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关于圣言或圣经 #7

7.VII.圣言的属

7.VII.圣言的属灵意义;关于对应

自然界中的每一个事物都对应于某种属灵事物。人体的每一个部位也是如此,这一点可参看《天堂与地狱》的两章(87-115节)。但如今却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对应。然而,在上古时代,对应学是学问中的学问,知识中的知识,或说学问或知识的女王,因而如此普遍,以至于上古之人都根据对应关系来写他们所有的手稿和书卷。上古之人的寓言和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就具有这种性质。《约伯记》作为古教会的一本书,就充满对应关系。

所有古教会都是代表天上事物的教会;其所有的仪式,以及所有用来建立敬拜的条例,都完全由对应构成。建立在雅各子孙当中的教会也是如此;燔祭和祭祀及其一切细节都是对应;会幕及其中的一切事物也都是对应;他们的节期,如无酵节、住棚节和初熟节,同样是对应;他们所有的律例和典章亦是如此。由于对应是存在于自然界终极层面的那类事物,并且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一种对应关系,这类事物也具有一种含义,所以可推知,圣言的字义完全是由对应构成的。主因出于神性说话,并且说圣言,故也通过对应说话。从神性降下来,并且本身为神性之物在终极层面都会降至诸如对应于神性、属天和属灵事物的那类事物,因而降至诸如将属天和属灵事物隐藏在其至内层,并具有这种含义的那类事物。从《属天的奥秘》可以进一步看出什么是对应,那里解释了创世记和出埃及记中的对应;取自《属天的奥秘》的关于对应的引文汇编,可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和《天堂与地狱》。圣言的灵义或内义无非是根据对应关系所展开的字义,因为当世人以属世的方式思想他在圣言中所读到的东西时,字义就教导天堂里的天使所感知到的属灵内容。

我从天堂听见并感知到,上古教会的人,也就是在创世记头几章的灵义上,亚当和夏娃所指的那些人,与天堂天使具有如此密切的联系,以致他们能通过对应与天使交谈。因此,他们的智慧状态是这样:凡他们在地上所看到的东西,他们同时以属灵的方式来感知,从而与天使结合。我被告知,创世记(5:21-24)提到的以诺和他的同伴,从上古之人的口中收集对应关系,并把对应的知识传给后代。结果,对应的知识或说对应学不仅广泛传播,还在亚洲许多国家被大力推崇,尤其在埃及、亚述、巴比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和迦南地。对应学又从那里传到希腊,但在希腊却被转化为神话寓言。这一点仅从关于雅典附近的奥林匹斯山、赫利孔山和品都斯山的故事,以及关于名为珀伽索斯的飞马的故事足以清楚看出来,这飞马用蹄子踏开一个源泉,九位缪斯在这源泉周围建立家园。因为大山,像赫利孔山,因对应而表示高层天堂;大山之下的小山,像品都斯山,表示高层天堂之下的天堂。飞马珀伽索斯表示被属灵视觉光照的理解力;源泉表示聪明和学问,九个缪斯表示真理的概念和各种知识。希腊的上古作家所写的被称为神话寓言的其余故事也具有这种性质;奥维德把这些故事收集并记录在他的《变形记》中。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教会的代表沦为了偶像崇拜;然后,按照主的圣治,对应学逐渐被抹去,在以色列和犹太民族当中则完全被摧毁和灭绝。事实上,这个民族的敬拜完全是代表性的,但他们却不知道任何代表性的事物表示什么,因为他们完全是属世人,因而不能,也不想知道关于属灵人及其信和爱的任何事,以及关于对应的任何事。

古时各民族的偶像崇拜之所以来源于他们当中的对应学,是因为出现在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对应关系,如不仅树木有对应关系,而且各种牲畜和飞鸟,以及鱼类等等也都有对应关系。拥有对应学的古人给自己制造了对应于属灵事物的各种形像,并以它们为乐,因为它们表示诸如与天堂,因而与教会有关的那类事物。因此,他们把这些形像不仅摆在他们的神殿中,还摆在他们家里,不是为了崇拜,而是为了回想所表示的天上事物。故在埃及,他们立起牛犊、公牛、蛇、孩童、老人、少女和其它许多事物的形像,因为牛犊表示属世人的纯真,公牛表示属世人的情感,蛇表示属世人的谨慎,孩童表示纯真,老人表示智慧,少女或童女表示对真理的情感,等等。对应学在那里丧失之后,他们的后代不知道古人所立的形像和样式表示什么,就开始把它们作为圣物来敬拜,最后则拜为神明,因为它们被摆在了神殿之内和附近。

