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六、这两者,即热与光,或爱与智慧,合起来从神流入人的灵魂,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及其情感和思维,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
ISB8.迄今为止,有学问的人所论述的属灵流注是从灵魂进入身体的流注,而不是进入灵魂,并通过灵魂进入身体的任何流注;尽管人们知道,一切爱之良善和一切信之真理都从神流入人,它们丝毫不来自人;那些从神流入的事物,首先流入他的灵魂,并通过灵魂流入理性心智,通过理性心智流入那些构成身体的事物。有人若以其它任何方式调查属灵流注,就会像一个人堵住喷泉的源头,却仍在那里寻找源源不断的泉水;或像一个人从根,而不是从种子推断树的起源;或像一个人检查没有开始,或脱离源头的衍生物。
因为灵魂不是生命本身,而是从神接受生命的容器,神才是生命本身;一切流注都属于生命,因而皆来自神。这就是这段经文的意思:
耶和华神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人的鼻孔,他就成了活的灵魂。(创世记2:7)
“将生命的气息或灵魂吹进鼻孔”表示植入对良善和真理的感知。主也论到自己说:
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翰福音5:26)
“在自己的生命”是指神;灵魂的生命是从神流入的生命。
由于一切流注皆属于生命,生命通过它的容器进行运作,而人里面的至内在或首个容器就是他的灵魂,所以为正确理解流注,有必要从神开始,而不是从一个中间站开始。如果真的从一个中间站开始,那么关于流注的教义就会像没有车轮的战车,或没有风帆的船只。由于情况就是这样,所以我们在前面论述了灵界的太阳,耶和华神就在这太阳中间(5节);爱与智慧,因而生命的流注由此而来(6— 7节)。
来自神的生命之所以通过灵魂流入人,并通过灵魂流入他的心智,也就是流入它的情感和思维,又从这些流入身体的感觉、言语和行为,是因为这些是属于处在连续秩序中的生命的事物。事实上,心智从属于灵魂,身体从属于心智。心智有两种生命,即意愿的生命和理解力的生命。意愿的生命是爱之良善,其衍生物被称为情感;理解力的生命是智慧之真理,其衍生物被称为思维;心智通过后者和前者活着。另一方面,身体的生命是感觉、言语和行为;这些通过心智来源于灵魂,这一点从它们所在的秩序可推知;它们由此显现在一个智慧人面前,无需调查研究。
人类灵魂因是一种优越的属灵物质,故直接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而人类心智因是一种次等的属灵物质,故间接通过灵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身体因来自自然界被称为材料的物质,故间接通过自然界从神那里接受流注。下文我们会看到,爱之良善和智慧之真理从神流入人的灵魂时是结合在一起的,也就是合而为一的,但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被人分开,仅在那些让自己被神引领的人那里结合。
171.⒀妻子通过她对丈夫的爱所发出的生命气场而与他联结。属灵的气场,就是爱之情感的气场从每个人身上散发出来,确切地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并包围着他。此外,该气场还将自身植入他的属世气场,就是身体的气场,这二者便联结起来。属世的气场不断从身体流出来,不仅从人类流出,还从动物,甚至树木、果实、花朵,以及金属流出;这在世上是众所周知的。在灵界也一样;只是从那里的物体所流出的气场是属灵的。(善)灵人和天使所发出的气场属灵程度更深,因为他们拥有爱之情感,进而拥有内在的感知和思维。各种亲近或厌恶的感觉,以及所有结合或分离皆源于此。因此,在灵界,人同在与否就取决于这些气场。因为性格相似或和谐会带来同在和联结,而相异或不和谐则导致分离和不同在。因此,正是这些气场造成灵界的距离。有些人还意识到这些属灵气场在自然界所产生的效果。夫妻对彼此的倾向唯源于此。和谐一致的气场会将他们联结起来,对立、不和谐的气场则将他们分开。因为和谐的气场令人快乐、愉悦,而不和谐的气场则让人不舒服、不愉快。
天使能清楚感知这些气场,我从他们那里听说,人里面的每一个元素,无论内外,都会自我更新;它通过溶解和修复自我更新,这就是不断流出的气场的源头。他们还说,这气场集中在人的背部和胸部,不过,在背部的稀薄些,在胸部的密集些;胸部周围的气场与呼吸结合。这就是为何性情不同、感情不和的夫妻躺在床上时彼此背对背;相反,性情和感情融洽的夫妻则转向彼此。
他们又说,由于气场从人的每一部分发出,并不断在他周围大量扩散,所以这些气场不仅从外,还从内将夫妻二人联结或分开。他们声称,这就是婚姻之爱的所有差异和变化的根源。最后,天使说,被温柔爱着的妻子所发出的爱之气场在天上被感知为甜美的芳香,远远比世上的新婚丈夫在婚礼后最初日子里所感知到的更令人愉悦。此处所主张的真理由此变得显而易见,即:妻子通过她的爱所发出的生命气场而与丈夫联结。
五、热和光两者都流入人:热流入他的意愿,在那里产生爱之良善;光流入他的理解力,在那里产生智慧之真理
ISB7.众所周知,一切事物都普遍与良善和真理有关,没有一个事物里面不存在与这两者有关的某种东西。正因如此,人里面有两种接受生命的容器:一个是接受良善的容器,被称为意愿;一个是接受真理的容器,被称为理解力;正如良善属于爱,真理属于智慧,意愿是接受爱的容器,理解力是接受智慧的容器。良善属于爱,是因为一个人所爱的,他就会去意愿,当付诸行动时,他便称之为良善;真理属于智慧,是因为一切智慧皆来自真理;事实上,一个智慧人所思想的良善就是真理,当他意愿并实行这真理时,它就变成良善。
人若不正确区分这两种生命容器,就是意愿和理解力,并且对它们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试图了解属灵流注是徒劳的。因为既有进入意愿的流注,也有进入理解力的流注;既有爱之良善进入人之意愿的流注,也有智慧之真理进入人之理解力的流注,它们两者都直接通过耶和华神在其中间的太阳,间接通过天使天堂而从耶和华神发出。这两种容器,即意愿和理解力,就像热和光那样不同;因为意愿接受天堂之热,这热本质上是爱,理解力接受天堂之光,这光本质上是智慧,如前所述。
既有一种从人的心智进入言语的流注,也有一种进入行为的流注;进入言语的流注从意愿经由理解力而来,而进入行为的流注从理解力经由意愿而来。那些只知道进入理解力的流注,同时不知道进入意愿的流注,由此进行推理并得出结论的人,就像独眼人,只看见这一边的物体,同时却看不见另一边的物体;也像残疾人,仅用一只手笨拙地工作;又像跛脚的人,拄着拐杖单脚蹒跚而行。从这些事清楚可知,属灵之热流入人的意愿,产生爱之良善;属灵之光流入他的理解力,产生智慧之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