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最后的审判(续) #1

1.在早先《最后的审

一、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 

1.在早先《最后的审判》那本小册子里,我论述了以下主题:

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1-5节);

人类的繁衍将永不止息(6-13节);

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14-22节);

自创世以来, 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23-27节);

最后的审判必发生在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地方,因而必发生在灵界,而非世界(28-32节);

当教会走到尽头时,最后的审判就会发生;当因没有仁而没有了信时,教会就走到尽头(33-39节);

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40-44节);

最后的审判已经发生(45-52节);

巴比伦及其毁灭(53-64节);

先前的天及其废除(65-72节)。

世界和教会今后的状态(73-74节)。

最后的审判 #14

14.基督教界完全不

三、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

14.基督教界完全不知道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人们以为天使是起初被造的,天堂是由他们形成的,或说这是天堂的来源;而魔鬼或撒旦原是光明天使,因变成反判者而与其同党被逐出,这是地狱的来源。对于基督教界的这种信仰,天使大为震惊,尤为震惊的是:人们竟然对天堂一无所知,然而,这原本是教会的主要教义之一。鉴于这种无知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他们由衷高兴,如今主乐意向人们揭示关于天堂和地狱的大量信息,用这种方式尽可能地驱散与日俱增的黑暗,因为教会已经走到尽头。因此,他们想叫我代表他们声明:在整个天堂,没有一位天使是起初被造的天使;在地狱,没有任何魔鬼曾被造为光明天使,并被逐出。无论在天堂还是在地狱,所有人都来自人类;在天堂的,是那些在世时过着天堂的爱与信的生活之人,在地狱的,则是那些在世时过着地狱的爱与信的生活之人。地狱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魔鬼和撒旦;靠后的地狱,就是被称为恶魔的人所住的地方,称作魔鬼;靠前的地狱,就是恶灵的住所,则是撒旦。至于这两种地狱各是何性质,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临近结尾的地方(536-588节)。基督教界对天堂和地狱里的人为何执守这种信念?天使告诉我说,这是由于圣言中的某些经文,他们仅照字义来理解,没有通过取自圣言的纯正教义来解释和说明;而事实上,若没有教会纯正教义的事先光照,字义会将心智朝各个方向引入歧途;无知、异端和错误由此而来。

属天的奥秘 #3816

3816.“你就得白

3816.“你就得白白地服事我吗?请告诉我,你要什么报酬”表必须有结合的手段。这从“白白地服事”和“报酬”的含义清楚可知:“白白地服事”是指没有任何有约束力的协议;“报酬”是指结合的手段。“报酬”经常在圣言中被提及,在内义上无非表示结合的手段。原因在于,天使完全不愿听到有关由于他们里面的什么东西而得报酬的任何话。事实上,他们极其厌恶为了任何良善或善行而得报酬的观念。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的自我或自己的东西只是恶,因此,他们出于自我或他们自己的东西所做的任何事,都含有报酬的反面在里面。天使还知道,一切良善皆源于主,从主流入,而这一切唯独出于仁慈。因此,他们并不是因为始于自己的东西而思想报酬。事实上,当由于良善而思想报酬时,良善本身就不再是良善。因为那时,自私的目的立刻就会粘附上去。并且,这目的越是粘附,就越引入一种否认,即否认良善源于主,并出于仁慈被赐下。结果,它会移除良善的流注,当然也会移除天堂和存在于良善及其情感中的幸福。对良善的情感,也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就包含幸福快乐在里面。这些就存在于情感和爱本身里面。出于情感及其幸福行事,同时又为了报酬这样行,是完全对立的两种动机。这就是为何当“报酬”在圣言中被提及时,天使根本感知不到任何报酬,只感知到主出于仁慈而白白恩赐的事物。
尽管如此,对那些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来说,报酬可作为结合的一种手段;因为那些尚未被引入良善及其情感,也就是尚未完全重生的人不可避免地思想报酬,因为他们所行的良善,并不是出于对良善的情感,而是出于对自己的幸福、快乐的情感,同时出于对地狱的恐惧而行出的。但当人正在重生时,这一切会颠倒过来,变成对良善的情感。当变成对良善的情感时,他就不再关注报酬了。
这一点可通过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来说明。一个热爱自己的国家,对它充满感情,以至于以出于善愿促进它的福祉为快乐的人,若在这样行时受阻,就会感到痛惜,并请求给他机会去促进它的福祉。因为这就是其情感的目标,因而是其快乐、幸福的源头。事实上,这种人会得到荣耀,被提拔到重要岗位;因为对他来说,这些是他借以服务自己国家的手段,即便这些荣耀和岗位被称为报酬。但那些对自己的国家没有感情,只对自我和尘世有感情的人则为了地位和财富而行事,地位和财富也是他们的目的。这种人把自己置于国家之前,也就是说,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前,相对来说是卑鄙的。然而,比起其他人,他们更想让人们看到,他们所行的一切,都是出于真诚的爱而行的。不过,当私下里思想这一切时,他们就会否认人能出于这种爱行事,并且惊讶于任何人都能这样行。那些在世时对自己的国家和公众利益持这种态度的人,到了来世对主的国度同样持这种态度,因为每个人的情感或爱都会跟随他,而情感或爱构成每个人的生命。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