐在北边的人;将朱红色的礼袍奖给坐在西边的人;将帽子奖给坐在南边的人,帽子的帽沿饰有金片和珍珠,左侧的卷起处饰有花形钻石;将内有红宝石和蓝宝石的月桂花冠奖给坐在东边的人。装饰上这些奖品后,他们全都离开智慧的竞技会回家了。当他们要展示给妻子看时,却惊讶地发现,出来迎接他们的妻子也佩戴着他们从天上得来的装饰。
158.“你要警醒”表要持守真理并照真理生活。在圣言中,“警醒”并不表示别的。因为凡学习真理并照之生活的人,就像一个从睡梦中醒来,变得警觉之人。而凡不持守真理,只知敬拜的人,则像一个睡梦中的人。属世的生命就本身而言,或若缺乏属灵的生命,无非就是一场睡眠。反之,属世的生命若含有属灵的生命,就是警觉的。这种生命只能真理而非其它方法才能获得,当人照真理生活时,这些真理就在它们自己的光明和白昼中。这就是以下经文中“警醒”所表示的:
你们要警醒,因为你们不知道主什么时候来到。(马太福音24:42)
主人来了,发现这些仆人警醒,他们就有福了。你们也要预备,因为你们想不到的时候,人子就来了。(路加福音12:37, 40)
你们要警醒,因为你们不知道家主什么时候来;恐怕他忽然来到,发现你们睡着了;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也是对众人说,要警醒!(马可福音13:35-37)
新郎迟延的时候,童女都打盹睡着了,愚拙的来说,主啊,给我们开门;主却回答说,我不认识你们;所以,你们要警醒,因为人子要来的那日子、那时辰,你们不知道。(马太福音25:1-13)
由于主的到来被称为“早晨”(151节),并且那时真理被打开,就有了光,故那时就称为“初更时分”(耶利米哀歌2:19);主则被称为“守望的圣者”(但以理书4:13)。以赛亚书也记着说:
你的死人要活过来;住在尘埃的啊,要醒来。(以赛亚书26:19)
未处于真理之人的状态被称为“打盹”、“睡着”。这一点可见于相关经文(耶利米书51:39, 57;诗篇13:3; 76:6;路加福音8:23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