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关于圣言或圣经 #12

12.XII.藉由圣

12.XII.藉由圣言的启示

凡对真理拥有属灵情感,也就是热爱真理本身,因为它是真理的人在阅读圣言时,都被主启示;而一个只出于被称为求知欲的对真理的属世情感而阅读圣言的人则不然。后者只看见符合他的爱,或符合他要么为自己所寻求,要么从其他人那里通过听说或阅读所获得的原则的东西。因此,必须简要说明哪种人会通过圣言获得启示,为什么。

一个避开邪恶,因为它们是罪并反对主,反对祂的神性律法的人就是那获得启示的人。属灵心智只在这种人里面打开,并且它打开到何等程度,天堂之光就进入到何等程度,而圣言中的一切启示都来自这天堂之光。原因在于,这时人拥有对良善的意愿;当这意愿指向功用或有用的目的(即阅读圣言)时,它在理解力中首先变成对真理的情感,接着变成对真理的感知,然后通过理性之光变成对真理的思考,进而变成决定和结论;一旦这决定和结论从理解力进入记忆,它也就进入了生活,从而长久保留下来。这就是圣言中的一切启示行进的路径,也是人的改造和重生的路径。

但首先,记忆必须有属灵和属世事物的知识或概念,因为这些知识或概念是主通过天堂之光进入其中运作的仓库或器皿。它们越丰富,越摆脱被确认的虚假,所赐下的感知就越明智,结论就越明确。神性运作不可能降至一个头脑空空和愚蠢呆滞的人,如一个不知道主是纯粹的爱和纯粹的怜悯,是良善本身和真理本身,并且爱本身和良善本身本质上是这样,它们不能向任何人行恶,或发怒、报复的人;或一个不知道圣言的字义在许多地方是照着表象来写的之人。这样一个人不能被圣言启示,因为经上论到耶和华说,祂发怒,发烈怒,并将火和怒归于祂,如说祂的怒火直烧到最低层的地狱,或极深的阴间(申命记32:22);灾祸若临到一城,无不是耶和华所降的(阿摩司书3:6);耶和华怎样喜悦行善,也要照样喜悦行恶(申命记28:63);在主祷文中,说祂将人引入试探;还有其它地方。

揭秘启示录 #802

802.我们说,正是

802.我们说,正是由于“巴比伦城”所指的天主教,才有了对圣言的一切真理、因而对教会的一切神圣事物的玷污和亵渎;前面多次说明,该宗教不仅玷污了圣言的良善与真理,还亵渎了它们;因此,在圣言中,“巴比伦”(或“巴别”)表示对神圣事物的亵渎。现在说一说这种亵渎过去是如何发生的,现在又是如何发生的。前面说过,源于自我之爱而对统治教会的神圣事物、统治天堂的,因而统治主的一切神性事物的爱就是魔鬼(796, 797节)。由于作为目的这种统治占据了那些建立该宗教之人的心智,所以他们不能不亵渎圣言和教会的神圣事物。假如这爱,也就是魔鬼,从内在占据某人的心智,如一切主导爱那样;那么将某个神性真理从外在摆在它眼前,它岂不会将其撕成碎片,扔在地上,踩上几脚,然后召唤与它自己一致的虚假以取代之?
对拥有世上一切事物的爱就是撒旦,并且魔鬼与撒旦行如一体,好像同盟,如同从这一种爱陷入另一种爱。由此可以推断为何在圣言中,“巴比伦”表示亵渎。例如:将以下神性真理摆在这爱,也就是魔鬼面眼前,即:要敬拜和尊崇的唯有神,而不是任何人;教皇代理权是一个必须弃绝的捏造和臆想;还有这个真理:向死人祈求、在他们的画像前跪拜、亲吻他们和他们的骨头,是一个也必须弃绝的全然可憎的偶像崇拜行为。这爱,也就是魔鬼,岂不会怒火中烧地拒绝这两个真理,严厉谴责它们,并将其撕成碎片吗?
此外,如果有人对这爱,也就是魔鬼说,相当于改造和重生、因而救赎和拯救一个人的打开和关闭天堂,或捆绑和释放,因而赦罪,是纯粹的神性;人若将任何神性之物据为己有,必是亵渎神;彼得并没有将任何这类事物据为己有,也没有行使过任何这类权柄;而且,继任是这爱的捏造,圣灵从这个人转到那个人那里也是捏造;若听到这些事,这爱,也就是魔鬼,岂不会用诅咒的话责骂说这话的人,并在怒火中把他交给裁判人,将其投入死牢?若有人进一步说,主的神性权柄如何转到你那里?主的神性如何能与祂的灵魂并身体分离?按照你的信仰,这岂不是不可能?父神如何能将祂的神性能力引入圣子,不是引入祂的神性,也就是容器吗?这神性能力又如何能转录到一个人里面,以至于成为他的?以及其它诸如此类的话。听到这些话,这爱,也就是魔鬼,岂不会哑口无言,内心却充满怒火,咬牙切齿喊着说:“把他押出去,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出去,叫所有人都出去,让他们看看这个大异端,找个乐子”?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