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最后的审判(续) #2

2.写《最后的审判续

2.写《最后的审判续》的主要是为了让人们知道最后的审判之前,世界和教会是什么状态,自此以后是什么状态,以及对改革宗的最后审判是如何完成的。

最后的审判 #1

1.那些不了解圣言灵

一、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

1.那些不了解圣言灵义的人,只以为到最后审判之日,世界上的一切可见之物都要毁灭。因为经上说,那时,天地都要废去,神要造一个新天和一个新地。为强化这种信念,他们还指出,因为经上说,那时,所有人都从坟墓中起来,善人与恶人分开,等等。然而,圣言的字义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圣言的字义是属世的,处于神性秩序的最低层,其中一切细节都包含灵义。因此,人若仅照字义理解圣言,可能会被驱使接受各种观点,如基督教界所发生的情形;这就是为何有这么多的异端邪说,每一种都以圣言为证。

然而,由于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圣言的每个细节都包含一个灵义,甚至不知道有灵义这回事,所以那些对最后审判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是值得原谅的。但现在他们可以知道,可见的天和可居的地都不会毁灭,相反,两者都将永存;“新天和新地”表示一个新教会,包括天上的和地上的。之所以说天上的一个新教会,是因为天上也有一个教会,和地上一样;也有圣言、讲道、神性敬拜,和地上一样;不同之处在于,那里的一切都处于更完美的状态,因为在那里,他们不是在自然界,而是在灵界;因此,那里的所有人都是属灵人,不像在世上那样是属世的。关于这个主题,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特别是该书对天堂如何通过圣言与人结合(303—310节),以及天上神性敬拜(221-227节)的描述。


属天的奥秘 #1285

1285.“并且全地

1285.“并且全地只有一种语言”表示各个地方的人们在总体方面都持守同一种教义,这从稍后论述的圣言中“语言(或嘴唇)”的含义清楚可知。本节用这几句话描述了古教会一直以来的状态,也就是说,它持守某种总体的教义。而下一节则描述了它如何开始被篡改和掺假;由此直到第九节则描述了它如何变得彻底败坏,以至于不再有任何内在敬拜。紧接着论述的主题是由希伯开始的第二个古教会;最后是第三个古教会,也就是犹太教会的开始。因为大洪水后相继有三个教会。
至于第一个古教会,尽管它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但在语言上为一,在话语上也为一,也就是说,它共享一种教义,无论总体方面还是具体细节;而它的敬拜,无论内在还是外在,在各个地方都是不同的,如前一章所示,其中提到的各个民族表示不同的教义和仪式。情况是这样:天堂由无数社群构成;这些社群都各不相同,但却为一,因为它们都作为一体被主引领(对此,参看457, 551, 684, 685, 690节)。这方面的情况和人一样,尽管人体里面有如此多的脏腑,这些脏腑和其它器官,跟肢体一样,又有如此多的小脏腑,其中每一个都发挥与众不同的功能,然而它们全部和每一个都作为一体由一个灵魂来掌控。或这就像人体,它拥有运用其力量和动作的不同方式;然而,这一切都由一个心脏运动和一个肺脏运动来掌控,并构成一体。它们之所以能以这种方式行如一体,是因为天堂只有一个流注,每个人都照自己的个性接受这流注。该流注是从主、祂的怜悯和生命而来的一种情感流注。尽管只有一个流注,但一切事物却作为一体顺从和跟随。这是天堂居民所共享的相爱的结果。
这就是第一个古教会的情况;因为尽管敬拜的种类有很多(有的是内在的,有的是外在的),总体上和民族一样多,具体地和构成民族的宗族一样多,细节上和教会里的人一样多,但它们却都有“一种语言和一样的话”;也就是说,它们都有一种教义,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当所有人拥有相爱或仁爱时,教义就为一。相爱或仁爱使他们合而为一,尽管他们具有多样性,因为他们出于多样性而构成一体。所有人,无论有多少,即便数以百亿计,若处于仁爱或相爱,就会有一个目标,即:共同利益、主的国和主自己。教义和敬拜上的多样性又像人的感官和脏腑的多样性,如前所述,它们有助于整体的完美。当教义或敬拜各不相同时,主就通过仁爱以适合每个人个性的不同方式流入和作工。祂就这样在地上如在天上那样将所有人都安排得井然有序,无论总体还是细节。主的旨意就是以这种方式成就的,如祂自己所教导的,“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马太福音6:10)。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