埃及的象形文字来自这一源头。其它民族当中的其它类似事物也来自这一源头,如在亚实突的非利士人当中的大衮;他上半部分像一个人,下半部分像一条鱼。之所以构思出这个形像,是因为人(即男人)表示理性的聪明,鱼表示属世知识。这也是为何古人在花园或小树林中照着树木的种类举行敬拜,又为何他们的神圣仪式在大山上举行。

因为花园和小树林表示属灵的聪明,每种树都表示属灵聪明的某个细节。例如,橄榄树表示其爱之良善,葡萄树表示其信之真理,香柏木表示其理性,等等。大山表示天堂,这就是为何上古之人在大山上举行敬拜。对应学仍保留在许多东方民族当中,直到主降临,这一点从主刚出生时来拜见祂的三个东方智者明显看出来。因此,有一颗星在他们前头行,他们还带来黄金、乳香和没药(马太福音2:1-11)。天使也告诉了牧羊人,让他们知道这是主自己,又给他们一个记号,让他们看见祂裹着襁褓躺在马槽里,因为客店里没有地方了(马太福音2:6-12)。在智者前头行的“星”表示来自天堂的知识,因为在圣言中,星表示知识。“黄金”表示属天良善,“乳香”表示属灵良善,“没药”表示属世良善;一切敬拜都来自这三种良善。牧羊人在“马槽”中找到为婴孩的主,这“马槽”表示属灵的喂养,因为从马槽吃草的“马”表示理解力的事物。“没有地方的客店”表示犹太教会,那时犹太教会没有属灵的喂养,因为圣言的一切,因而他们敬拜的一切细节都被玷污和歪曲了。这就是为何“要给他们一个记号”,表明这就是主(路加福音2:12)。

然而,对应学在以色列和犹太民族当中已经荡然无存,尽管其敬拜的一切,赐给他们的一切律例和典章,以及圣言的一切都是纯粹的对应。原因在于,这个民族心里是崇拜偶像的,并且具有这种性质:它甚至不想知道他们敬拜的任何细节具有任何属天和属灵的含义。因为他们想要的是这一切事物本身就是神圣的,并且在他们当中于外在形式上也是神圣的。因此,如果属灵和属天事物被揭示给他们,他们不仅会弃绝,还会亵渎它们。正因如此,天堂向他们关闭,以致他们几乎不知道他们死后会活着。事实的确如此,这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不承认主,尽管整部圣经都在预言祂,并预告了祂的降临。他们弃绝主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祂教导他们天国,而不是地上的国,因为他们想要一个高举他们在全世界所有民族之上的弥赛亚,而不是一个眷顾他们永恒救赎的弥赛亚。此外,他们说,圣言本身包含许多奥秘,他们称这些奥秘为神秘;但他们不想知道这些奥秘涉及主和祂的国度;不过,若被告知这些奥秘涉及黄金和炼金术,他们就想知道了。

那些时代过后,对应学之所以没有被披露,是因为初期教会的基督徒都很单纯,对应学不能向他们披露;即便披露,对他们也毫无用处,他们也不会明白。这段时期过后,整个基督教界因最终沦为巴比伦的天主教而笼罩在黑暗中。那些属于巴比伦,使自己确信虚假的人大部分是属世和感官人;这些人既不能也不想理解属灵之物,也就是属世事物与属灵事物的对应关系。因为那样他们将不得不信服,“彼得”不是指彼得,圣言直到其至内在元素都是神性,相比之下教皇诏书根本不重要。但宗教改革之后,人们开始区分信与仁,并敬拜三位格的一位神,从而制造了三神,只是将这三神称为一神;所以天上的真理向他们隐藏,免得倘若这些真理被揭示出来,人们就歪曲它们,并利用它们来支持唯信,却一个也不用来支持仁和爱。因此,如果那时圣言的灵义被揭示出来,他们就会因歪曲这些真理而向自己关闭天堂。

