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一、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
1.在早先《最后的审判》那本小册子里,我论述了以下主题:
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1-5节);
人类的繁衍将永不止息(6-13节);
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14-22节);
自创世以来, 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23-27节);
最后的审判必发生在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地方,因而必发生在灵界,而非世界(28-32节);
当教会走到尽头时,最后的审判就会发生;当因没有仁而没有了信时,教会就走到尽头(33-39节);
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40-44节);
最后的审判已经发生(45-52节);
巴比伦及其毁灭(53-64节);
先前的天及其废除(65-72节)。
世界和教会今后的状态(73-74节)。
24.⑴自创世之初以来,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这一点从前一章,即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的说明和解释可推知。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迄今为止,人们普遍以为,在最后审判之日,就是当灵魂回到自己的身体,从而享有被认为只属于身体的官能时以先,人不会进入天堂或地狱。许多简单人被那些研究人的内在状态,并妄称智慧的人误导接受了这种信念。这些人根本不思想灵界,只思想自然界,因而不思想属灵人,所以不知道每个人在属世人里面所拥有的属灵人和属世人一样拥有人的形式。因此,他们从来没有想到属世人从他的属灵人那里获得自己的人的形式。然而,他们原本能够看出,属灵人随意作用于属世人的整体和每个细节,而属世人凭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正是属灵人在思考和意愿,因为属世人凭自己无法做到这一点。属灵人的思维和意愿是属世人的全部中的全部;因为属世人照着属灵人的意愿行动,也照着属灵人的思维说话,并且如此彻底,以至于行为无非是意愿,言语无非是思维。这是因为若除去思维和意愿,言语和行为就立刻停止。由此可见,属灵人才是真正的人,它存在于属世人的整体和每个细节中。这意味着属世人是属灵人的一个形像,或说它的外在形式必是相似的,因为属世人的任何部分或粒子,若不从属于属灵人的行为,或说没有属灵人在其中活动,就毫无生命。但属灵人无法被属世人看见,因为属世之物看不见属灵之物,属灵之物却能看见属世之物;这符合秩序,反过来则违反秩序。因此,属灵之物流入属世之物是可能的,反过来是不可能的;这适用于视觉,因为视觉也是流入的。被称为人之灵的,正是属灵人,它在灵界处于完整的人的形式,并且(译注:肉体)死后会继续活着。
由于前面所说的聪明人或大思想者,对灵界一无所知,因而对人的灵一无所知,所以他们获得这种观念:一个人不可能拥有人的生命,或说不可能作为一个人活着,直到他的灵魂回到他的肉体,再次拥有肉体感觉。这就是关于复活的那些虚妄观念的根源,如:肉体虽被虫子或鱼吃光,或化为尘土,却仍将凭神性全能再次被收聚,重新与灵魂结合;这些事只有在世界结束时才会发生,到那时,可见的物质宇宙将要毁灭。还有其它类似观念,所有这些观念都是不可思议的,乍一看就是不可能的,并且违反神性秩序。因此,这些观念逐渐削弱了许多人的信仰,因为那些智慧思考的人无法相信他们完全不明白的东西;一个人无法相信不可能的事,也就是人判断为不可能的事。所以,那些不相信死后生命的人就利用这个论据来支持他们的否认。然而,人死后立即复活,然后被赋予完整的人的形式,这一点可见于《天堂与地狱》一书的许多章节。说这些事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由此可推知,自创世之初以来,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
6269.“以色列伸出右手来,按在以法莲的头上”表他认为真理要占据第一位。这从“伸出右手”的含义和“以法莲”的代表清楚可知:“伸出右手”是指认为占据第一位,“右手”表示第一位,这是显而易见的;“以法莲”是指理解力,因而也指信之真理,因为当人心智的理解力部分中有天堂之光所提供的视觉,因而有属灵视觉(参看6222节),信之真理就住在这理解力部分。本节,以及17-19节经文提到,以色列把右手按在以法莲的头上,左手按在玛拿西的头上;这种行为表示他认为信之真理占据第一位,仁之良善占据第二位。他之所以如此思想,是因为以色列所代表的属灵人在重生之前对它们没有别的想法。事实上,属灵人能直接意识到何为信之真理,却意识不到何为仁之良善;因为后者通过一种内在途径流入,而前者则通过一种外在途径流入,和记忆知识一样。
但没有重生的人会很绝对地说,信占据第一位,也就是说,信是教会的本质,因为这样他们就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却仍能说,他们怀有得救的希望了。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仁已完全消失,以至于几乎没有人知道何为仁,甚至因此不知道何为信的原因,因为这一个离了那一个不能存在。如果仁占据第一位,信占据第二位,那么教会的整个面貌就不同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那些过着与信之真理相一致的生活,也就是过着一种仁爱生活的人外,没有人会被称为基督徒。人们也会知道何为仁,不会基于有关信之真理的具体观念而在诸教会中作出区分,从而制造出众多教会。相反,他们会说,只有一个教会,这个教会包括所有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不仅包括那些在教会所在地区里的人,还包括那些在它之外的人。如果他们这样说,教会对诸如属于主国度的那类事物就会有一个被光照的看法;因为仁会进行光照,带来光明,而无仁之信则从来不会。与仁分离之信所带来的错误观念也会被清楚认识到。
由此可见,如果仁之良善占据第一位,也就是说,如果它是本质要素,信之真理占据第二位,也就是说,它是表达仁之良善的外在形式,那么教会的整个面貌将变得何等不同。教会的整个面貌会变得像古教会,古教会便以仁爱为教会的标志,并且除了仁爱的教义外,没有其它教义;他们由此而从主拥有智慧。该教会的性质在摩西五经中以这些话来描述:
耶和华就环绕他、教导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祂眼中的瞳人。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扇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这样,耶和华独自引导他,并无外邦神与他同在。耶和华使他乘驾地的高处,使他得吃田间的出产;又使他从磐石中咂蜜,从燧石中吸油;也吃牛群的奶油、羊群的奶、羊羔的脂油、巴珊所出的公绵羊和公山羊,与肥美的麦子,也喝血红葡萄汁酿的纯酒。(申命记32:10-14)
所以,那些属于古教会的人都在天堂,享有那里的一切幸福和荣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