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一、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
1.在早先《最后的审判》那本小册子里,我论述了以下主题:
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1-5节);
人类的繁衍将永不止息(6-13节);
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14-22节);
自创世以来, 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23-27节);
最后的审判必发生在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地方,因而必发生在灵界,而非世界(28-32节);
当教会走到尽头时,最后的审判就会发生;当因没有仁而没有了信时,教会就走到尽头(33-39节);
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40-44节);
最后的审判已经发生(45-52节);
巴比伦及其毁灭(53-64节);
先前的天及其废除(65-72节)。
世界和教会今后的状态(73-74节)。
27.⑷由于今后所有将要出生的人也会进入灵界,所以显而易见,灵界规模庞大,并且具有这样的性质,各个星球上的人所住的自然界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这一点从自创世之初以来已经进入并聚集在灵界的不计其数的人明显看出来,从未来加入他们的不断增长的人类也可以推断出来;并且这一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如前所示(6-13节),因为人类在地上的繁衍将永不止息。
当我的眼睛(译注:灵眼)被打开时,我有时会看到已经在那里的人数量何等庞大,多到几乎数不清,因为仅仅在一个地方和一个区域就有千千万万的人。那么其它地方又必有多少人呢?那里的所有人都聚集成各个社群,这些社群为数众多,各在其位的每个社群形成三层天堂和它们之下的三层地狱。因此,有些人在高处,有些人在中间,有些人在他们下面;有些人在他们之下的最低区域或地狱。那些在上层的人就像世人住在城市那样毗邻而居,总计有数十万人。由此明显可知,从那里的人数来看,世人所住的自然界无法与灵界相比。所以当一个人从自然界跨入灵界时,就好像从一个小村子来到一座大城市。
就质量而言,自然界也无法与灵界相比,这一点从以下证据明显看出来,即: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灵界都有;除此之外,灵界还有无数这个世界上从未看见,或不能看见的事物,因为灵界的一切属灵事物都按自己的独特方式以一种看似属世事物的形式来体现,并且各都具有无限的多样性。属灵事物在质量上远远超越属世事物,以至于能被属世感官所感知的事物很少;对于从属灵心智所接受的东西,属世感官从中连千分之一都接受不到。属灵心智的一切活动,都以那里的人看得见的形式来呈现。这就是灵界的宏伟壮观景象无法描述的原因。而且这些会随着在天堂的人类数目增多而增长,因为那里的一切事物都以对应于各人在爱与信,因而在聪明与智慧上的状态的形式来显现。因此,随着人数的增长,它们的多样性也不断增长。这就是为何那些被提入天堂的人都说,他们在那里所看见和听见的东西,都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的。
这些证据足以证实,灵界具有这种性质:自然界无法与之相比。至于它是什么样,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那里论述了天堂的两个国度(20-28节);天堂社群(41-50节);天堂里的代表和表象(170-176节);天堂天使的智慧(265-275节)。然而,那里所描述的事物还是极少数的。
9094.“也要平分死牛”表伤害性的情感也将被驱散。这从“死物”和“分”的含义清楚可知:“死物”是指邪恶和虚假,如前所述(9008节),因此,“死牛”表示属世人中对邪恶和虚假的情感,因而表示一种伤害性的情感,因为邪恶通过虚假造成伤害;“分”是指驱散(9093节)。包含在本节内义中的事物不容易解释明白。它们都是诸如能被天使理解,但只能在某种程度上被世人理解的那类事物。因为天使在从主流出的光中看见圣言的奥秘;在这光中,无数事物变得可见,这些事物都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甚至在人活在肉身时无法进入人所能领受的思维观念。原因是,对世人来说,天堂之光流入世界之光,从而流入那里诸如要么消灭、要么弃绝天堂之光、要么使这光变暗,由此削弱它的那类事物,这些事物就是世俗和肉体的挂怀,尤其是从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所流出的挂怀。正因如此,属于天使智慧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描述,也无法理解。
然而,人在抛弃肉体,也就是死后就会进入这种智慧;不过,只有在世时从主接受信与仁的生命之人才能进入。因为接受天使智慧的能力就在信与仁之良善里面。大量经历使我得知,天使在天堂之光中所看见并思想的事物是无法描述的。当我被提升到这光中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天使在那里所说的一切。但当我从那里被降到外在人或属世人的光中,并在这光中想要回想起我在那里所听到的事物时,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甚至无法通过思维观念来理解它们,除了少数事物之外,连这些少数事物也只能以一种模糊的方式来理解。由此明显可知,在天堂所看见并听见的事物都是诸如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的。
从至内在隐藏于圣言内义中的事物就是这个样子。本节和下一节中的内义内容也是这种情况。那里的事物能被解释明白的是这些:与人同在的一切真理都从属于某种爱的情感那里拥有生命。真理若没有来自爱的生命,就像从没有一个观念的嘴里发出的声音,或像机械人发出的声音。由此明显可知,人的理解力的生命来自他的意愿的生命;因此,真理的生命来自良善的生命;因为真理占据理解力,良善占据意愿。因此,如果有两种不从同一种总体情感,而是从不同的情感接受自己生命的真理存在,那么它们必被驱散,因为它们彼此冲突。当真理被驱散时,它们所属的情感也被驱散。因为有一种总体情感将与人同在的一切真理都聚拢它在下面;这种总体情感就是良善。这些就是关于两个人的牛,其中一只牛击伤另一只牛,以致它死,现在活牛被卖掉,价银被平分,死牛也被平分在内义上所表示的能被阐明的一切。
凡属教会的,谁不知道圣言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神性?但如果只是按照字义来考虑并解释关于牛和驴掉在坑里,以及牛用角抵触的律法,谁又能在这些律法中看见任何神性事物?然而,这些律法都是神性,甚至在字义上也是,只要同时在内义上来考虑并解释它们,因为就内义而言,圣言的每一个细节都在论述主,祂的国度和教会,因而论述神性事物。事实上,任何事物若要是神性和神圣的,就必须论述神性和神圣的主题;所论述的主题使它这样。世俗和民间的规定,如主从西乃山上所宣布并包含在出埃及记的这一章和随后几章中的典章、律例和律法,都是经由灵感而来的神性,是神圣的。然而,灵感(inspiration)不是口述,而是来自神性的流注。从神性流入之物都经过天堂,在那里它是属天和属灵的。但当它进入世界时,就变成世俗的,然而含有属天和属灵之物在里面。由此明显可知圣言的神性源自哪里,在圣言中居于何处,以及何为灵感(inspiration)。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