事实上,每个人都被允许简单地理解圣言的字义,只要他不如此坚信圣言所包含的真理的表象,以至于摧毁真正的真理。因为基于教义的虚假来诠释圣言的灵义会关闭天堂,并且打不开天堂;但基于教义的真理来诠释灵义则打开天堂,因为灵义是天使所掌握的意义。因此,灵义能使一个人与天使一起思考,从而在其理解力中与他们结合。

但一个人若已经陷入教义的虚假,又想根据某种对应的知识来探究灵义,就会歪曲它。另一方面,如果一个人先掌握纯正真理,情况就不同了;这灵义与真理一致,并因它们而变得清晰,因为灵义在天堂之光中。但灵义与虚假根本就不一致,若有这真理的任何东西显现,天堂之光就会被幽暗取代。因为天使会转身离开他,从而向他关闭天堂。主的里衣就是指圣言的属灵意义,这里衣没有缝儿,兵丁没有分它。而兵丁所分的外衣是指圣言的属世意义,也就是字义(约翰福音19:23-24)。在圣言中,“衣服”表示真理,“主的衣服”则表示神性真理。这就是为何当主在彼得、雅各和约翰面前变像时,祂的衣裳洁白如光(马太福音17:1-2; 马可福音9:2-3; 路加福音9:28-29)。

如今主之所以揭开圣言的灵义,是因为纯正真理的教义现在被揭示出来了。该教义部分包含在《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中,现在包含在正在出版的几本小书中(译注:即四教义)。由于只有该教义与圣言的灵义一致,所以现在灵义与对应学一起首次被披露出来。这灵义还由带着荣耀和能力出现在天上云中的主来表示(马太福音24:30),马太福音24章论述了时代的完结,时代的完结是指教会的末期。在圣言中,无论在此处还是在别处,“天上的云”都表示字面上的圣言,或圣言的字义;相对于灵义,字义就像一片云。而在圣言中,无论在此处还是在别处,“荣耀”都表示灵义上的圣言,或圣言的灵义,这灵义也是在光中的神性真理;“能力”是指灵义在圣言中所拥有的力量或能力。启示录也预言了灵义上的圣言的启示。在启示录,灵义由“白马”(启示录19:11-14)和所有人都被邀请并聚集来赴的“神的大筵席”来表示(启示录19:17)。

启示录还预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灵义不会得到承认。兽和地上的君王与坐在白马上的那一位争战(启示录19:19)是指不承认灵义这种事只发生在那些已经陷入教义的虚假,尤其是关于主的,并且不承认真理的人身上。“兽”表示天主教徒,如启示录17:3所示,“地上的君王”表示陷入教义虚假的新教教徒。一些人在圣言中所寻求的秘密无非是圣言的属灵和属天意义。

揭秘启示录 #804

804.“救恩、荣耀

804.“救恩、荣耀、尊贵、权能都属乎主,我们的神”表如今有了来自主的救恩,因为如今有了通过主的神性能力而对神性真理和神性良善的接受。“救恩属乎主,我们的神”表示对有了来自主的救恩的承认和称谢;“荣耀、尊贵属乎主,我们的神”表示对有了来自主的神性真理和神性良善,因而对它们的接受的承认和称谢(249, 629, 692节)。“权能属乎主,我们的神”表示对主拥有能力的承认和称谢。救恩、荣耀、尊贵、权能都属乎主是照着字义来说的;这和其它地方,如说祝福属乎主时一样;但当照灵义来思考时,这些话的意思是,这些事物因在主里面,故也来自主。此处的灵义是:如今他们通过主与天使并世人相联。这是由于巴比伦人被移除和弃绝,因为他们改变、削弱和阻碍了来自主的那些事物的流注。这就像世间的乌云横亘在太阳和世人之间,正如尘世太阳的光因乌云的介入而被改变、削弱和阻碍,天堂太阳,也就是主的光同样因从巴比伦人所介入乌云般的虚假而被改变、削弱和阻碍。两种情形是完全相同的,只不过这一个是属世的,那一个是属灵的而已。在灵界,虚假也看似云,黑与暗的程度取决于它们的性质。这也是为何圣言的灵义,以及唯独主是天地之神这一真理在最后审判之后,而不是之前被揭示的原因。事实上,巴比伦人和信奉唯信的改革宗教徒通过最后的审判而被除去。他们的虚假就像横亘在主与世人之间的乌云;同样像夺走属灵之热,也就是对良善与真理之爱的寒冷。

