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一、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
1.在早先《最后的审判》那本小册子里,我论述了以下主题:
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1-5节);
人类的繁衍将永不止息(6-13节);
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14-22节);
自创世以来, 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23-27节);
最后的审判必发生在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地方,因而必发生在灵界,而非世界(28-32节);
当教会走到尽头时,最后的审判就会发生;当因没有仁而没有了信时,教会就走到尽头(33-39节);
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40-44节);
最后的审判已经发生(45-52节);
巴比伦及其毁灭(53-64节);
先前的天及其废除(65-72节)。
世界和教会今后的状态(73-74节)。
一、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
1.那些不了解圣言灵义的人,只以为到最后审判之日,世界上的一切可见之物都要毁灭。因为经上说,那时,天地都要废去,神要造一个新天和一个新地。为强化这种信念,他们还指出,因为经上说,那时,所有人都从坟墓中起来,善人与恶人分开,等等。然而,圣言的字义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圣言的字义是属世的,处于神性秩序的最低层,其中一切细节都包含灵义。因此,人若仅照字义理解圣言,可能会被驱使接受各种观点,如基督教界所发生的情形;这就是为何有这么多的异端邪说,每一种都以圣言为证。
然而,由于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圣言的每个细节都包含一个灵义,甚至不知道有灵义这回事,所以那些对最后审判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值得原谅的。但现在他们可以知道,可见的天和可居的地都不会毁灭,相反,两者都将永存;“新天和新地”表示一个新教会,包括天上的和地上的。之所以说天上的一个新教会,是因为天上也有一个教会,和地上一样;也有圣言、讲道、神性敬拜,和地上一样;不同之处在于,那里的一切都处于更完美的状态,因为在那里,他们不是在自然界,而是在灵界;因此,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属灵人,不像在世上那样是属世的。关于这个主题,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特别是该书对天堂如何通过圣言与人结合(303—310节),以及天上神性敬拜(221-227节)的描述。
3820.“利亚双眼无力”表就其认知而言,对外在真理的情感是软弱的。这从“利亚”的代表、“眼”和“无力”的含义清楚可知:“利亚”是指对外在真理的情感(参看3793,3819节);“眼”是指认知(2701节);“无力”是指相对于对内在真理的情感来说就是如此。就其认知而言,或也可说,就那些具有这些情感的人而言,对外在真理的情感就是如此。这一事实从外在(即普遍)观念可以看出来,外在(即普遍)观念尚未充满其具体细节。它们是软弱而摇摇欲坠的观念,可以说一阵风就能把它们吹走,也就是说,每个观点都能将它们争取过来。但是,当这些观念充满其具体细节时,它们就变得坚定而不动摇。因为这时,它们具有拉结的“形体美丽,样貌俊秀”所表示的本质和形式,而拉结代表对内在真理的情感。
下面举例说明何谓外在真理及其情感,何谓内在真理及其情感,以及前者相对来说“双眼无力”,而后者则“形体美丽,样貌俊秀”。那些具有外在真理的人只知道要向穷人行善这一普遍真理,却不知道如何分辨谁是真正的穷人,更不知道在圣言中,“穷人”表示那些灵性上贫穷的人。因此,他们既向善人行善,也向恶人行善。殊不知,向恶人行善就是向善人行恶,因为恶人因此得着机会向善人行恶。这就是为何拥有这种简单热情的人最容易招惹狡猾的骗子。而那些具有内在真理的人则知道谁是穷人,并区别对待,照着各人的品质向他行善。
另举一例。那些具有外在真理的人只知道当爱邻舍这一普遍真理,他们以为每个人都是同等程度的邻舍,因而要以同样的爱拥抱每个人。由于这种信念,他们让自己被误导。然而,那些具有内在真理的人知道每个人属于哪种程度的邻舍,并且每个人成为邻舍的程度都是与众不同的。所以,他们知道那些具有外在真理的人所不知的无数事物。因此,他们不会让自己仅仅由于邻舍这个名而被误导,也不会因行了唯独这个名说服他们去行的良善而做出恶事。
再举一例。那些仅有外在真理的人以为在来世,有学问的人会如星辰闪耀,所有在主的葡萄园中作工的人都会得到比其他人更大的赏赐。而那些具有内在真理的人则知道,“学问”、“智慧”和“聪明”这些词用来表示那些具有良善的人,无论他们有没有人类的智慧和聪明,正是这些人如星辰闪耀。他们还知道,在主的葡萄园中作工的人各自会照着对激励他作工的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而得到赏赐;那些为了自我和尘世,也就是为了自高自傲和财富而作工的人活在肉身时就已得到回报,但在来世,他们的命运就是与恶人同在(马太福音7:22, 23)。从这些例子明显可知,那些仅有外在真理的人在认知上何等软弱!内在真理则赋予他们本质与形式,并决定了他们所具有的良善的品质。然而,那些在世时具有外在真理,同时具有简单良善的人到了来世会接受内在真理和由此产生的智慧;因为他们凭简单的良善而处于正确的状态,并具有授受它们的能力。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