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最后的审判(续) #1

1.在早先《最后的审

一、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 

1.在早先《最后的审判》那本小册子里,我论述了以下主题:

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1-5节);

人类的繁衍将永不止息(6-13节);

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14-22节);

自创世以来, 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23-27节);

最后的审判必发生在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地方,因而必发生在灵界,而非世界(28-32节);

当教会走到尽头时,最后的审判就会发生;当因没有仁而没有了信时,教会就走到尽头(33-39节);

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40-44节);

最后的审判已经发生(45-52节);

巴比伦及其毁灭(53-64节);

先前的天及其废除(65-72节)。

世界和教会今后的状态(73-74节)。

最后的审判 #70

70.这类社群或天堂

70.这类社群或天堂之所以被容忍,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他们通过表面的圣洁,以及表面的诚实和公正而与简单的善人联结,无论是构成最低层天堂的善人,还是仍在灵人界,尚未获准进入天堂的善人。在灵界,所有人都与同类灵人接触并联结。最低层天堂和灵人界中的简单善人主要关注外在,尽管他们本人内在并不邪恶。因此,如果在指定时间之前他们就被拆开,天堂的最低层就会被撕裂,而最低层是天堂的高层停靠于其上的基础。

主在下面这段经文中教导,这就是为何他们被容忍,直到末期:

家主的仆人来对他说,主啊,你不是撒好种在田里吗?从哪里来的稗子呢?他们说,你要我们去薅出来吗?他说,不必,恐怕薅稗子,也把麦子连根拔出来。容这两样一齐生长,直到收割。当收割的时候,我要对收割的说,先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烧掉。惟有麦子要收在我的仓里。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收割的时候就是时代的完结。正如将稗子薅出来用火焚烧,时代的完结也要如此。(马太福音13:27-30, 37-40)

这“时代的完结”表示教会的末期;“稗子”表示那些内心邪恶的人;“麦子”表示那些内心良善的人;“将稗子薅出来,捆成捆,好烧掉”表示最后的审判。

在这一章,主以聚拢各种鱼的比喻表达类似的含义;好的收在器具里,不好的丢弃了。论到这些人,经上还说:

时代的完结也要这样;天使要出来,从义人中把恶人分别出来。(马太福音13:47, 48, 49)

这些人被比作鱼,是因为就圣言的灵义而言,“鱼”表示那些属世和外在的人,无论善恶。至于“义人”的含义,可参看下面的脚注。

脚注:

1.在圣言中,“捆”表示在一个人里面将真理或虚假排列成各个系列,所以“捆”也表示拥有这些真理或虚假的人(AC4686—4687, 5339, 5530, 7408, 10303节)。“人子”是指神性真理方面的主(AC1729, 1733, 2159, 2628, 2803, 2813, 3373, 3704, 7499, 8897, 9807节)。“子”是指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情感(AC489, 491, 2623, 3373, 4257, 8649, 9807节),所以“天国之子”表示那些对来自良善的真理拥有情感的人,“恶者之子”表示那些对来自邪恶的虚假拥有情感的人;因此,后者被称为“稗子”,前者被称为“好种”,因为“稗子”表示来自邪恶的虚假,“好种”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田里的种子”表示一个人从主所获得的来自良善的真理(AC1940, 3038, 3310, 3373, 10249节)。在反面意义上,“种”表示来自邪恶的虚假(AC10249节)。“田里的种子”也表示通过来自圣言的神性真理对心智的滋养;“撒种”就是教导(AC6158, 9272节)。“时代的完结”表示教会的末期(AC4535, 10622节)。

2.就圣言的灵义而言,“鱼”表示属世人或外在人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因而也表示属世人或外在人,无论善恶(AC40, 991节)。各种动物对应于诸如在人里面的那类事物(AC45—46, 246, 714, 719, 2179—2180, 3519, 9280, 10609节)。在圣言中,主的公义和功德被归于的人被称为“义人”;如果他们的公义和功德来自他们自己,他们就被称为“不义的人”(AC5069, 9263, 9486节)。

天堂与地狱 #499

五十二、人死后的第二

五十二、人死后的第二个状态

499.人死后的第二个状态被称为其内层的状态,因为那时,他被引入其心智,也就是其意愿和思维的内层;而他在第一个状态下所处的外层则进入休眠状态。凡对人的生活、言行有所思考的人都能知道,每个人都有外层和内层,也就是外层和内层的思维和意图。他能从以下事实知道这一点,即:在社会生活中,人在思想其他人时,所根据的是他们的名声,以及从有关他们的谈论或传闻所听来和获知的信息;但他不会照自己的实际想法与他们交谈;即便他们是恶人,他也会以礼相待。这种情形在伪装者和谄媚者身上尤其明显,他们所言所行是一套,所思所愿完全是另一套;伪善者也一样,他们在谈论神、天堂、灵魂救赎、教会真理、其国家福祉和邻舍时,貌似出于信和爱,但他们心里却不这样想,并且唯独爱他们自己。

这一切清楚表明,思维有两种,一种是外层的,另一种是内层的;有些人出于外层思维说话,但出于内层思维却有不同的感觉;这两种思维保持分离,因为内层被小心翼翼地防止流入外层,以某种方式暴露出来。人凭创造被如此形成,以致他的内层思维根据对应与他的外层思维构成一体;这些在那些处于良善的人里面构成一体,因为这种人只思想和谈论良善。但在那些陷入邪恶的人里面,内层和外层思维并未构成一体,因为这种人想的是邪恶,说的却是良善。这意味着秩序颠倒了,因为对他们来说,良善在外,邪恶在内。因此,邪恶辖制良善,使它像奴仆一样顺从自己,好叫它作为达到其目的的手段而服务于自己,而这目的与他们的爱具有一样的性质。由于他们所说和所行的良善含有这样的目的,所以很明显,他们的良善并非真的良善,而是沾染了邪恶,无论就外在形式而言,它在那些不了解他们的内层之人看来显得多么良善。

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却不然。对他们来说,秩序并未颠倒;良善从内层思维流入外层思维,因而流入言语和行为。这就是人被造所进入的秩序;因为在天堂和天堂之光中,这就是那里的人之内层。由于天堂之光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因而是在天堂的主(参看126-140节),所以这种人被主引导。我提及这一切是为了说明,每个人都有内层思维和外层思维,并且这些思维彼此截然不同。当提及思维时,也可理解为意愿,因为思维出于意愿,没有人能脱离意愿进行思考。由此可见何谓人的外层状态和内层状态。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