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7.“有一次,我正沉思婚姻之爱时,心里充满一种渴望,想知道这爱在那些生活在黄金时代的人中间是什么样,后来在那些生活在随后被称为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的人中间又是什么样。我知道在那些时代,所有生活良善的人都在天堂,所以就向主祷告,求祂许我与他们交谈,并得到指教。看哪!一位天使站在我旁边,说:‘我奉主差遣来作你的向导和同伴;首先,我会引领并陪着你到那些生活在被称为黄金时代的第一个时代的人那里去。’黄金时代就是上古教会的时代,由尼布甲尼撒梦见的大像的精金之头(但以理书2:32)来表示,如前所述。这位天使说:‘去他们那里的路很艰难,得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没有人能穿越这片森林,除非主赐给他一个向导。’“我在灵里整装待发;我们面向东方;沿途我看见一座高山,山顶高耸到云霄之上。我们穿过一个大沙漠,就到了那位天使所告诉我的那片长满各种树木的森林,这片森林因林木茂密而显得幽暗。但林中穿插着许多羊肠小道。天使说,这些小道就是如此多错误的缠绕;除非眼睛被主打开,看见葡萄藤缠绕的橄榄树,以及从橄榄树到橄榄树的台阶,否则行人就会误入塔耳塔洛斯(地狱的代名词)。这片森林具有这种性质,为的是保护通道;因为只有原始种族住在那座大山上。
“我们进入森林后,眼睛被打开了,只见到处是葡萄藤缠绕的橄榄树,葡萄藤上挂着一串串深蓝色的葡萄,橄榄树被排列成持续不断的圆形;于是,我们根据映入眼帘的橄榄树绕来绕去,最后看见一个高大的香柏树林,有几只鹰落在枝头上。一看到这些东西,那位天使说:‘现在我们就在这座大山上,离山顶不远了。’我们继续前行;看哪!这个小树林后面是一片圆形的平原,那里牧养着公羊羔和母羊羔;这些羊羔是代表山上居民的纯真和平安的形式。我们又穿过这片平原,看哪,只见前面和左右两边、四面八方,目之所及之处都是成千上万的帐篷。天使说:‘现在我们就在主耶和华(Lord Jehovih)的众军所住的营地,因为他们就是如此称呼自己及其居所的。这些上古之人在世时就住在帐篷里,因此现在也住在帐篷里。’但我说:‘我们还是折道前往他们当中更有智慧的人所住的南方,好会晤可以与之交谈的人。’
“在路上,我远远看到三个男孩和三个女孩坐在他们帐篷的门口;但当我们走近时,却发现他们是中等身材的男人和女人。天使说:‘这座山的所有居民从远处看都像小孩子,因为他们处于纯真的状态,童年早期就是纯真的样子。’一看到我们,那三个男子就向我们跑来,说:‘你们打哪来?是怎么来到这里的?你们的面孔不是这山上的面孔。’天使回答了,并告知我们通过树林获得入口的方法,以及我们到来的原因。听到这番话,三位男子当中的一位便邀请我们,并把我们领进他的帐篷。该男子身穿紫蓝色外袍,内衬白羊毛上衣;他的妻子身穿深红色长袍,内衬刺绣的细麻束胸上衣。
“但我渴望了解上古之人的婚姻,于是就轮流注视丈夫和妻子,发现他们的灵魂在他们脸上仿佛是一体;我说:‘你们俩为一。’男子回答说:‘我们是一;她的生命在我里面,我的生命在她里面。我们是两个身体,却是一个灵魂。我们之间有一种结合,就像胸腔里被称为心和肺的两个帐篷的结合一样;她实质上是我的心,我是她的肺;但在这里,我们以心表示爱,以肺表示智慧(我们因其对应关系而将前者理解为后者);她是我智慧的爱,我是她爱的智慧。因此,正如你所说的,我们的灵魂在我们脸上显为一体。所以在这里,色迷迷地注视同伴的妻子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就像从塔耳塔洛斯(地狱的代名词)的阴影注视天堂之光是不可能的一样。’天使对我说:‘你现在听到了这些天使的言语,这是智慧的言语,因为他们从原因说话。’
“交谈结束后,我看见一个大光照在帐篷当中的一座小山上,就问:‘这光来自何处?’他说:‘是从我们敬拜的帐幕圣所发出来的。’我问是否可以靠近它,他说可以。于是我就走近,看见帐幕,内外都和以色列人在旷野所建造的帐幕完全一致,正是神在西乃山上指示给摩西的样式(出埃及记25:40; 26:30)。我又问:‘圣所里面有何物,以至于从那里发出如此大的光?’他回答说:‘有一块石版,上面写着主耶和华(Lord Jehovih)与天堂之约。’他便不再说话了。然后我又问他们所敬拜的主耶和华(Lord Jehovih);我说:‘祂不就是父神,宇宙的创造者吗?’他们回答说:‘祂是;但我们将主耶和华(Lord Jehovih)理解为在其人身中的耶和华;因为我们不能注视在其至内在神性中的耶和华,除非通过祂的人身。’然后他们解释了他们过去是怎么理解下面这句话的,如今又是怎么理解的:
女人的种踹蛇的头。(创世记3:15)
也就是说,主耶和华(Lord Jehovih)要降世,赎回并拯救所有已经信祂,并且以后将信祂的人。当我们结束这次交谈时,男子跑进自己的帐篷,拿着一个石榴出来,石榴里面有大量金种子;他把石榴送给我,我就带走了;这是一个象征,表明我们曾与那些生活在黄金时代的人在一起。”
注:可参看《婚姻之爱》75节;关于对继上古教会之后依次到来的其余教会的天堂的描述,同样可参看《婚姻之爱》(76-82节)。
273.有些人认定并证明即使没有圣言,人们也能知道神、天堂与地狱的存在,以及圣言所教导的其它事。凭圣言与这些人争辩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不信圣言,只信他们自己,故只能凭属世理性之光来与他们争辩。用你的理性之光探究一下,你会发现人有两种生命官能,即所谓的理解力和意愿。理解力服从意愿,而非意愿服从理解力。因为理解力只是教导并指出当通过意愿做什么;这就是为何许多人在理解道德问题上比其他人心思敏锐,却不照此生活。如果这些道德是他们所意愿的,情况就不同了。若进一步探究,你会发现人的意愿就是他的自我,而自我生来就是邪恶,是理解力中虚假的源头。
你若得出这些结论,就会发现,人凭自己不愿理解除了来自其意愿的自我之外的任何事,并且如果这是他知识的唯一源头,其意愿的自我就不愿去理解除了自我和世俗的事之外的任何事。在此之上的一切事都笼罩在浓重的黑暗中。例如,当仰望月亮、太阳和众星时,他若不思想它们的起源,只会认为它们自行存在。这种思想难道会比世上许多学者的更深刻?这些所谓的学者尽管通过圣言知道万物都是神造的,然而仍将它们的起源归因于自然。如果这些人从圣言那里什么也没学到,那么他们会有什么思想?你以为古代智者,如撰写神与灵魂不朽的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塞尼卡等人获得这种观念主要靠的是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不!他们是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这种观念的,而这其他人起初是从我前面所提到的那本古圣言(264-266节)获知的。属世神学的著述者们也不是靠自己获得这类观念的,他们只是通过理性演绎来确认他们从拥有圣言的教会那里所学到的东西,有可能其中一些人只是确认,却并不相信。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