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关于圣言或圣经 #6

6.VI.圣言和自然

6.VI.圣言和自然神学:若没有圣言并源于圣言,自然神学什么都不是;圣言风格的卓越性

我曾听见在世时曾是学者的灵人之间的一场激烈争辩,其中一些人的学问来自圣言,另一些人的学问只来自属世之光。后者坚持认为有自然神学就足够了,认为无需圣言,单单自然神学就能教导、甚至光照一个人,使他清楚看到有一位神,有一个天堂和一个地狱,灵魂拥有不朽,因而拥有永生。而前者却说,唯独圣言教导这些主题,并赋予光照。只维护自然神学的灵人开始猛烈攻击站在圣言这一边的灵人,这种攻击持续了好几天;这些灵人在心里思考,并最终说,圣言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它在许多地方的书写风格如此简单,同时又如此模糊,以至于它并不能教导人,更不用说光照了。他们说,反倒是一些学者的著作远胜于它,如西塞罗、塞涅卡和一些现代学者的著作。但他们得到的答复是,圣言的风格比全世界所有学者的风格都卓越得多,因为圣言里面没有一句话,甚至没有一个词,或一个字不包含主的某种东西,因而包含天堂和教会的某种东西在里面。事实上,圣言来自神,因而在其核心处是属灵的,这神性从内层隐藏在圣言中,如同灵魂隐藏在身体中。当一个人虔诚阅读圣言时,这神性就在天使眼前依次展开;而天使则被其中所展开的属灵神圣深深打动,这种神圣感被传给这个人。由此清楚可知,圣言的真正风格无论看上去多么简单,都无限超越世上最有学问的人所采用的任何风格,因为后者的风格无论打磨得多么光亮,显得多么优雅和高尚,仍实现不了与天堂的交流,因而与圣言的风格相比,根本一文不值。

支持自然神学的灵人的确听到了这些话,却仍拒绝接受它们,因为他们在世时完全蔑视圣言;那些在世时蔑视圣言,并利用圣言经文来确认自己的蔑视之人死后仍继续蔑视它。因为凡在世上所采取并确认的关于神和圣言的原则,死后仍然扎根如此之深,以至于无法拔除。于是,这些灵人因不与天堂相通,而是与地狱相通,故开始联合地狱里的一些撒旦,直到最终他们和撒旦同声说话,咬牙切齿,放话要杀害圣言支持者的灵魂。然而,他们根本不能对他们做什么,因为主站在支持圣言的那一方,而撒旦站在反对圣言的那一方。因此,前者被接进天堂,后者被投入地狱。

后来,论到自然神学,天使说,若没有圣言,自然神学什么也揭示不出来,只能证实从圣言所知道的教会教义的要点。此外,他们说,通过理性之光所累积的来自自然界的证据证实或巩固了属灵真理,因为每个人都有对属灵事物的某种属世观念。这使得他将这些事物存在记忆中,他还能从记忆中把它们召唤到思维,理性思考并表达它们。因此,如果在自然界中发现额外的证据,这会证实或巩固真理。然而,天使说,务必小心谨慎,决不可抓住虚假以取代真理,因为聪明人能像证明真理那样来证明虚假。因此,异端邪说能被如此证实或巩固,甚至于摧毁真理本身。

天使补充说,没有人能从自然神学进入属灵神学;相反,每个人都从属灵神学进入自然神学,因为后一种进入符合神性秩序,而前一种进入违反神性秩序。事实上,属世事物都是粗糙和不纯净的,而属灵事物都是精细和纯净的。从粗糙和不纯净进入精细和纯净是不可能的,但反过来是可能的。天使能往下看,并看见在他们之下的一切事物;但没有人能从下面看见天堂里的事物。事实上,一位天使能看见比他自己更粗糙的灵人,而灵人却看不见比他自己更纯净的天使。这就是为何当这些灵人升到天使所住的天堂时,如经常发生的情形,他们一个天使都看不见,甚至连天使的房屋也看不见,因而边离开边说,那个地方空无一物,是没有人烟的荒漠。

圣言也是如此。那些不基于圣言来相信圣言的人决不会基于自然界来相信任何神性事物,因为主教导说:

他们有摩西和先知,让他们听他们吧。他们若不听摩西和先知,就是有人从死里复活,他们也不会信服的。(路加福音16:29, 31)

若有人拒绝圣言,只基于自然界来相信,情况也一样。至于一些身为异教徒的古人,如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和其他人,他们虽写下神的存在和灵魂的不朽,却不是从他们自己的属世之光,而是从拥有神性启示的古人的宗教中获得这种知识的,这种神性启示逐渐传给了外邦人或异教徒。

揭秘启示录 #712

712.启16:19

712.启16:19.“那大城裂为三段,列族的城也都倒塌了”表因着这些事,该教会在教义上被完全毁灭了,因而它所发出的一切异端邪说也被完全毁灭了。“城”表示教会的教义,或也可说,表示教义方面的教会(参看194,501, 502节);因此,“列族的城”表示它所发出的众多异端教义或异端邪说。“裂为三段”表示完全被毁灭;在圣言中,“裂开”表示被驱散,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不连贯,“三”表示全部和整体(400, 505节);因此,“裂为三段”表示被完全毁灭。论到“列族的城”的“倒塌”也表示被毁灭。经上之所以说“那大城裂为三段,列族的城也都倒塌了”,是因为刚才提到了地震,这些事就在地震中发生的。“大城”是指前面(启示录11:8)所论及的大城,在那里它被称为“所多玛和埃及”(参看501-504节)。“城”之所以表示教义,因而“诸诚”表示诸教义,是因为“地”,尤其“迦南地”表示教会;并且由于教会通过并照着教义而成为教会,故“诸诚”表示诸教义。这些也在诸城被教导,因为犹太会堂就在诸城中;圣殿在耶路撒冷;正因如此,从普遍意义上说,“耶路撒冷”表示教义方面的教会。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