揭秘启示录 #716

716.对此,我补充

716.对此,我补充以下记事:
在灵界,我与一些英国主教谈论1758年在伦敦出版的几本书,它们分别是:《天堂与地狱》、《新耶路撒冷及其天堂教义》、《最后的审判》、《白马》和《宇宙星球》;我曾将这几本书作为礼物送给所有主教,以及许多达官贵人。他们都说收到了,也看过了,但觉得它们不值得注意,尽管文笔娴熟;他们还见人就劝他们不要读这些书。我问他们这是为何,毕竟我们通过这些书能知道关于天堂与地狱、死后生命的奥秘,以及更多价值重大的事,这些都是主为了那些将属于其新教会,也就是新耶路撒冷的人所揭示的。谁知他们却说:“这些事与我们有什么相干?”并大肆诋毁它们,恰如在世所为。我听见了他们,于是当着他们的面从启示录读了这些话:
第六位天使把他的香瓶倒在幼发拉底大河上,河水就干了,要给那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预备道路。我又看见三个污秽的灵,好像青蛙,从龙口兽口并假先知的口中出来。他们本是鬼魔的灵,施行奇事,出去到大地和全世界的众王那里,叫他们在神全能者的大日聚集争战。他就把他们聚集在一个地方,希伯来话叫作哈米吉多顿。(启示录16:12-16)
我当着他们的面解释了这些经文,并说,他们,以及像他们那样的人,就是这些经文所指的人。
有一位国王,就是当今执政国王的祖父,从天上听到对这些主教所说的话,有些愤慨地说:“这是什么?”于是,其中一位在世时不同意他们的主教就转向国王说:“你现在亲眼所看到的这些人在世时认为,因而现在还认为主的神性人身如同凡人的人身,他们将一切救恩和救赎都归于父神,而不归于主,除非是为了实现这一切的缘故。因为他们信父神,不信祂的儿子,尽管他们从主那里知道:
父的意思是叫他们信子,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不得见永生。(约翰福音6:40;,3:36)
除此以外,他们还将主通过人、如同这人凭自己所行的仁爱从与救恩相关的事中逐出。”
在与国王进一步的谈话中,他揭露了教阶制度,指出他们当中许多人一直追求并奉行教阶制度,他们在教会和政治权威的支持下,利用特使、通谕、牧函、会谈,通过联合并与他们阶级的所有人联盟来强化这教阶制度。结果,他们全都粘成一团。他还说,由于这种教阶制度,也导致上述新耶路撒冷的著作尽管已经在伦敦出版,并且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却遭到如此羞辱般地弃绝,以至于都不值得在他们的书目所提及的书籍中占据一席之地。听到这些话,这位国王目瞪口呆,尤其震惊于他们竟以这种方式思想主和仁爱;殊不知,主就是天地之神,仁爱就是宗教信仰本身。于是,借着从天上放进来的光,其心智和信仰的内在被打开 。那国王一看,就说:“走开!唉,有谁听了关于天堂和永生的事会如此无动于衷呢?”
于是,国王作了一番调查,他们为何得到神职人员如此完全的顺从,这位主教说,这是因为每位主教被授权在他的教区内为所属堂区向国王提名一位候选人,不像其它国家那样提名三位。由于这种权柄,他们就有权力使他们所提携的人获得更高荣誉、更大利益,他们对人的喜悦取决于他的顺服程度。这位主教还揭露了这种教阶制度能走多远,它甚至发展到把权力当成本质事物,把宗教当成例行公事的地步。他们对权力的热情也遭到暴露,在天使看来,这种热情甚至超过那些追求世俗权力之人对权力的热情。
附注:该国王是乔治二世。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