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最后的审判(续) #1

1.在早先《最后的审

一、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 

1.在早先《最后的审判》那本小册子里,我论述了以下主题:

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1-5节);

人类的繁衍将永不止息(6-13节);

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14-22节);

自创世以来, 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23-27节);

最后的审判必发生在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地方,因而必发生在灵界,而非世界(28-32节);

当教会走到尽头时,最后的审判就会发生;当因没有仁而没有了信时,教会就走到尽头(33-39节);

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40-44节);

最后的审判已经发生(45-52节);

巴比伦及其毁灭(53-64节);

先前的天及其废除(65-72节)。

世界和教会今后的状态(73-74节)。

天堂与地狱 #535

535.在来世,我蒙

535.在来世,我蒙允许与一些曾远离世俗事务,好以虔诚和神圣的方式生活的人交谈过,也与一些曾以种种方式苦待自己,以为这就是抛弃世界,制服肉体私欲的人交谈过。然而,这些人大多由此过上一种郁郁寡欢的生活,远离了只有融入世界才能拥有的仁爱生活;所以,他们不能与天使相联,因为天使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是由有价值的活动,也就是仁爱的行为构成的。此外,那些过着远离尘世工作的生活之人有一种强烈的功德感,不断渴望天堂,以为天堂的喜乐是对他们的赏赐,完全不知道何为天堂的喜乐。当这种人与天使同在,并被带入他们的喜乐(这种喜乐毫无功德感,而是在于积极的劳动和实际的服务,在于由此实现的良善所产生的幸福)时,他们困惑了,仿佛遇见了与其信仰格格不入的东西;他们因不接受这种喜乐,故只好离开,与在世时过着同样生活的人来往。

还有一些人表面上过着神圣的生活,经常上教会,在那里祷告,苦待自己的灵魂,同时却不断思想自己,想着如何比别人更有价值,更值得尊重,最终死后被尊为圣徒。在来世,他们并不在天堂,因为他们做这一切,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由于他们以沉浸于其中的自我之爱玷污了神性真理,所以其中一些人如此疯狂,以至于视自己为神;因而在地狱的同类当中。有些人精明、狡诈,在骗子的地狱。这些人利用狡猾的伎俩和诡计装出一副虔诚的样子,引诱普通百姓相信他们拥有神性的圣洁。

这其中包括许多天主教圣徒。我蒙允许与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交谈,并清楚描述了他们的生活,包括他们在世时的生活,以及后来的生活。我提及这一切是为了叫人们知道,通往天堂的生活不是退离世界的生活,而是融入世界的生活;虔诚的生活若脱离了只有在世界才有可能的仁爱生活,根本不会通向天堂;仁爱的生活才能通向天堂;仁爱的生活就是在每项职责、每项交易和每项工作中都出于内层,也就是出于天堂的动机行事诚实、公义;每当人行事诚实、公义时,这种动机就在这种生活中,因为如此行符合神性律法。这种生活并不难。相反,脱离仁爱生活的虔诚生活才是难的;人们多么以为这种生活将人引向天堂,它就多么将人引离天堂。

注:脱离仁爱生活的虔诚生活一无所成,与仁爱联结才能有所成就(8252—8253节)。对邻之仁就是在一切工作和职责中行良善、公义和公平之事(8120-8122节)。对邻之仁包括人所思、所愿和所行的一切(8124节)。仁爱的生活就是照主的诫命生活(3249节)。照主的诫命生活就是爱主(10143, 10153, 10310, 10578, 10645节)。真正的仁爱不会邀功,因为它出自内层情感和随之的快乐(2371, 2380, 2400, 3816, 3887, 6388-6393节)。人死后的永恒性格取决于他在世时仁爱生活的品质(8256节)。天堂的幸福从主流入仁爱的生活(2363节)。没有人仅凭思考被引入天堂;人必须凭意愿并行出良善连同思考才能被引入天堂(2401, 3459节)。除非行出良善与意愿并思考良善结合,否则就没有救恩,也没有内在人与外在人的任何结合(3987节)。

最后的审判 #54

54.⑴何谓“巴比伦

54.⑴何谓“巴比伦”,其性质如何。“巴比伦”是指所有想利用宗教信仰掌权的人。利用宗教信仰掌权就是掌控人们的灵魂,从而掌控他们的属灵生命本身,并利用其宗教的神性事物为手段。一般来说,凡以掌权为目的,以宗教为手段的人就是巴比伦。这些人之所以被称为巴比伦,是因为这种统治,或宗教暴政始于古代;只是在一开始就被摧毁了。它的开始以城和塔,以及通天的塔顶来描述;对它的摧毁以变乱口音来描述,“巴别”之名由此而来(创世记11:1-9)。至于就圣言的内义或灵义而言,这个故事的细节表示什么,可参看《属天的奥秘》一书所给出的解释(1283-1328节)。

在但以理书我们会看到,这种统治或说暴政在巴比伦再次开始,但这次却被确立下来;经上论到尼布甲尼撒说,他立起一个像,命令所有人拜它(但以理书3:1-30)。这也是伯沙撒及其大臣用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圣殿掠夺来的金银器皿饮酒,同时敬拜金银铜铁所造之神的意思。这就是为何墙上有字写着说:祂已数算,祂已称量,祂已分裂;当晚,这王自己就被杀了(但以理书5:1-31)。耶路撒冷圣殿的“金银器皿”表示教会的良善和真理;用它们“饮酒”,同时敬拜金银铜铁所造的神,表示亵渎;墙上的字和王的死表示向那些利用神性良善和真理为手段的人所宣告的审判和毁灭。

经上在先知书有时也描述被称为“巴比伦”的人是何性质,如以赛亚书:

你必提这诗歌论巴比伦王说。耶和华折断了恶人的棍,辖制人的杖;路西弗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变得像至高者。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我必将巴比伦的名号和所余剩的人剪除,使她为麻鳽所得。(以赛亚书14:4-5, 12-13, 14-15, 22-23)

另一处:

狮子说,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她的一切雕像都打倒了。(以赛亚书21:9; 47:1-15; 48:14-20; 还可参看耶利米书50:1-3)

从这些经文明显看出什么是“巴比伦”。

重要的是,要知道,当仁与信不复存在,自我之爱开始取代它们掌权时,教会就会变成巴比伦。因为自我之爱越是放任自由,就越冲上去,不仅想要统治它在地上尽可能压服的所有人,甚至还想统治天堂;而且到这时仍不罢手,竟要爬上神的宝座,将神的神性权柄据为己有。在主降临之前,这爱就是如此行的,这一点从上面所引用的圣言经文明显看出来。然而,主在世时,既通过他们完全变成偶像崇拜者,也通过在灵界对他们的最后审判而摧毁了这巴比伦。这就是先知书中关于“路西弗”的经文的意思;在这些经文中,他就是巴比伦,经上说:他被投入地狱(以赛亚书14:12-15;译注:经上将地狱译为阴间),“巴比伦倾倒了”(以赛亚书13; 21:1-10; 47; 耶利米书50-51);除此之外,经上还提到墙上的字和伯沙撒的死;以及从磐石中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这石头打碎了尼布甲尼撒所梦见的雕像(但以理书2:31-45)。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